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鸟人先生如是说
31674800000013

第13章 那一朵轻轻摇曳的烛火

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我经常会点上一根蜡烛,然后在烛火边上坐定,什么都不做,就静静地看着那一朵轻轻摇曳的烛火,有时一看就是个把钟头。

这里面似乎有点独自矫情的味道,但我喜欢这样,感觉也很好。如果是夜晚,天气阴冷,外面刚好又是风又是雨,那感觉就更好了,烛火边上满满的全是温暖。我觉得自己简直可以看着烛火定定坐上一夜。

我不可能对着天花板上的吊灯或墙上的日光灯、LED灯看上一整夜,别说一整夜或个把钟头,一两分钟都困难。

对我而言,它们只是一种照明器,而且还是一种冷冰冰的照明器。除了能够照亮我所生活的空间之外,它们和我之间没有其他任何关系。

烛火不一样。它也照明,从照明功能的角度看它完全比不上日光灯和LED,但它拥有某种真实而自然的热和真实而自然的光,而且富有种种微妙的层次,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宁静的方式承载着、闪耀着、营造着某种充满温度的诗意,一种既在此刻,又超越时空的诗意。透过烛火,你能重温那已过去不可再的往昔时光,烛光摇曳,逝去的一切依稀可见,并且洋溢着温馨感人的色彩。日光灯和LED灯的任务是要让黑夜变得像白天一样明亮,烛火不做这种粗暴的蠢事。日光灯和LED灯对于黑夜所施行的是侵略和强奸,烛火则是温柔暖心的安慰和爱抚。烛火尊重黑夜,尊重黑夜所必要的宁静和神秘。它以天生的素朴和优雅在黑夜中打开一扇感性之门,这门通往无限的遥远,神结千载;也通往无限的亲近,只在今夕。最终,它和黑夜结为一体,甚至也跟你结为一体,共筑一个神秘而醉人的诗意空间,让我们得以诗意栖居其中。

只这点,我不得不武断地说:可以秉烛夜游的古人是幸福的,在巴山夜雨中渴望着共剪西窗烛的古人是幸福的,拥有“洞房花烛夜”的古人更是幸福的,也只有他们,才能够“只恐夜深花睡去”,才能够真正明白什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才能够真正体会什么是“暖香红焰一时燃”。在烛火摇曳中为彼此解衣宽带然后相拥而行周公之礼的古代男女,他们的新婚之夜,必定更为燕尔,更有诗意。只需想想那种暗香浮动的暖色调,想想那份若明若暗的感性和若隐若现的性感,便足以令人心旌摇荡。

我还要更武断地、很着相地说:也只有在那个烛火世界里,才有真正的读书人和写作者,才有真正的修行人。烛火让你收摄心神专注于此时此地,它只照亮你必须专注的事物;烛火让你不敢虚度光阴玩忽生命,它用它自身的燃烧状态时刻提醒着你;烛火让你进入某种虔诚的状态,用上扬的姿态教你灵魂的提升大法。它把你逼向最深的寂寞和孤独中,唯有在寂寞和孤独深处,才有所谓读书,才有所谓写作,才有所谓修行,因为在寂寞和孤独深处,就是烛火作为一扇门而能通往的无边广大深邃的神秘和光明。耐不住一烛,终难见天日。

也许,也只有在这样的烛火世界里,才能让人对世界和生命真正有所领悟,因为像下面这样的禅宗故事只能发生在那样一个世界里:

德山禅师求学于龙潭和尚。有一天晚上,德山禅师在龙潭和尚身边待立。龙潭说:“更深了,怎么还不去睡?”德山道了一声“珍重”便走,到门口一看,说:“天好黑呀。”龙潭点燃了一根蜡烛递给德山,德山正准备伸手去接,龙潭“扑”地一口将蜡烛吹灭。德山心中豁然开朗。

今天,我们的蜡烛基本上都已经被吹灭了,换上了日光灯和LDE灯,世界貌似应该更加“豁然开朗”,然而一切却似乎反而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中。我们借着日光灯和LDE看清了夜里的很多东西,视野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开阔,却似乎丧失了更多的幸福,也活得越来越狭隘。我们学会了日光灯和LED灯式的简单粗暴,侵略自然,强奸生命,让一切都只剩下冷冰冰的功利关系,那个烛火摇曳的诗意世界已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开始变成了缺乏温暖、得不到安慰也得不到安抚、连忏悔和救赎也似乎不可得的无家可归之人。

烛火已灭。而烛火是通往家的一扇门,一条路,——诗意还乡之路。

也许,只有在台风天断电的夜里,我们才会想起蜡烛,才会搜遍整个房子找出一根几乎被遗忘的蜡烛来点燃,这或许是自然以它棒喝的方式,借着台风让我们再次面对那一朵轻轻摇曳的烛火?……

然而你终将把他吹灭,而并不豁然开朗,你只叫道:电来了。于是打开电脑,打开电视,赶紧给手机充电……那烛火早已被遗忘,因为我们这个有日光灯和LED灯的世界不需要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