书城短篇狂人痴语——与虚空的对话
34581500000003

第3章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我们在探究历史时可以提出各种可能

(南史公认为袁崇焕承诺五年之内收复被清兵侵占的疆土只是宽慰皇帝,这就涉嫌“欺君之罪”,在古代这可是死罪,那么,南史公为什么又说不能据此而认为袁崇焕该杀呢?)

南史公:前面我说过,造成袁崇焕的被杀是综合原因,前面我谈到关于“五年复辽”的一些简单分析,并不是想据此来说明袁崇焕该杀或者不该杀,只是希望大家对袁崇焕被杀之前的一些背景有所了解,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第二呢,就是我想在此和大家探讨一下在明亡清兴这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里,袁崇焕到底有多大作用。

我:我听到一些专家讲到这段历史时,常说崇祯杀了袁崇焕是大错特错,可以说是自毁长城,由此来看,袁崇焕还是非常重要的吧?

南史公:我也听到过类似的说法,说杀了袁崇焕等于自毁长城我不知道确实的依据是什么,因为后来的历史发展事实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陷了BJ崇祯自杀,接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打败了李自成。可能在一般人的感觉里,明清交替是如同历史上很多改朝换代一样,清打败了明取而代之,事实上我们不能忽略李自成集团在这个时间节点的意义,尽管李自成从进京称帝到全面溃败时间非常之短,但必须得指出,明的直接灭亡是亡于李自成的大顺,而清是打败了大顺而入主中原,这个顺序一定要搞清楚。

我:而且这是三个独立的集团,大明、大清、大顺。

柯南:如果用法律术语说,至少算个“第三人”。

南史公:是的,可是很多专家在讲到袁崇焕的时候不知为何总是对当时大明的国内形势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

我:我可不可以打这么个比方:有四个人阿明、阿清、阿顺、阿袁,阿顺杀了阿明,阿清呢,其实也想杀掉阿明,但是他和阿顺并无关联,而阿袁知道阿清的行凶意图并且一直在提防着他,可惜的是阿袁死在了阿明前面。结果阿明被杀后,大家都说,要是阿袁还活着一定能防得住阿清啊!

柯南:可是他们忘了,杀人者是阿顺,阻止阿清行凶和“阿顺杀死阿明”这个结果并无必然的关联。

南史公:大体如此。在《明史·袁崇焕传》的末尾有这样一句话:“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很可能有些人据此得出“自毁长城”的论调,但是“长城”也好、“边事”也好,都指的是御外敌,虽然如果没有这个外敌的话,明朝有可能会成功镇压国内的农民军而不亡,但是明亡的直接原因毕竟不是“边事”,而是在“长城”之内啊。实际上,很多专家讲明亡的历史也很清楚的提出“明实亡于万历”这样的观点,可是偏偏一讲到袁崇焕就忽略了其他因素,好像明亡完全是因为崇祯杀了袁崇焕。

我:或许阿袁不死既能阻止阿清也能阻止阿顺呢?还是说回来吧,或许袁崇焕不死既能外御清军,又能内平李闯呢?

南史公:对于这个假设,我也只能用一句网络热词来回应:呵呵。

柯南:我说的是没有必然关联,即使这个可能性存在,也仅仅只是一种可能,不能说阿袁不死一定能同时阻止阿清和阿顺。

南史公:虽然即成的历史事实无法假设,不过我们在探究历史的时候还是可以提出各种可能性。我们固然可以假设袁崇焕不死就既能灭清又能灭闯,可是你知不知道还有人提出了另一种假设,如果不是袁崇焕在辽东消耗了过多的资源,明朝可能会多存在几年,说不定就能挺过最艰难的时期,当然就我个人而言,这两种说法都过于极端,我是不能苟同的。

我:还是应该尽可能按照相对确凿的史实来作出推论。

南史公:比较确凿的史实就是袁崇焕死后十几年,满清并没能入关,至于再后来的事情,吴三桂如果投降大顺政权是不是还能挡住清军,那就又是一个假设了,我们今天不做讨论。现在我们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袁崇焕在明亡清兴这个历史进程中有多大作用?综上所述,我想现在大家应该明白,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严谨的,我们最多也就可以探讨袁崇焕对于抵御清军方面能有多大作用,而明朝灭亡这件事实在和袁崇焕没有直接的关系。

我:除非像您刚才提出的那个假设:要是没有袁崇焕在辽东消耗了太多资源,也许明朝还不至于亡的那么快。

南史公:必须声明一下,那可不是我提出的假设,我可不能掠他人之美,我只是提到而已。

我:对对,是提到,不是提出。那您的结论是袁崇焕在明亡清兴的历史进程中实际上作用并不是特别重大?

南史公:是的,我不否认袁崇焕不死也许利好明朝的可能性,但是我不能认同袁崇焕之死和明朝灭亡有必然联系。

我:刚才南公为我们简单讲解了一下相关的明末时期的背景,那么,到底袁崇焕被杀的原因是什么呢?

南史公:我们先来看一下,官方也就是崇祯给袁崇焕定的罪名:“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命刑部会官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岁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于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这段话出自《崇祯长编》卷三十七,大意就是:皇帝认为交给你袁崇焕的工作你没有成绩,就知道糊弄皇上,还把粮食卖给我们的敌人,为了和敌人议和还杀了毛文龙大帅,让敌人打到了皇上眼巴前,好容易把你盼来了你还不赶紧把敌人打跑,反而先把从别的地方赶来保护皇上的援兵都遣散了,还带着一个疑以间谍的喇嘛,非要进BJ你想干嘛?

柯南:这些罪名属实吗?

南史公:我来逐一的解读一下:所谓“付托不效,专恃欺隐”我认为是成立的,前面我们讲到的“五年复辽”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

我:可是据我所知,从袁崇焕受命赴辽到被捕下狱不到五年吧?

南史公:平台召对是在天启七年也就是1627年的七月,袁崇焕赴辽是同年八月,己巳之变袁崇焕被逮问下狱是崇祯二年即1629年十二月,确实只有两年多的时间,还不到期限的一半。但是你总得先“完成一个小目标”吧?公平的说,袁崇焕在此期间不是完全没有做事,比如说他一到任就先平息了一场因缺饷而引起的哗变,这当然应该是成绩,而且也当然是复辽的基础工作,可无论怎么说,这个工作进展也太慢了,恐怕这时候谁都能看的出五年之内恢复全辽是不可能的了。而且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个“五年复辽”本身就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崇祯这个人在性格上确实有很多缺点,但他不是傻子,启用袁崇焕的时候他急功近利,相信了袁崇焕的承诺,可是过了两年多,谁还会再相信这个承诺?

我:我有个朋友去某公司应聘一个销售的职位,被录用了,经过岗位培训后正式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是一个月,要求是销售额达到二十万元,结果这一个月他总共完成了三万多的销售额,当然,他被解雇了,后来他跟我聊起这事的时候说,干了两周的时候他销售额才不到两万,那时候他就知道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任务了。

南史公:就是这个意思吧,你能不能完成任务,未必非得到最后一分钟才能看出来。

我:不过我这朋友还跟我说,真的不是他不努力,那个公司平均人销售额超过三十万,看起来二十万应该不算高,但是实际上并不简单,市场本身已经非常成熟了,原来的老销售都有相对固定的客户,而和他同期的几个新手其中只有一个人脉很广,勉强完成了任务,其他几个人都被淘汰了。

南史公:其实袁崇焕也一样,我相信他主观上也肯定想完成任务,我也相信他肯定很努力了,而且,“五年复辽”不能实现确实不是袁崇焕一个人的责任,崇祯和朝廷也难辞其咎,但是请注意,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并不等同于没有他的责任,难道他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我:至少那个“五年”就是他的责任。

南史公:是的,所以我认为,就袁崇焕两年来的工作成绩来看,说他“付托不效”绝不能因为没到整五年就算不成立。

我:那“专恃欺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