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辛亥风云之新军传奇
31713500000027

第27章 再战汉口刘家庙(二)

原来武汉基本上是辛亥革命前二十年膨胀发展越来的,如武汉的钢铁工业比日本钢铁工业成功还早。武汉成为三镇合一,跨长江和汉水两岸的大城市,这与清朝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分不开。张之洞1837年生,1909年死,祖籍河北南皮,生于贵州,十五岁取秀才后,省城乡试考试第一名,获解元称号,经部(礼部)会试,挑选参加殿试,皇帝面试得进士第三名,获探花的称号,次于状元和榜眼。此人1889年冬入湖北掌权,到1896年为止,在湖北大举创业。

一、以重工业为主大办工业。先办汉阳铁厂发展到汉冶萍钢铁公司系列工厂,并办汉阳兵工厂,当时有十里钢城一说。还成立了湖北织布局,发展系列纺织业。也发展其他工业,如制砖、制革、造纸、印刷等轻工业。

二、大修水利。在武汉修长堤两条各数十公里,消除水患为主。

三、大修铁路。先修京汉路,后又修,粤汉路。

四、大办教育。在湖北和江苏办了许多学校,如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创建,都与张之洞有关。张之洞上书废除科举制度,于1905年成功。张之洞兴办教育功不可没。

在张之洞时期,当然商业必会大发展。因上述原因,武汉人口必超常增加。挑担的、背背篓的、推独轮车的农民,长途跋涉来的有,坐大小船来的有。蜂拥而来的农民住在那里,政府不管,用工单位不负责。自力更生的农民别无他法,简易棚户因应而生。说清楚了吧,住窝棚的人不少吧。大家相信有窝棚,那偷袭也就相信了。

话说第二路部队是如何通过窝棚偷袭的?先遣分队,是通过对窝棚区了如指掌的向导引进去,时走时停,躲躲藏藏,战士们经过了很多秘密小巷。革命军先锋分队,从一户工人的后门出来,一看火车站矮围墙的墙脚下有一条下水沟,一小队战士通过沟洞,进入围墙,想要偷偷去开车站后门。最先进去的一个小组,在后门不远处不动的卧着观察。一看,大门被闩着,一个清兵夹着一支马枪,天快亮了,精疲力竭的低着头慢吞吞的来回镀步。清兵转过头去,小队长做个手势,前面握刀的两个战士,猛龙过江一样的冲过去,清军敏感的回转头把枪一举,突然扑的一声被刀砍倒在地上,不知为什么枪没有打响。战士拉闩开后门,前锋部队有序冲进后门,迅速分散向大厅冲去。大门边两个拿连发步枪的清军喊着什么人,刚举枪就被叭叭几声枪响射中,门卫被打爬在地。接着革命军喊着冲杀声攻进大厅。刚进入大厅,各房门大开,拿短枪的,拿长枪的,夺门而出。革命军似乎分了工,众人齐射,火花在各门前跳动。敌人倒下一批,缩回一批。战士们逼近房门,交叉火力往房内上下齐射。即时拿刀的又冲进去,见人见影一阵乱砍。战士们知道短兵相接勇者胜,要有细毫犹豫,自己便有性命之忧。清敌,除少数跳窗而逃命外,不死即伤。另外一个分队战士早己冲出大厅,向前沿阵地冲去.从敌人屁股后面向前射击。战士们边跑,边喊,边杀,边射击。这就出现了前面所说,革命军两面夹击清军时的战斗情况。

这时清军己腹背受敌。坐在住房内等待参战的清军敢死队听到后面激烈的枪声像放鞭炮一样响起来,有的握枪,有的提刀走出到街边。这时冲过来的战士,闪到街旁阴影处,朝人群中一阵乱枪打过去。敌人倒下一大片,没有打死的突作鸟兽散,忘命的四散向各处逃走。战士喊缴枪不杀,北方人无人停下,到处躲藏。他们知道如果抓到,革命军会当鞑虏杀死他们的。战士只好追杀他们。

前线的清军官,忽然听到四面枪声如疾风暴雨,越来越多的人倒在血泊中。这时清军军官己无力约束士兵,自身性命也难保,官兵都如惊弓之鸟。这时,清军后续部队已被第三路革命军打散。清军前沿指挥官眼看救援无望,只好说各队突围。指挥官带着亲兵,从一个小测门冲了出去。两路起义军打个照面,然后按分队朝逃跑敌人方向,一面冲锋一面射击。

有人会问第三路部队进攻如何?第三路打的仗,比想的容易的多。第三路仅约一个营的部队,是一支经过挑选的精悍队伍。王安澜对他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你们深入险境,打乱敌人的编制,制造混乱,这就使前面的部队少牺牲,胜利地夺下阵地。你们就是有什么不测,不祥,虽死犹荣。王安澜问大家懂得虽死犹荣吗?战士们大多读过私书,异口同声的说,懂!你们的牺牲,中华民国会永远记得你们的。按侦察路线,各队独立战斗,胜利归来,我向军政府给你们报奖。战士们在前线枪炮伴奏声中,荫蔽的向前急步前进。到达目的不远,就看住房士兵开始往外走。起义军队官喊,跑步前进,射击,枪声大作,直逼前门。这时到处响起枪声,喊杀声遍地四起。清军前门跑不了的,有的就从后门跑向郊外。革命军官兵好生奇怪。这次与清军还没战开杀,他们毫无斗志的打乱建制的各自逃跑了。第三路革命军根本没有预料到,他们的偷袭胜利,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与不成功,就成仁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真是无巧不成书,天缘巧合趣事多。原来清军司令部的传令兵刚要进司令部,突然枪声大作,喊杀声震耳,慌忙退到暗处,又见大厅冲出数不清的军人。传令兵才明白,他们被偷袭了,慌忙往后跑,边跑边喊,司令部被占领了,统令被打死了,当然统领的死是传令兵的想象,谁也没看到。这真是,运气好不好,机遇巧不巧,是否能遇到。

仗打到这个地步,好像是全胜了,要庆功吧?天已大亮,也看不见一个敌人。但枪声仍然不断,大战还远未结速,时不时有伤员抬过来。战士们顺着街边搜索前进,时时有冷枪打过来,枪法精准,中枪者不死必伤。几个铁路工人也被打死了,天刚放亮,晴空万里,太阳红着脸,流着泪已出山了。战斗进展缓慢,敌人分散躲进居民区。铁路工人都是农民出身,都知道建房不易,进攻躲藏在屋内的清军,又怕房屋破坏受损。他们气得暴跳如雷,用枪向那些窝棚区的屋顶胡乱射击。原来一些打散的清军单个的,三五成伙的躲在窝棚各处,誓不投降。清军长官说过,投不投降都是死。打死一个革命军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战斗胶着拖延。正在打打停停。一个铁路工人的弟弟被打死了。铁路工人咬牙切齿,痛苦流涕,气急败坏。老子跟你们拼了,脱下上衣,把灯盏的桐油倒在衣服上用火点燃衣服,抛在茅草屋上,时正秋风大作,风助火威,窝棚雄雄大火骤起。铁路工人拿住枪在旁边等着,清军从火烟中跑出一个,就连放几枪。其他的工人居民也纷纷仿效。起义战士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敬意从心中油然而生,纷纷举枪向敌人射击。火烧窝棚大战终于彻底胜利。

王安澜与后继部队,一起进军刘家庙火车站及集镇。起义军中有很多铁路工人参军的连队,被派往铁路北口设防。在完全占领整个刘家庙地区后,这里还发生一次有趣的战斗小故事,军人勇斗火车的战斗。这次战斗是由参谋官,胡汉民指挥的。起义军后续部队进入该地火车站,随即用沙包在铁路以北修了防守工事。刚设好主工事不久,一些河南兵,开着火车前来进攻,车速缓慢,不断的向前开枪。胡,指挥陆军退出中路,指挥山炮攻击火车,炮刚打过去,火车立即后撤,此时胡和战士都十分奇怪。胡汉民年青聪明,迅速猜到,这次必是来试探的,下次必然会凶猛攻。因此,胡,指挥铁路工人迅速卸掉一些钢轨,修筑好防预工事。胡指挥说,火车的车轮不出轧,不要胡乱开车。当火车轮子一出轧,敌人跳车向后逃跑时,大家一律猛烈的连续开枪。果不出胡所料,不一会,火车加速前进,车上枪械火力猛烈扫射。火车终于在拆口处倾倒,这时起义军枪炮齐鸣,敌人不死即伤。没死伤的河南兵,纷纷跳车逃命去了。起义军无一伤亡。这算是为刘家庙战斗锦上添吧。

此次战斗占领了刘家庙火车站,击退敌人反扑,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包括大量面粉,因为北方人喜面食。王又安排了刘家庙火车站的全面防务。一切为了预防清军反攻,等待军政府的下一步行动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