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明月晓梦
31041800000015

第15章 结交良友,书房陪读

走到城外一荷花池畔,妙锦隐约听见那日琵琶声。

只是这日琵琶声韵律明快,美妙之余似乎又诉说着什么伤感地事情。

忽而一声长笛破空而出,笛声浑厚,悠远深邃。这琵琶声、笛声此起彼伏,同时变的欢快婉转,让妙锦忍不住驻足细听。良久乐声停止,妙锦让郡王帮她带了西瓜和香儿回府,自己则去寻找那乐声的主人。

妙锦走到一僻静的八角亭子下,看到一娟秀美丽怀抱一琵琶的小姐和一风度翩翩拿着长笛的公子相互站立对视良久却又相互沉默不语。

妙锦觉得这画面太美好,不忍搅扰,准备转身离去。

忽然那公子悠悠开口道:“信使捻罗香。”

那小姐含蓄对答:“鸿雁传舒荷。”

那公子高兴道:“鹏程万里路。”

那小姐坚定答道:“与君伴天涯!”说完那公子把那小姐拥入怀中。

妙锦眼角湿润,转身离去。

妙锦一个人心中无限怅惘,便沿着湖畔一直走。

走了一圈累了,就趴在护栏上休息,一个人呆呆的望着远处的荷叶,感受这接天荷叶无穷碧的景色。

妙锦赏玩了一会儿,觉着无聊,就起身回府,不知不觉已走到城内,忽然看到刚才那抱着琵琶的女子在不远处,只是此时她只一人行走,还戴了斗笠,斗笠上长长的面纱遮脸。

妙锦忍不住叫了一声:“姑娘,请留步。”

那女子听闻驻足:“不知这位姑娘有何事?”

妙锦上前说道:“不知姑娘最近可用这琵琶在城郊谈过曲子?”

那女子犹豫答道:“姑娘认错人了。小女子只是出来调调琴弦,并未弹过什么曲子。”

妙锦知道对方的戒心,于是进一步说道:“姑娘莫介怀,我并非恶人,只是前几日妙锦在城郊听闻一曲琵琶曲,心中莫不敬佩这弹曲之人。琴声幽咽,曲意深怀,意境凄切。让在下不禁潸然落泪。妙锦日思夜想只想寻到这弹曲之人,他日品茗论曲,能交一知己便好。”

那女子见妙锦说的诚恳,便放下戒心,与妙锦相行。

那女子悠悠说道:“小女子名叫韩如香,姑娘可称呼小女子如香便可。不知姑娘如何称呼?”

妙锦答道:“在下徐妙锦,如香姑娘只管称呼妙锦便是。”

如香问:“妙锦怎知如香弹得琵琶?”

妙锦笑道:“有一日,妙锦在城郊游玩,经过一河畔之时,听到一曲琵琶音,不瞒如香姑娘,妙锦形单影只,心中易伤感,那日被这琵琶音触怀,竟久久不能忘怀。”

如香沉吟片刻,是了,那日如香去湖畔未等到罗公子,一时间自己也心中伤感,忧怀其命运坎坷,不知不觉胡乱弹了这琵琶曲。想必妙锦便是听了那日之曲吧。

如香说道:“那日如香心中伤怀,遂乱弹一曲。没想妙锦深记心中,改日如香好好为姑娘弹奏一曲,以谢相交。”

妙锦高兴:“好啊,如此,妙锦谢谢如香美意。改日相邀,我们畅聊情怀。”

两人相谈欢快,妙锦请如香到茶楼,喝茶欢聊片刻。

一位丫鬟急急跑来找如香:“如香小姐,你到哪里去了,教坊妈妈在寻呢?”

如香静静答道:“只是出去练曲而已,妈妈着什么急,这不回来了吗。”

说完向妙锦指道:“这是丫鬟娟儿,教坊妈妈又在催促,如香这就别了妙锦,今日我俩相逢,如遇知己,如香心中欢喜。如香改日相约妙锦赏曲,还请姑娘赏脸。”

妙锦拉着如香的手说道:“谢谢如香,不知如香立身何处?妙锦如何相邀?”

如香苦涩答道:“如香栖身城内乐舞坊,不知姑娘身居哪里?”

妙锦也涩涩答道:“妙锦借居庆寿寺。”

如香觉得与妙锦同病相怜,顿时心中酸楚。

又看到妙锦手上的伤,于是拿了贴身的药来:“这是如香之前备的药,平时练琴手指疼痛便敷着。妙锦也是练琴伤的吗?看着手指的印痕好像较深。”

妙锦笑道:“妙锦不懂音律,更不会弹琴了。只是妙锦练箭伤的,伤口不疼了已不打紧。”

如香关心道:“既不打紧,也该好好爱惜自己。”妙锦笑着点点头,接过如香给的药。

如香告别妙锦带着娟儿回乐舞坊。

妙锦也带着药高兴的回燕王府。

妙锦回到府邸,香儿正在习字。

妙锦把西瓜擦干净,一个送到王妃屋里,一个送去世子妃屋里。

又给香儿开了一个吃,妙锦叫上佩儿,三人围在一起吃。

香儿口小,吃的西瓜子都跑脸上了,惹的妙锦和佩儿嘻嘻笑。

等晚膳用毕,妙锦回房把剩下一个西瓜,雕上了浮雕的笑脸娃娃,又用帕子遮住西瓜,亲自拿了送来马和住处。

马和见到妙锦问道:“妙锦姑娘可有事?”

妙锦笑道:“妙锦只能有事才能劳烦马大哥吗?不知这会马大哥忙不?可有空跟妙锦说说话?”

马和笑着回答道:“主子们已回房,这会子不忙。”

妙锦解开帕子说:“这是妙锦今日在城郊采的西瓜,妙锦拿来给马大哥尝尝。”

马和看到西瓜的样子高兴笑道:“为何这西瓜长的如此怪异?”

妙锦调皮说道:“马大哥没发现西瓜在冲自己笑吗?”

马和笑答道:“是了,听妙锦这么一说,真的像个笑脸娃娃。”

马和接过西瓜,又仔细瞧了瞧,笑脸后面还刻着一排手拉手的小人,旁边还刻着一行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马和看到感动落泪,妙锦安慰道:“都是妙锦不好,又惹得马大哥伤怀,本想着拿来是让马大哥高兴的。”

马和赶紧说道:“我是高兴地落泪,妙锦真是有心了。马和谢过妙锦。”

妙锦说道:“马大哥严重了,何来谢不谢的,你我都是天涯沦落人,既飘零在外,应互勉互励才是。”

马和泪流道:“马和自幼分派到燕王府,主子们虽待我还好,然府中公公颇多,暗自纷争不断。马和也无知心人可诉衷心,自见到妙锦,心中忧愁大消,如遇知音,相见恨晚。”

妙锦安慰道:“马大哥自不必跟他人计较,马大哥出身书香世家,读书知理,自当承袭祖训,加强文韬武略,他日有望助殿下一展宏图,那时又岂非是其他公公可及,王孙公子尚无此魄力智慧,但妙锦相信马大哥日后必是人中翘楚。”

马和听闻妙锦此言心情振奋:“姑娘所言甚是,马和不应自怨自艾,应该提升自身修养。不求追名逐利,但求问心无愧。”

妙锦笑道:“如此甚好,妙锦也放心了。”

当下马和又和妙锦聊了许久,夜已深,马和亲自送了妙锦回住处。

自此,马和待妙锦自与别个不同,犹如亲兄妹般情谊深厚。

次日,午膳之时,妙锦正在用饭,忽然燧儿说道:“小姨母,为什么昨日我采的西瓜没有小人,小姨母采的便有呢?”

妙锦吃惊笑道:“燧儿想要带小人的西瓜,饭毕我教你变出来好了。”

燧儿听闻高兴的手舞足蹈。

众人不解,妙锦不敢多言。

饭后燧儿拿了一个西瓜到妙锦屋里,妙锦亲自教燧儿在西瓜上雕刻了一串串的笑脸小人,看着甚是好笑,惹得一屋子人都哈哈大笑。

燧儿抱着西瓜高高兴兴地去给殿下王妃看,妙锦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连几日,妙锦都乖乖待在府内。

有空便去王妃那里借来各式各样的典籍参读,同时教教香儿读书习字,顺便自己也练练字。

偶然一日,殿下从庆寿寺回府,让人传了妙锦到书房。

妙锦既喜悦又疑惑,不知殿下有何事吩咐。

妙锦立刻来到殿下书房,到了书房门口,殿下正在低头看书,妙锦忽而不敢踏进,一个人悠悠的在那儿徘徊。

忽然殿下抬头看见说道:“来既来了,还犹豫什么?”

妙锦支支吾吾:“我--,我--,妙锦---不知---殿下有—-有何---吩咐?”

殿下疑惑的说道:“怕什么?我还能责罚你不成?”

妙锦也疑惑不解:“责罚--?不知妙锦犯了何罪?殿下因何责罚?”

殿下佯装生气道:“你这么鬼机灵,还不知自己犯了何错?”

于是殿下从书中抽出一封书信,上面赫然写着“庆寿寺妙锦收,如香亲笔拜请。”

妙锦接过信,心花怒放。

本来殿下想责备妙锦,如今看到妙锦这般可爱的模样,心里哪有半点责怪之意。

妙锦拉着殿下的手道:“谢谢殿下,妙锦愿意挨罚,任凭殿下处置便是。”

殿下也微微一笑道:“那就罚你在书房陪我看一下午书,顺便把书房的书整理整理。”

妙锦看到殿下对自己笑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于是乖乖在殿下书房看了一下午书。

殿下书房的书真多,妙锦如饥似渴的读了许久,竟也忘了整理书籍。

妙锦看的手舞足蹈,心情十分愉悦。

看了许久有些累了,妙锦伸了伸懒腰,闻着这淡淡的书香,妙锦闭目暇想,真想要变成书中的文字,静静躺在纸上,就那样默默诉说这世间一切的奇妙。

殿下悄悄看在眼里,浅笑不语。

直到传来晚膳,殿下才起身去膳厅。

妙锦遂回去领了香儿去膳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