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鸟人先生如是说
31674800000033

第33章 其实我们都是小孩子

活了三十几年,不能也不敢说阅人无数,但起码,也算是见过不少人,也许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再加上从小就培养起来的“与人为善”的心理,只要我愿意,总是能和各种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并与其中的某些人成为朋友,包括关系相当亲密的那种,——我的生命中总是不缺各种有情而愉快的交往。

鲁迅说他“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这自有他的原因和在一个特殊时代里的特殊所指。但无论如何,我正好相反,尽管我并不认为“人性本善”,但向来都不惮以最大的善意看待他人,至少,是不惮以最大的善意看待和我有过交集的每一个朋友。

透过这种善意的看待,我发现:不管成长、成熟到何种程度,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小孩子,至少,内心深处始终住着一个小孩子。

我们都是小孩子。

许多从表面看非常成熟稳重的人,其实在某些放松的环境里,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活泼而调皮;许多貌似非常严厉刻板的人,其实在私密的气氛中,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有趣而又可亲;许多在大家的印象中属于冷漠无情的“恶人”的人,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善良而热情;许多经常以一副非常强悍的姿态示人的人,其实常常也像小孩子一样脆弱而无助;许多被认为城府极深、心机极重的人,其实总是有着小孩子般极为单纯而天真的一面。

多少成年的男男女女在某些关系,比如在情感关系上,总是在斗智斗理,彼此防范,相互猜忌,玩得复杂又纠结,其实他们不过就是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每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都渴望被关心、被疼爱、被认可,有着简单明了的爱与恨。——但这一切都被“成人化”的东西遮掩起来了。

在我经常来往的好朋友们身上,也许都是比较重性情而放得开的缘故,小孩子的一面总是时常流露,至少没有遮蔽得太深。有时我们不禁自我打趣,三四十岁的人了有时还像十三四岁。

我们身上过于成人化的那一面,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和社会面具,自有必要,也自有它必然的意义。但不管怎么说,这始终是一种伪装。成人的面目,基本上都是画皮,这张皮是社会为我们制订的,并由社会打了底、描了轮廓,然后我们根据各种需要,自己画上一些线条涂上一些颜色,在细节上做一些个人化的处理。

为了在现实中扮演好自己的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们必须穿上这张画皮,并尽最大努力把我们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子藏起来,幽闭起来,不让他见光。——以至于我们自己慢慢地似乎也忘记了这个小孩子的存在,或以为他只存在于那个遥远的童年时代。

然而这个小孩子始终都在,很可能已奄奄一息,但始终活着。至少,在我自己身上,我发现他一直都在,一直都活着。只要我稍微一放松,他就跳出来了——扒了画皮,我依然是二十年前的那个小男孩。当二十年前的这个小男孩跳出来的时候,许多的沉重就不再成其为沉重,许多的障碍也不再成其为障碍。世界显现出了它美好的一面,成人世界的灰冷色调,立刻便温暖起来,灿烂起来,仿佛本来就该如此温暖,如此灿烂,一切都没什么遮蔽。

我越来越享受这样一种放松,因为我爱我身上的这个小孩子。他的存在,让复杂的一切不再复杂,让纠结的一切不再纠结,让这个常常似乎显得很不堪的成人世界也不再那么不堪,并且,让我凭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尤为重要的是,他取消了我与这个世界、我与他人之间的重重隔膜,让我意识到:生命本就可爱,如果它不可爱,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变得不可爱了。

我爱他。与此同时,我也相信许许多多的人都爱着自己身上的那个小孩子,并且,像我一样,想尽力捍卫他的存在。

貌似冷漠的成年人其实并没有他自以为的那么冷漠,貌似强悍的成年人并没有他自以为的那么强悍。冷漠和强悍只是做给别人、做给社会看的,——在严峻的生存环境中,我们不得不如此,或自以为不得不如此,然而我相信,每一个冷漠而强悍的成年人都爱着他们各自拥有的那个温暖而灿烂的小孩子,冷漠强悍的一面也许保证了他们的生存质量,而这温暖而灿烂的一面则保证了他们的生命质量,——我们之所以还能在一个艰难而悲苦的世界里充满希望地活下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个温暖而灿烂的小孩子的存在。

为了生存的需要,我们穿上了画皮,并且还穿了一层又一层,——这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终将发现,所有的这些画皮最终都是冰冷的诅咒,——它诅咒我们活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纠结,越来越不真实,从而也越来越不自然。它让我们常常陷入困境,包括各种人际交往的困境,——许多问题本来并不存在,许多困境本来都可以很轻松的走出,但画皮的存在,却让我们越陷越深,直至无力自拔。

能解开这个诅咒的,只有我们身上的这个小孩子,只有他能够带着我们一跃而起,跳过阴沟和沼泽,奔向那洒满阳光的原野。——多少阴沟和沼泽,其实都是身为成人的我们以成人之心造就的,或想象出来的。越过它们并不难,但我们身上的画皮早已让我们变得如此沉重,再也跳不起来。而如果我们愿意唤出我们身上的小孩子,所有的跳跃就都会变得轻轻松松,甚至可以飞翔。

我们说“赤子之心”,老子说“复归于婴儿”,禅宗希望我们能够活泼泼地去看世界,泰戈尔说:孩子的眼睛里能找到天堂。

天堂不在别处,天堂就在人间;人间的天堂不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而在成年人内心深处那个小孩子的身上,——只要他还活着。——宫崎骏的全部电影,都在讲述着这个事实,——他一直在反反复复地赞美着、肯定着、呼唤着他内心深处、以及所有人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子。

一旦这个小孩子死去,世界将陷入真正的黑暗与寒冷。——什么是地狱?没有小孩子的世界就是地狱。

可以庆幸的是,我们身上的小孩子事实上从未死去,而我们,其实一直都是个小孩子,无论你多么“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