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59

第59章 最后的余烬

异语4

关羽得赤兔马,大喜,对曹操再拜而谢。

曹操笑曰:孔子云,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云长老弟是不拿曹某人当朋友看啊!

关羽曰:非也。孔子推崇礼仪,祭祀乃大事,故而不敢轻忽;羽重情义,兄长义弟在外,有此马,可千里寻兄,故而不敢不拜谢丞相恩德。

曹操曰:云长真忠臣也!嘱左右学之,心中懊恼不已!

———论语妙解

——————————————————————————————————————————————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很仰慕他,于是召见他,相谈甚欢。

子路很不高兴,因为南子身为女人,声名却很不好,觉得老师一去很容易传些绯闻。孔子听后面红耳赤,对天发誓自己绝对清白。

卫灵公很欣赏孔子,孔子在鲁国俸禄是粟米六万斗,卫灵公也给孔子这么多俸禄,却并没有给他官职。

卫灵公脾气暴躁,好男宠。麾下弥(mi)子瑕以前颇受宠爱,在宫中担任侍卫。母亲生病了,弥子瑕私自驾着卫灵公马车去看望母亲。卫国刑法,私用君王马车要断足,可卫灵公夸赞他孝顺,宽宥了他。

弥子瑕咬了一口桃子觉得很好吃,就把剩下的给了卫灵公,卫灵公很高兴,弥子瑕多爱我啊,好吃的自己不舍得吃,拿来给我吃。

弥子瑕色衰爱弛之后,卫灵公想起他,骂道,这个人私自盗用我的马车,还让我吃他吃过的桃子。

这样一个人,孔子只好比之鸡肋了!

在此期间孔子听说了郑国子产去世,心中悲伤不已。子产是孔子偶像,为人施政让孔子颇为敬仰,可惜缘吝一见,着实可惜。

卫国呆了十个月,卫灵公便冷落了孔子,于是孔子打算去陈国碰碰运气,结果流年不利,路过匡城(今河南睢县)时,被人认作阳虎(两人长得像),由于当初阳虎帅军打过这里,仇恨值很高,于是一呼百应,困了五天,费尽唇舌才表明自己不是阳虎,脱离苦海。

孔子跑到蒲地想喘口气,又遇见卫国公叔氏反叛,再次被围,真是出门没看黄历。

公良孺者是孔子的学生,带着五辆马车随孔子外出,被公叔氏围困后大骂,匡城被困,到这里还要受气,不如一死了之,说着就要玩命。

一夫拼命,万夫莫敌。

公叔氏不想闹到,于是和孔子说你只要发誓不回卫国就放你走。孔子当即发誓,我不去卫国。

结果一逃出去就领着弟子去卫国,子贡一向很变通,却也问孔子,人无信不立,盟约难道可以不遵守吗?

孔子说,被迫立下的誓言,违背了神灵也是不在乎的。

孔子只好又返回卫国,卫灵公很高兴,我就知道先生不舍得离开我。孔子辗转反侧,又回到了鲁国,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摧毁了越国的都城会稽,得到一个有车子大的骨头,不明来历。

夫差觉得很古怪,认为是上天的某种征兆,听说鲁国的孔丘最为博学,于是派人专门到鲁国去问孔子。

孔子说:大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迟到,大禹就把他杀死并陈尸示众,他的骨头一节就有一车长。

吴国的使者又问了些往事,孔子一一陈述,吴国使者称赞孔子是了不起的圣人。

可是孔圣人却始终流年不利,他在鲁国不得意,又回到卫国。

楚昭王很仰慕他,派人去请他。

孔子很高兴,经由曹国、宋国、郑国,路过陈国时,陈国派兵将他围困在陈蔡之间,七天找不到吃的。

刘备屡次兵败,心灰意冷,对麾下人说: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追随我刘备,这才四处颠沛流离,诸位请离我而去,另投明主吧!

麾下人虽然气馁,却也相信刘备,自然不愿离开。后来刘备攻下川蜀,尽皆封赏,皆大欢喜。

孔子的弟子们追随与他,也是期盼孔子能带他们一展抱负,却不料屡次碰壁,食不果腹,怨声载道。

子路问孔子:哪里都不接纳我们,是不是克己复礼是错的?

子贡说:克己复礼不错,只是不合时宜,我们不要太坚持原则,该变通的时候变通一下。

只有颜回说,错的不是我们,而是这个世界。

孔子让子贡去楚国找援兵,楚昭王,派兵将孔子救回,跟孔子相谈甚欢,想要送他700里封地,留他对抗吴王夫差。

楚国令尹子西问楚昭王,楚国的使臣中,有像子贡这样能说会道的人吗?

楚昭王见过子贡,才思敏捷,夫唯不言,言必有中,让人信服,实乃难得一见的人才,于是摇头说没有。

子西说,楚国的将军,有像子路一样勇猛的吗?

楚昭王见过子路,勇猛又知道礼仪,孔子能历经险阻来到楚国多亏他护卫在侧,摇头说没有。

子西说,楚国的大臣,有像宰我一样能干的吗?

楚昭王继续摇头。

子西于是说,我们楚国先祖被封在这里,爵位不过子爵,封地不过五十地,可是经过历代经营,如今已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你给孔子七百里封地,又有这么多贤人辅佐他,将来楚国怎么办呢?

楚昭王于是收回提议,孔子只好继续游历。

一晃,孔子六十七了,齿牙动摇,行将就木,自己的夫人亓官氏也死了,一生都未让她过上几天安稳的生活,很快我也要随她而去了。

那一年孔子想家了。

其实孔子原本有机会早就回鲁国的。

季桓子对儿子季康子说,原本这个国家是有希望强大的,可惜我得罪了贤人。我死之后,鲁国定会交由你执政,那时你定要迎回孔子。

季桓子带着遗憾死去,人生在世追求的是功名富贵,可是功名富贵都在手时,追求的便是青史留名了。自己昔日为了一时意气,逼走孔子,鲁国在自己手上始终未有起色,受欺于齐国,若是能重新选多好。

季康子原本想召回孔子,家臣说你父亲任用孔子,却没能善始善终,惹人耻笑,还是不要召回孔子好了,他的弟子厓求很出色,把他召回就好了。

厓求要回鲁国,向孔子请辞。孔子说你回去之后一定会被重用的。

子贡对厓求说,老师想家了,你回到鲁国后一定不要忘记老师。

而厓求回鲁国后终究没能接孔子回去。

就是如此不走运。

孔子说自己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孔子弟子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

季康子大喜,问冉有,你的兵法是跟谁学的?

冉有说,我师父叫我的啊!

季康子听后喟然一叹,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派人带着厚礼去请孔子回国,孔子在68岁时得以重返故里,只是年纪太大了。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为人亦如此,颜回死了!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

孔子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寿夭。现在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一箪食,一瓢饮,人也不改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我大学时跟好朋友聊天,两个人非常喜欢异口同声的说这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孰能为之!

子路也死了。

子路年轻时非常好斗,头上戴着斗鸡的毛羽,还羞辱过孔子,后来拜孔子为师后,成为孔门的大师兄,跟随孔子学习礼仪,教导师兄弟们,也帮老师打理产业,整理家务,更像家人一样。

孔子曾说,有一天我被迫乘着筏子漂流海外,能跟随我的就只有子路了。

孔子回鲁国之后,子路留在了卫国,后来卫国内乱,卫后庄公与儿子卫出公争王位,子路保护卫出公,帽子的冠带被斩断。

子路说,君子死则死矣,死不免冠。以手扶冠,被斩成肉泥。

孔子听后,哀痛之极,从此不再吃肉。

子路是他的大弟子,屡次顶撞他,也怀疑过他的理念,这只是他的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

孔子曾问,你的抱负是什么?

子路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曾皙(xi)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子贡来看望孔子。

孔子说,子贡啊,你来的太晚了。当初陪我困在陈蔡之间的人一个都没有了。夏朝人把棺椁葬在东阶,周朝人把棺椁葬在西阶,商朝人把棺椁葬在两柱之间。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我本是商朝人啊!

七天后,年七十三而卒!

屈原既放,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此?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随波浊流?众人皆醉,何不放浪形骸?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