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17

第17章 攻战计(1)—— 打草惊蛇

今天这一计的名字实在是太好懂了,附上原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敌人一般都会隐藏起来,想要搞清楚敌人的具体情况就需要用到打草惊蛇这一计,使其暴露原形并露出其弱点。从这一计开始就进入了攻战计的范畴,此时敌我双方的实力基本也处于同一水平线,我们需要主动出击找到敌方的弱点并加以利用。

在山里,人们时常走山路,特别经过一些杂草丛生小路时,草丛中一般都有蛇类,它们都喜欢潜伏在草丛中,伺机袭击路过的人畜等,因为草丛过于茂盛,蛇类不易被人发现,毒蛇的毒液进入人体,轻者中毒,重者毙命。但是,这类毒蛇也害怕棍棒惊扰。人们打草,是为了惊蛇,蛇受惊而逃,人畜就安全了,受惊跑出来的蛇,目标明确,容易被人一棍子打死,至少也会被惊走。说穿了,就是把隐藏的东西暴露到明面上来,这样我们就好处理得多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当涂县(今安徽马鞍山一代)有一个县令叫王鲁。这家伙属于那种雁过拔毛类型的贪官,据说只要可以挣钱,其他的都可以不在乎,所谓明镜高悬、大公无私基本与这位王县令是不搭边的。王县令把“破家县令,灭门令尹”这种勾当演绎得相当有现实意义,可苦了当地的老百姓。

既然有这样的领导,他的下属们本着向领导学习的目的,也是大肆搜刮,盘剥百姓,无所不用其极。百姓对这群官员恨之入骨却毫无办法。后来有一次朝廷听到了些风声,就派出了专人来当涂县访查民情,查办贪污腐败问题,这和我们现在的巡视组有些类似。当地老百姓听说上头来人了,一窝蜂的写了不计其数的状子状告当涂县的各级部门官员,几乎没有漏掉的,意外的是老百姓居然没有告发王县令。可能是害怕查访的高官离开之后,王县令会报复大家吧。至于什么主薄、衙役这些,其罪状简直是罄竹难书,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老百姓就把炮火对准了这些县令的下属们,毕竟是半夜吃桃子——只捡软的捏

这些状子递上去之后,王县令也看到了。当天一件件的仔细阅读的时候发现,几乎每一件都是与自己有着直接、间接的关系。真是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些年居然完成了这么多的坏事,也是殊为不易啊。看着看着,王县令冷汗涟涟,非常害怕访查的官员把自己拿下法办。王县令战战兢兢的在状子上写下了“汝虽打草,吾已惊蛇”这样一行批语,表达了自己已经知悉了老百姓的想法,这就是“打草惊蛇”最开始的来源之一。

在军事征战过程中,优秀的将领一般都会在自己的真实意图暴露之前采用打草惊蛇这一招,迫使敌人判断失误,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暴露出其本来的面目,然后加以利用并击败敌人。今天的故事较短,谢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