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陋室疯语
34564100000101

第101章 《曹操夸人不一样》

《曹操夸人不一样》

作者:王泽仁

曹操,一代枭雄,文武全才,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在历史人物中,都算得上顶级水准。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剿灭群雄,平定北方;经济上,兴修水利,屯田垦荒;文学上,父子三曹与建安七子并列,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艺水准。几乎完美无瑕,如果非得找点缺憾,估计也只能拿他的身高说事了,曹操仅一米六左右。

像曹操这么德智体美俱佳的全才,配上自己权倾朝野的势力,很容易清傲侮人,甚至刚愎自用的。毕竟在完美优秀人的眼里,其他人怎么都觉得不合格。可曹操并非如此,他不仅自己很行,关键他还能做到让很行的人都跟自己混。这一点,对于做领导的人来说,就非常珍贵了。曹操手下文臣武将,星列朝堂,不计其数,且质量奇高。由此,足见曹操用人有方,驭人有术。

曹操驾驭下属的方法,手段颇多。毫不夸张的说,如在现代社会,他绝对是最佳CEO的第一人选。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他常用的一种激励下属的方法,那就是赞美。曹操的赞美艺术,简直一绝。被赞的下属,人人殚精竭虑、宵衣旰食的替他效命。

(一)

曹操挟天子定都许昌,命他的第一文臣荀彧推荐人才,荀彧向领导推荐了两个人:一个乃是自己的侄子荀攸;另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嘉。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名门,处世沉稳练达。曹操久闻其大名,一直未能谋面。而此时的荀攸正在偏鄙的大西南,任蜀郡太守,相当于市长了。曹操遂给荀攸写了封信,大致内容如下:

“荀先生,孤仰慕您已经很久了,未能谋面,实乃憾事。如能受教先生,此乃孤三生之幸也!当今天下大乱,正是智谋之士,劳神费思,救民水火之时。而先生却避处蜀郡,静观时变,为免太保守了吧?”

荀攸见信,感慨非常,能得遇明主,乃此生之愿。没多久,曹操征他回京畿之地,拜为尚书,类似于部长了。一见荀攸,曹操喜不自胜,拉着他的手,径直走向自己的办公室,两人一对一VIP交谈,针砭时弊,纵论天下。荀攸每言,皆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曹操听得是暗暗称奇,啧啧称赞。

谈完出来后,曹操心中舒畅,意兴纷飞,当着大臣荀彧、钟繇的面,夸道:“公达,非寻常之人。我能与他共商大事,天下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诸位读者想想,假如您的领导初次见面,就这么夸你,您能不倾尽所有、尽心竭力的为他效劳吗?

曹操把荀攸留在自己身边,任为军师,替自己出谋划策。荀攸跟随曹操,征战南北,奇计百出;但为人低调,行事周密,从不居功。曹操曾在多种场合,都对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赞他大智若愚,人品高洁,多谋善断,忠诚正直等等,功劳仅次于荀彧。

后荀攸在曹操征讨孙权时,于途中去世,可以说的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每次说起荀攸,曹操都会伤心落泪,对其深感怀念!

(二)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因天下大乱,遂隐居在家,于21岁时,曾去拜见过袁绍,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一位可托之主,毕竟此时的袁绍,四世三公,家底子厚,且名贯天下,实力不是曹操可比的。袁绍对年轻的郭嘉也确实尊重,礼敬有加。但都是假把式,不过是要装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罢了。

郭嘉何许人也!待了几十天,对袁绍的真面目早已彻底了然。他认为:袁绍此人,性格上,色厉内荏,好谋无断;为人上,鼠目寸光,拘于成见;做事上,繁杂混乱,主次颠倒。并断定:跟着这样的领导混下去,别说建功立业,将来能保住小命就算不错了。遂当机立断离开了袁绍,继续赋闲在家,等待时机,更寻明主。临走时,还顺便劝了下袁绍的两位谋臣:辛评、郭图;希望他们和自己一起远离袁绍,避免祸患。但这二位就没有郭嘉英明了,他们选择留下。

郭嘉这一待就是6年,直到27岁,时运来了。那就是,恰在此时,他的好朋友兼老乡荀彧向曹操推荐了他。因郭嘉年纪尚轻,并长期隐居,未曾入仕,故名气不大。不像诸葛亮,宣传工作做得好,人未出山,已声名远播。

曹操对郭嘉不甚了解,但他相信荀彧的眼光。遂召见郭嘉,与他单独对谈,共论天下大事。郭嘉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观点独到,论述精辟,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曹操拍案叫绝,大赞道:“助我成就大业的,必定是先生您啊!”各位读者再次想想,假如您的领导初次见您,就给您这么高的赞誉,您能不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替他卖命吗?

郭嘉这么些年来,唯感今日算是遇到知音了,两人聊得是酣畅淋漓。出来后,郭嘉不由得感叹道:“这才是我的真主子啊!”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遴主而仕。古代才智之士,能遇到一位贤主明君,那也是一生幸事啊!不久,曹操推举郭嘉为司空祭酒,也就是军事参谋。这样,郭嘉就可以常待在自己身边,不离左右了。

郭嘉出身寒门,不拘小节,放荡形骇。他的行为经常引起世家大族的不满,出身名门的陈群尤其看不惯,参奏郭嘉行为失检。曹操却能包容他,认为郭嘉是位特别的人才,需要特别的对待,不能用常理拘束他。不仅如此,曹操和郭嘉的关系真有点像刘备和孔明,君臣相交,如鱼得水,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只差卧则同眠了。

郭嘉辅佐曹操十余年,算无遗策,助曹操擒吕布,平袁绍,定河北,灭乌桓,震威辽东,统一北方。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可惜的是,天不假年,郭嘉在北征途中,因操劳过度,加上日夜行军,气候恶劣,水土不服,患病去世,年仅38岁。

郭嘉在曹操一众谋臣中,属于年轻一辈,曹操本欲将后事托付给他,谁料郭嘉英年早逝,竟走在自己前面了。曹操嚎啕大哭,悲不能止,伤心自己丧失了一位旷世奇佐!

后曹操赤壁大败,撤退途中,感慨悲叹,大呼:“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足见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

泽仁曰:“吾叹服曹孟德之驭人也!其与臣下初次晤面,坦诚相待,简要美言,发自肺腑,即收士心,披肝沥胆为其效力。何其高明哉!呜呼!驭人之术多矣。赞美之方,不过其一,然几人能运之自如耶?其要惟一‘诚’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