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23

第23章 攻战计(4)—— 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原文的意思大概是说,如果把敌人逼到了绝境,敌人就会狗急跳墙,这种情况下,敌人对己方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最好的方式就是暂时放其一马,让其觉得有机会溜走,在这个过程中消磨敌人的斗志,并不断消耗敌人的物资、粮草,最终加以歼灭,所费最少。

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欲擒故纵”故事莫过于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就不再叙述这个故事了。我们今天讲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也算是一个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虽然国土面积也不是很大,但是郑国历史上也出了两位比较出名的君主:郑武公及其儿子郑庄公。这父子俩性格上比较相似,都喜欢使用“欲擒故纵”这个计策,且听我慢慢道来。

郑武公是郑国开国君主郑桓公的儿子,郑国历史上的第二任君主,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其实也不尽然,比如明成祖朱棣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却是明代的第三任皇帝,又比如汉文帝刘恒也是开国皇帝刘邦的儿子,也是西汉的第三任帝王。郑武公的来头其实不小,他是周幽王的堂弟,说起周幽王大家想来是不陌生的,毕竟“烽火戏诸侯”这么傻叉的事儿就是这位大哥干出来了,就是了为了博得自己妃子褒姒的一笑,点把火将大伙儿忽悠了一顿,后来北边的犬戎真的打进来了,再点烽火也没人理他了,犬戎打破镐京,西周灭亡,那位冰美人褒姒也被犬戎人给掳走了,而周幽王则被人家给剁了,一起被剁的还有他的叔叔,也就是郑武公的老爹郑桓公。

其实他们家真的也算是奇葩,郑武公的爷爷叫姬胡,江湖人称周厉王,这家伙也是逗比一枚,他在位时期,搞特务政治,而且不准老百姓相互之间交流,总是担心这些老百姓有什么阴谋诡计要搞他,他的手下提醒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也不放在心上,最终被忍无可忍的老百姓撵走了,最终病死他乡。

郑武公为了吞并邻国胡国也是煞费苦心,虽然以郑国的国力干掉胡国也没什么难度,但是这个胡国的百姓比较剽悍,郑武公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拿下。首先,郑武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这位公主的主要目的就是让胡国国君彻底迷乱在温柔乡中,顺便自己再刺探这个国家的各种情报。为了继续麻痹胡国,郑武公假意问他的大臣怎么做,他的宠臣关其思也不知道这是郑武公的计谋,就劝说到:“我认为攻打胡国最划得来,既可以打着周国的名义,又可以开疆拓土,何乐而不为呐?”。郑武公顿时大怒,表示关其思的这个想法要不得,那样的话我的女儿岂不是成了寡妇,不准挑拨离间,为了向胡国君主表达自己的诚意,郑武公让人把关其思剁了,这下胡国君臣大为放松,郑武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一看麻痹效果还不错,果断出兵,很快就灭掉了胡国。这样看来,郑武公是一个比较阴险的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甚至连自己的宠臣都可以随意牺牲掉,但是比起他的儿子来说还是略有不如。

郑庄公的小名儿叫做寤生,啥意思呐,就是说他妈生他的时候是难产,差点把他老妈搞死了,所以就取了这么个名字,他的父母都很不喜欢他。郑武公与他老婆都喜欢小儿子共叔段。虽然很厌恶自己的长子,郑武公毕竟也是成熟的政治家,还是立了老大为长子,等他挂了之后,寤生即位作了君主,这就是郑庄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这位郑庄公非常的佩服,佩服哪点呐,就是那些权谋诡计。郑庄公在当时还是非常厉害的,号称“春秋小霸”,意思是虽然很猛,但是又不是楚庄王或者晋文公那样的超级猛,所以只能称为“小霸”。

郑庄公继位之后与他的母亲关系非常的差,庄公都一度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亲生的了。在《左转》中有一个章节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讲的就是这么一段故事,我们来看看,郑庄公到底是怎么的一个人。

母亲大人希望郑庄公把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封在制地(郑州附近),郑武公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关系国家安全。最终,郑庄公耐不住母亲反复请求,就把共叔段给搞到了京邑,这地方也是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到了封地之后的共叔段招兵买马,准备与母亲合谋搞死大哥,谋得大位。实际上,郑庄公也知道自己登上大位,母亲大为不悦,母亲与弟弟密谋夺权他都看在眼里,但他却不动声色。这是为什么呐?不让弟弟的野心暴露在众人面前,怎么好下手呐?

每次大臣们来劝他对共叔段下手,郑庄公都表示自己下不去手啊,母亲那么爱弟弟,我怎么能让老母亲伤心呐?这样的次数多了,大臣们都以为庄公是个迂腐的呆子,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共叔段一看老哥这么熊包,胆子越来越大,搞得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家伙要反叛,搞叛变搞得全国皆知,这不失败怎么说的过去呐。后来,实在是绕不开大臣们的责问,郑庄公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再等等看吧”,好吧,这个家族又创造了一个成语,对文化贡献不小额。

二十二年后,共叔段果然叛变,与母亲合谋攻打都城,但是就这水平很快被老哥给打败了,只能亡命天涯,逃跑了,一度庄公与母亲的关系跌到了冰点,后来过了几年才好起来,老太太一看这情形,虽然不喜欢大儿子,毕竟也是亲生的,慢慢的也就和睦相处了,想想那位小儿子,似乎水平确实不怎么样。

很多历史学者对郑庄公是非常鄙视的,毕竟共叔段是在他的故意纵容下才最终走到不可救药的,历史学者把他多年的装孙子都看成了他要清除其弟弟的计谋罢了。我只能说郑庄公其实还不是很犀利,真正厉害的是干了不少坏事,大家还看不出来,比如某某某。。。

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