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07

第7章 胜战计(4)—— 以逸待劳

今天继续讲述三十六计胜战计里面的“以逸待劳”,当然了,这一计策也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是一句成语,其意思非常清晰明了,我就不再赘述了。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这段原文也不是很难理解,大意就是说要根据敌人的情形制定作战策略,不一定需要主动进攻,可以根据敌人的情形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中学时学过的课文《曹刿论战》就是以逸待劳的经典理论描述,这里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三国时期以逸待劳的经典实战例子。

《三国演义》虽然不是正史,却也还是有较多参考价值的,事实上野路子才是我喜欢的风格,今天就讲讲三国里面的经典一幕,用以诠释“以逸待劳”。话说刘备在黑掉刘璋据有四川且赖着荆州不还之后开始打着关中的主意,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做“得陇望蜀”,在刘备这儿可以反过来说,称之为“得蜀望陇”。事实上得陇望蜀有贪得无厌的意思,而刘备这时候的实力其实并不强大,确有贪多的嫌疑。如果你要从地理上去计较对错,那小子也不敢与你争辩了,不过占据汉中的现实意义实在太大了,所以蜀汉军政要员都是支持攻打汉中的,却也不错。

在定军山的争夺中,当时刘备的第一谋士法正(再次强调不是诸葛亮)还没有去世,他与黄忠作为黄金搭档进攻当时的曹魏主将夏侯渊。如果说当时的曹军主将是夏侯渊的副将张郃或者是他的哥哥夏侯惇,蜀国几乎没有任何取胜的希望,很不幸,当然这是对于曹魏一方来说,他们的主将是夏侯渊,这简直是最糟糕的安排。简单评价一下这位大哥的情况:武力尚可,头脑简单。当时的情况是夏侯渊镇守定军山山寨,易守难攻,蜀军一时半会儿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时候法正献上以逸待劳的计策:先攻取定军山对面的一座山,然后窥探虚实并蓄势待发。当天夜里黄忠带人抢占了定军山对面的山头,山上的守军不多,守将叫做杜袭,后来这哥们发达之后被封侯爷,按下不表,这哥们仓皇逃回夏侯渊的主寨,狼狈不堪。夏侯渊这暴脾气,一听就火了,你丫的在对面天天观察哥,哥上厕所都不安全,必须干掉黄忠,夺回山头。第二天一大早,夏侯渊就带领人马进攻对面的山头,张郃苦劝不止,没用,人家夏侯家的个顶个都是牛皮哄哄,因为曹操原来就是夏侯家的,只不过过继给曹氏后改名儿叫曹操罢了。在曹魏的政治体系中曹家与夏侯家都是非常特殊的,比如曹仁、曹洪、曹真、夏侯惇与夏侯渊兄弟等。他们都很拽,看不起其他将领,尤其是张郃这样中途才投靠曹操的,在这波人面前毫无存在感。

在山下,夏侯渊一直派人在阵前叫骂,古代所谓的叫骂与现在的泼妇骂街基本没啥区别,从述说男女****到亲切问候对方十八代女性直系亲属,不一而足,目的只有一个:激怒对方。黄忠一把年纪了,啥没见过,早都习惯这一切了,你丫骂就骂去了呗,哥又不是张飞那货,听到风就是雨。每天都是一直从早上折腾到中午,骂的嗓子都冒烟儿了,人家黄忠与法正还在山上喝茶斗地主呐。

这不,夏侯渊这边的人都疲惫不堪,换成是你也受不了,大中午的太阳晒得很,兵卒精神极差。就在这当头,准备多时的黄忠却突然从山上冲了下来,因为速度快,直接冲到了夏侯渊的面前,这货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黄忠一刀砍了脑袋。这定军山其实也不高,主峰大概就八百多米,在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就因为这次历史事件显得名气十足。后来这一经典战例以戏剧,电影等多种形式呈现在了后世老百姓的生活中。

实际上,黄忠阵斩夏侯渊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这与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是一回事,人家还没反应你就抢先出手了,这就是一个时间差罢了。真刀真枪的干,就算二流武将里面的一流货色魏延也能在高手面前撑过三十个回合嘛。此战之后,曹军一度危机重重,幸好张郃及时稳住了局面,等待曹操亲自来到了汉中。此后,为了缓解汉中的紧张局势,曹操命令驻守襄樊的曹仁主动攻击荆州的关羽,其中就发生了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故事,接着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好不凄凉。在这个关键时刻,法正不幸去世,刘备在损失文武大将的情况下不得不转攻为守,汉中的战事随即进入下一个阶段,而蜀汉就此由盛转衰。

这就是典型的以逸待劳经典战例,等待敌人最虚弱的时候来一下狠的,不死也得脱层皮,夏侯渊就是不懂此计,最终被黄忠阵斩。此计的精髓在于敌人的主将智商不是很高,战场判断力偏低方能奏效。谢谢您的阅读,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