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鸟人先生如是说
31674800000002

第2章 面朝大海,朝的是什么

对于海,从少年时起我便充满了莫名其妙的向往。

——究竟向往的是什么?

长大后看到了海,总有股莫名其妙的感动和兴奋,而且还带有某种程度的忧伤情绪。

——究竟激动兴奋个什么劲?又为什么像个矫情者一样忧伤?

每一次离开海边,总会不舍;每次离开之后,依然向往,并且始终渴望着有一天能够驾船出海或者潜入海底。

——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海,这据说覆盖了百分之七十的地表的海,究竟为什么会让人如此这般?——

曹操迎风而啸: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子喃喃自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普希金在《致大海》中深情歌唱:我整个心灵都在向往着你。

绝对的天才诗人兰波,在还没见过海的时候,就在《醉舟》这首诗里为之神魂颠倒:从此,我就沉迷******的诗……我是失踪的船,缠在大海的青丝里……

曾经当过水手的麦尔维尔在《白鲸》开篇中说:每当我发现自己绷紧了嘴角;每当我的心情有如潮湿阴雨的十一月天气……特别是每当我的忧郁症发作到了这等地步:我之所以没有存心闯到街上去把行人的帽子一顶顶打飞,那只是怕触犯了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一到这种时候,我便心里有数:事不宜迟,还是赶紧出海为妙。

法国导演贝克吕松用一部近三个小时的《碧海蓝天》谱写了一曲美轮美奂余音绕梁的大海咏叹调,并且,让两个男主角都自愿选择了沉入海底……

我们向往海,我们奔向海,我们爱上海,我们歌唱海……甚至,有人愿意死于海。

海,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浩瀚无边的海,这“高傲的美闪闪耀眼”的奔放不羁的海,这神秘深邃变幻莫测的海,这平静时让人迷恋、狂暴时让人恐惧的海,这几乎诱惑着、俘虏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海,对我们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海”这个汉字本身,也许透露出了一些答案。认识了那么多年,我几乎是在最近才突然发现,“海”字里面有一个“母”字。

古人造字,本乎自然,慧眼所至,一切洞明,几千年前他们就已发现了几千年后被科学家所证实的秘密:一切生命都源于海,包括我们人类。

海孕育了一切,她是万物之母。

我们对于海所具有的某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感情,也许,正是我们潜意识深处对于母亲的依恋。大海的风声和涛声,仿佛就是母亲对于走得太远了的游子的声声呼唤。

作为我们的源头,作为我们的来处,母亲对我们来说,其实也意味着——故乡,——一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一个我们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去的世界,就像我们再也回不去的子宫世界。

对于海的向往,分明就是一种乡愁,一种植根于生命深处、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

当海洋生物有一天爬上了岸开始了陆地生活,当我们离开了故乡漂泊异地,突然之间就已经就是两个世界了。在我们走得越来越远的旅途上,故乡也慢慢变成了越来越遥远的另一个世界,——然而这另一个世界却又始终扎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陆地生物再也无法回到海里去生活,我们再也无法去适应我们曾经生活于其中的那个世界,那个世界成了一种神秘得甚至让人害怕的存在,一种充满问号的存在。

对于海的向往和热爱,在这里,在同一时间,不仅意味着对故乡的怀念,也意味着对另一个世界的探究,——探究那神秘的生命源头。实际上,也就是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

无数关于海的诗篇,当我们深入去读,在所有的诗行深处,几乎都隐藏着这样的一种心理。

这一点,电影《碧海蓝天》也许是呈现得最为强烈、最为动人也最为深刻的,尤其是在影片中的杰克身上。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他,而他也亲眼见到他的父亲葬身******,这个从小就常常潜入大海的人世间的孤儿,对于人世间、对于陆地上的一切似乎始终都是淡漠的,在人类的世界里他就像是一个异乡人,哪怕他跟那个彼此相爱的女人在一起,也始终“心不在焉”像一个木头人,像个梦游者,而当他跳入海中跟海豚嬉戏的时候,他才醒了过来,活了过来。影片中大量的关于他和海豚在一起的镜头,让我们觉得,他就是属于海世界的,海才是他该呆的地方。最终,他也确实选择了回到他的世界里去,哪怕在听到女友怀孕的消息时,依然一头扎进海中,沉入深深的海底……

对杰克来说,这正是回家,正是回故乡,正是回到母亲的怀抱,回到那个神秘的子宫世界,回到——就像片中的台词所说的——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而这个更美好的世界,对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早已经是一种极其久远的回忆,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是远远地看着。

我们大老远地跑去看海,事实上,也许就只是为了眺望一下故乡,只是为了稍微满足一下我们对那美好的另一个世界的渴望,并把它打造成一种所谓的“面朝大海”的情怀,用以慰藉我们“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之殇,用她来填补心灵深处那永恒的失落感……

面朝大海,有意无意中朝的正是我们的来处,朝的正是生命的另一种存在,一种原本的存在,经由这一种存在,我们才与我们所栖身的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联系,包括对生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