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60

第60章 薪尽火传

异语5

辜鸿铭先生代表北洋政府出席华府会议。某次酒会上,一个浅薄的美国女士坐在辜鸿铭旁边。望着这个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她一时找不到话题。在上汤时,终于忍不住,学着唐人街腔的破碎英语,一字一字地问道:“li、kke、soupee?”(喜欢这汤吗?)辜鸿铭礼貌地点头微笑。女士认为这个Chinaman连最浅的英语都听不懂,便不再答理他了。酒过三巡,辜鸿铭起立致词,操一口流利典雅的英语,全座为之赞叹不已。辜鸿铭坐下来,也学那女士的腔调,低声问那已经羞得满脸通红的女士道:“li、kke、speechee?”(喜欢我的演讲吗?)

作者:明宇

————————————————————————————————————————

2017年7月19日,30℃~38℃,南风微风,多云

宰我问孔子:守孝三年太久了,君子三年不行礼乐,礼乐崩坏,何不改成守孝一年?

孔子:你心安吗?

宰我:心安啊!

孔子:心安那就去做吧!

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不孝啊,父母养育你三年,你才离开他们的怀抱,如今要你守孝三年都做不到。

孔子独子孔鲤也先他而去,孔子去世后,子贡非常哀痛,在孔子的墓前结庐而居,守孝六年。

子贡又名端木赐,富甲一方,与诸侯分庭抗礼,在鲁国、卫国担任过执政。鲁国有人夸他胜过孔子,子贡说,齐肩高的围墙,很容易就看到围墙后是什么,但只有你翻过山,才知道山后面有什么。

说这话的时候,子贡想起一件往事:

自己发现鲁国人在外为奴隶,花钱为他赎身,原本可以找政府报销的,可是自己表示同为鲁国人,本是同根生,愿尽绵薄之力。自己的豁达赢得一片赞誉,欣欣然,飘飘然。

自己向老师炫耀这件事时,老师痛骂了自己一顿。

老师说,你有钱可以来博取称赞,那么其他人呢!他们发现鲁国人在外作奴隶,花钱为他们赎身,想回国报销,又怕不如你高风亮节,不报销,自己又心疼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只好假装没看见。从此以后,鲁国人在外做奴隶,谁还会救呢?

年少无知,不喜欢下功夫去学学问,而去博取一些虚名,炫耀自己多高尚,让别人羡慕,总以为自己很可以了,只有跟师父在一起在发现才学、见识总是差那么一截。

难怪颜回会说师父: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既竭吾才,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传说舜人很好,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他住的地方,两三年就会聚集成一个村落,村子里的人互相很谦让。孔子一生学说,教导弟子们君子如何如何,君子温润如玉,君子群而不党,君子自强不息,弟子们孜孜不倦却望尘莫及,岂不知人之将死,自己也终成君子,如子路死不免冠,子贡守孝六年,颜回不改其乐。

其实孔子不是完人,他的弟子们也不是。

孔子在武城的时候听见琴声,莞尔而笑,杀鸡焉用宰牛刀!

子游为武城宰回道,老师不是教导我们说,君子学礼乐爱人,百姓学礼乐听命,我于是教授他们礼乐。

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于是说,子游说的很对啊!

后来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反叛,想招孔子前来助他,孔子心动了。

子路很不高兴,无处容身也就算了,何必去趟浑水呢!

孔子说,哪里有人愿意用我啊!

晋国赵简子攻打中行氏、范氏,中行氏家臣,中牟邑宰—佛肸(xi)派人召孔子,孔子想去。

子路说,你说席不正不坐肉割不正不食,佛肸反叛,你为什么要过去呢?

孔子说,英雄无用武之地,你知道我有多苦恼嘛!

然而孔子终究没有去。

无用武之地,他只好一直守着他那套君子爱人,克己复礼。

朋友死了无人收敛,孔子说交给我吧!

家中马棚失火了,孔子说,伤人了吗?不问马。

他自己始终诲人不倦,但凡带着十条干肉来求教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平日里,食不言寝不语;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凡事一板一眼,子贡倦于学,对孔子说,愿有所息。

孔子说,生无所息!

故而宰我白天学习时睡觉,孔子大怒,朽不可雕也!

后来孔子说,以前别人说什么我信什么,自从认识宰我后,别人说了之后,我将信将疑,还要看他是否做到。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u),风乎舞雩(yu),咏而归。

他真的很适合当一个老师。

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总结他生前的教诲人的语录,择其善者而从之,编撰而成《论语》,教导爱人、仁义、守礼、处事的原则,也使得孔子得以永垂。

春秋是乱世,凡有志之士莫不向往凭一己之力,还天下安宁。他们身体力行,教授子弟,著书立说,纷纷纭纭,故而有百家争鸣之说。

然而百家并没有多少流传下来,曾经杨朱墨翟之言遍天下,然而杨朱之言仅存只言片语,再怎么风靡一时,没有传承依旧烟消云散。孔子名声虽大,却处处碰壁,一生没有大的作为,能够传承至今,依靠的是弟子们不断地总结和发扬。

儒家学说,至如今肯定与当初孔子宣扬的大相径庭,也正因不抱残守缺,才能与时俱进。常言理论结合实际,现在人若是依旧怀着复古的情绪,凡事定要遵循孔夫子的教诲,孔夫子当年都这么倒霉,我想不仅不合实际,也会伤害身边的人。

我一向把百家学说看作是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了这种认识就明白,为何他们说世界是有金、木、水、火、土组成,世界本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他们说天圆地方,因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两小儿辩日》里,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他们都是根据已有的认识是辩证分析先有的现象,认知的偏差故而结论也失之毫厘,然而他们的思路和辨析的方法是不错的。

古人为了探知一年多长,便在厅中立下一个木杆,随着春夏秋冬,影子的长短也周而复始,得知一年的长短;为了守时赴约,于是在园中立下日晷,随着太阳推移而判断时辰;也有立下铜壶滴漏,四个铜壶分为年、月、日、时辰,根据滴漏的匀速滴下的原则判断时间。

发现现象,利用现象,这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

我们学习古代文章典籍,更主要的是有用,如同瑰宝。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养性之法;草药针灸,治病医人;书法绘画,怡情之举。至于开阔胸襟、格物明理、善身明德、仁者爱人,能够有所裨益,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