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潺潺的岁月
31528900000052

第52章 第五十二辑、诗歌意象的创新

诗歌意象的创新

瞬 间

马永波

这个瞬间如一粒沙子落入水中

消失在其他的沙子中间

你先是看到水面和水底的双重波纹

然后是树木的倒影渐渐清晰

黄昏辽阔起来。在你之前它一直如此

天空缓缓旋转,一张幽蓝的唱片

时间的唱针划过粗糙的群星

你还恐惧什么,你就是沙粒

风和星空,你一直是部分

也是那永恒存在的整体

水声使黄昏的山谷向明月之杯倾斜

你可以听见沙子渗出石头的声音

人世的灯亮了起来。生命孤零零的

我们离开后,黄昏将继续

我们从永恒中抽取的这一束湿润的枝叶

沉甸甸的,带着树脂的芳香

原载《星星》2003年4月号

《瞬间》是一首意象突出、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诗歌,随着作者的笔路,阅读的意境舒转起伏,给人美的享受。

体现在描述次序上,全诗抓住了一粒沙子落入水中的瞬间,展开对这一瞬间(人生)的描述。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局部画面,一粒沙落入水中,荡起波纹后归于平静。接着是更大的意象画面,黄昏的天空 即将迎来群星灿烂的夜幕,你这粒沙子只是某一个黄昏下,山谷里石头蹦出的极小一部分,坠落到流水之中。这时候,诗歌也进入写意阶段,从你蹦出来,你就开始了孤零零的生命,一直走到了黄昏。但人类团体这些沙子,在每个个体短暂的生命里散发出各自的芳香,汇聚在一起,成为永恒。诗歌巧妙地以瞬间起笔,以永恒结束;以感叹个体生命的渺小、短暂为题旨,颂扬团体生命的宏大、芳香来深化题旨。篇章流转自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实现了对传统浪漫主义风格的丰富和发展。

这首诗歌成功之处还在于,对传统诗歌意象的创新和发展。用沙子来形容人生,古而有之。作者却能进一步联想:把沙子从石头中蹦出来喻作人之出,沙子沉入水中喻作个体生命休结,昼夜的时间喻作人类整体的文明历史,幽静的山谷喻作人生旅途修炼的最高意境,芳香的树叶喻作个体在生命过程中享受的欢娱,更为巧妙的是,把深邃、群星的天空喻作人类灵魂所构筑的文明遗产。一系列创新的意象,一语双关、夹叙夹议,道理说出来了,也没有因议而减弱意象画面的色彩。不仅归功于文字的把握,还在于作者准确抓住了整体意象和题旨之间的共性,使情景交融,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哲理的启示。

意象的创新,可以说是当代诗歌发展的推动器之一。1月15日发在中国青年诗歌网诗歌主坛的《在漂浮的路上》,也比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在飘浮的路上

东方红雪

在飘浮的路上

不能说话

它如同无形之水中的通道

早以变幻的虚构

沉没他人

在未曾留意的瞬间

会有真实的浪头

拉上光亮的幕布

让繁星照耀的骨骼

在苍茫中碎裂

让怀想之梦

停留在它的婉啭悲凉

*

我们以合唱之土的渴望

从将死的伊甸之树下开始

让语言的铸造如

黑发般的烟那样飘散

在灵魂隐隐的鸟翅上

飞越这沉没的厄运

在这无言的前行中

不去惊动那个时刻可能的坍塌

我们不说话

上帝就不会发笑

*

我们在沉默中蔚蓝

让那奇异而生的鱼有

奔跃中的美丽灵动

走上岸的光亮之中

这柔软的路开始

它骨脊的生长

只有这将死的感受

才能确定正确的方向

我们不说话

走入通道

这首诗歌比较突出地运用好了意象,文字的修饰完全为迎合构造意象所需,应该是对传统诗歌文字美的概念进行了补充注释。前后两首诗歌的起笔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在诗歌的开篇点题,点出了意象与喻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瞬间如一粒沙子落入水中”、“在飘浮的路上/不能说话”,有助于读者开篇就把握住重点意象的喻意,较好理解全诗。这个方式也代表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写作套路。

《在飘浮的路上》和《瞬间》一样,运用意象转借技巧,一语双关,夹叙夹议也就自然融入了诗行。《在飘浮的路上》有几分神似李金发,较好继承和发展了李的象征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