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31430800000001

第1章 胜战计(1) —— 瞒天过海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权谋诡计,阴谋机断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三十六计”无疑是这其中的瑰宝,它总结了历史上大量政治争斗、战争实例,将战争、斗争文化中的经典例子不断提炼加工,最终得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十六计”。也许真的是像我们斗争永不倦,战斗力爆表的毛主席说的一样,“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有时候大家都觉得我们一向都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也就是耗子扛枪窝里横罢了。虽然我到现在都没法理解到底斗来斗去有啥乐趣可言,今天张三搞死了李四,明天杨二又被王麻子弄倒,只为利益罢了,斗争无穷尽,极像数学里面的无限循环,一眼望不到头。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更醉心更热衷于搞这些争斗,深受其害也深得其利,当然了,老祖宗留下的这个玩意儿也不全是糟粕,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很遗憾的是,最初写成这本书的人,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是何方神圣了。我们当代的出版商也出了很多版本的“三十六计”书籍,这里我希望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故事再讲讲,旧瓶装新酒,老故事新说,图个乐子,希望大家喜欢。

这三十六个计策不是什么时候用都有效的,而且很多计策都是被逼无奈,属于绝对劣势下才选择使用的,比如连环计与美人计等。当然了你要是对太监采用“美人计”肯定不是那么靠谱,所以这里面需要分类,在我方占有大量优势的情况下采用的计策叫做“胜战计”,总而言之,一共有六种类型,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类是自己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种是己方处于劣势所用的计策,但并无绝对,审时度势才是为将之道。每一大类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是按照《易经》里面思想来阐述的,这玩意儿太高深,有兴趣的哥们自己研究去。今天就说说这胜战计里面的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准备得越充分,防备地越严密就更容易使人懈怠,自己觉得高枕无忧。事情太常见了就容易放松警惕,所谓见怪不怪。事情的隐含面往往不在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表面,肯定是隐藏在寻常事物之下,不为人所见罢了。

隋文帝开皇九年,隋朝派大军大举攻打陈国,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负责作战事宜。陈国在今天的江南一带,在历史上属于南朝,所谓南朝“宋、齐、梁、陈”里面的陈国而已。南朝的四个朝代都是脱胎于东晋王朝,起始于刘裕建立的宋国,整体上来看,整个南朝军事实力相对较弱,偶尔有刘裕、陈庆之这样的牛人,实属意外。南朝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加之佛教盛行,整个社会的活力不足,军队战斗力一直相当低下。杜牧曾经在诗中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管中窥豹,可见当时社会风气如何。

饶是如此,贺若弼也不敢大意,中国历史上任何军队从北方进攻南方,渡过长江是基本任务,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南宋时期还是南朝四个小朝代,都可以凭借长江天险拒敌于江边,逍遥几十数百年,也算是苟延残喘。我们知道北方人不习舟船,不善水战,这点曹操已经在赤壁之战用事实证明了。所以,北方大军将要渡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贺若弼都要求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加强训练,每次换防交接的时候都把声势搞得很吓人,而且就在敌军集中布防的对面搞,搞得越热闹越好。这既是加强北方士兵水战能力,也是麻痹陈****将。于是每次交接的时候,历阳这个地方都会有许多旗帜树立起来,遍地敲锣打鼓,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隋朝的大军即将发动进攻,便让军队全部开拔出来积极防御。一顿鸡飞狗跳之后才知道人家隋军换防演习,逗你玩儿呐,筋疲力尽的陈朝军队只能怏怏散去。后来这样的演习搞了无数次,陈朝都以为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士卒都麻木疲惫并放松警惕了。感觉火候差不多了,贺若弼亲自率领大军渡江,搞得阵势与演习的时候相差无二,陈朝人以为又是隋朝军队正常的换防演练,竟然毫无察觉。顺利渡江之后,隋朝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陈朝的京城建康(今南京)。陈朝最后一任皇帝陈叔宝被俘虏,陈朝灭亡,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发展模式。这里多说几句,“诗圣”杜甫的诗句“城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就是说隋朝大将韩擒虎已经打到城外了,陈叔宝和自己的宠妃张丽华还在嬉戏玩乐,说的是这样的君主骄奢淫逸,不管百姓死活,至死不悟。其实陈叔宝也算是一枚文人了,和南唐后主李煜有的一拼,都是选错了专业的孩子,本该学文科,却搞管理,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直至被灭国。后来杜牧在《泊秦淮》中还写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里面的后庭花指的就是陈叔宝为自己妃子张丽华所写的一首曲子,名叫《玉树后庭花》,单从艺术上来看,这首作品也算是精品了,可惜了,后世皆认为其是靡靡亡国之音。

最后,稍微总结一下,此计策最大的精髓就在于从敌人习以为常的事项中麻痹对方,让其彻底失去警惕性,所谓瞒天过海才能出其不意、掩其不备,毕其功于一役。

今日小故事:三十六计(胜战计)①——瞒天过海讲到这里,谢谢您的阅读,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