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53

第353章 雄鸡轩

“诸位,纵观我永平未来三年至五年,本将有着充分的信心,不论冶铁、制盐、造纸、铸铜、纺织、酿酒、制糖、制车、造船、陶瓷业、报业等行业,我永平原有的行业要壮大,没有的都要开发发展起来!”

“如此,百业兴盛可以预期!我永平府民富兵强想来是大家都所愿的,但是兵强的前提却是民富,在这一点上,从我汉家军的崛起史就可验证!”

今天说是会议,其实还不如是说谈话。

本来在汉家军体系的人马眼中,以前大将军“龙兴史”虽然是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起来也是稳如磐石,但是一切遵循前人窠臼,那一条条的政策都是有迹可循。

而今天,大将军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不论出台什么前景指导,都是石破天惊。

而经过了先前的几次心灵大震荡后,眼下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是屏息凝气,仔细听讲,唯恐漏掉了什么。

于望向来是善于发布战略,而总的执行实践却是完全交给属下。

前面于望也说了不少了,但是描绘的却是无比繁荣的前景,甚至拿了盛唐来做比喻。一时间,整个花园人人激情澎湃,雄心难遏,个个恨不得马上就挽起袖子,投入到这新规划的民政措施中大干苦干!

武将也都罢了,他们虽然也开始关心起民政政策来,但是在听到大将军对于民生设计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前景,不禁也对于接下来关于军政的新规划满心憧憬起来。

毕竟文武是大将军的两条腿,内政的前景看起来是轰轰烈烈,那么军政的规划又能差到哪里去?

在整个听讲中,那些文系官员纷纷瞪大眼睛,仔细聆听,他们在听到大将军提到“报业”的时候,无不是极为纳闷。

大将军说话向来天马行空,嘴里更是偶尔会冒出几个新名词。不过以往的事实证明,不论什么新名词,大将军都会有的放矢。

所以说“报业”是个什么新行业目前还不晓得,不过想来不用多久,具体的指导说明就会从大将军府下达的。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将一直认为,人人为名利奔走也是无可厚非的事,即便王侯贵族也担心门户有落魄衰落的那一天,无不渴望自己的财富更多,底蕴更扎实,更何况是普通人?”

“因此,本将一直鼓励我汉家军治下的子民用劳动而获得的财富,那是光明正大的,那是光荣的。而我大明有些城狐社鼠,一贯喜欢走歪门邪道,从不义而获得富贵,那才是可耻。对于这种人,本将可是从来不会手软!”

说到这里,于望冷冷的扫了一眼全场。

要说早几年的开平发展,虽然也是五脏俱全,廉政有效,不过毕竟像只麻雀,地盘小,什么政策也好治理推行。

如今地盘一下子扩大到九个县境,这就像是一个老老实实的弄耕百姓忽然暴发了般,家大业大了,有些人都可以放出一地总政一方了,随着地位和权势的上升,有些人或许会飘飘然,或许会自我满足,或许会被别人拉下水,或许会居功自傲,这一些都是于望所不希望看到的。

于望一向认为,连后世社会都不能断绝少数人的犯罪行为,无非是犯罪成本太低,那些罪犯都是怀着侥幸心理,咬牙豪赌一把。

然而,乱世用重典,为了维护永平的秩序和和谐健康发展,于望绝对不允许治内会出现那些魑魅魍魉的不法之徒来破坏大好发展环境。

对于这种人,于望绝对的冷血镇压,只要敢出头多少就杀多少,造成足够的威慑,在犯罪成本和收益相差巨大的情况下,只要是个聪明人都不会拿性命身价去赌。

于望清楚的记得历史记载,作为“暴民暴发户”的李自成进北京城,“其亡也忽”是中国史上天大的笑话,李自成固然窃机推倒了大明朝,但徒留千古笑柄。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于望决心方方面面的都要从如今做起。

“诸位,眼下我汉家军终于有了块尽情发展的自家大地盘,这一切成果都离不开将士的前线浴血奋战,而战争的胜利需要巨大的物质基础,这都离不开后方百姓的全力支持!”

“我们汉家军体系和子民是什么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本将郑重提醒诸位,随着开始家大业大,你们要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要警惕我大明腐烂阶级的腐蚀拉拢,一个廉政有效的,依靠百姓,团结百姓的汉家军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

于望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如春雷响彻整个龙虎将军府。

“因为目前的胜利,我汉家军内某些人员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刻苦努力生活的情绪,可能会生长。如果任其泛滥起来,我们体系中的某些人就可能被‘不拿枪的敌人’所征服,我汉家军和大明如今腐朽的官场一同腐烂下去就极为可能成为现实···。”

“我等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在这里,本将向诸位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谨慎守法的作风,务必保持刻苦奋斗的作风!”

“诸位要是想恢复我汉唐、大明开国初期的雄风,眼前这点成就不过是千里之行,才走完了第一跬步罢了。我汉家军以后要守护汉家,更要王霸世界,这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守护汉家倒也罢了,王霸世界?

这可是大将军首次在所有体系的官员中提出这个目标。

如今的汉家军官员可不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大明旧有官员可以相比的,在于望的鼓励学习指导下,所有的人都是眼界大开,知道这个世界很大很大!

“上帝在上,当我等还仔细揣摩大将军是否龙兴的时候,他老人家的眼界已经放在世界上了?这就是差距啊!”

“不过这也正是他老人家气魄宏伟的见证!我等何等的三生有幸,居然能有福在今生追随他老人家的步伐?”

于望的讲话一波接一波,新的冲击永无停止。

看着诸多属下的目瞪口呆,肖先生也是心中震撼,他只是仔细的牢牢记住今天大将军所说的每一句话。

肖先生已经决定了,从今天以后,他要把大将军所说的内容全部记载入册,要发动全吏书司的人员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的学习!

说来,肖先生这所谓的“组织学习”的手段还是从全兴那里学来。

因为自从全兴当了大官后,唯恐自己不威风,唯恐自己不显赫,这老小子动不动就是组织各地吏员前来永平报到,来参加什么“廉政工作精神”的学习班。

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权柄很是让全兴乐之不疲,很是让他过瘾和风光,甚至他当仁不让地的还成了每个学习班的训话导师。

不过,显然可见的,在全兴时时刻刻的敲打下,时时刻刻的彰显自己的存在后,整个开平吏书司的吏员里还真的是很少能找到那种敢于贪污腐败的官员。

既然这个手段是有效的,那么自己不妨也拿来用之!

总之,全体吏书司同仁要认真、通晓将军的讲话核心精神,要彻底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工作洪流中,为了协助完成大将军的那不世目标,拼了!

“诸位,今天你们一到这里,想必都是瞧到了本将这书轩的冠名是什么,这意味着什么,你们都是清楚的···”

大将军的书轩名号自然是“雄鸡轩”,每人甫来乍到都是清楚的看到了。

听到于望提起这个,先前一脸无所谓的,继而打起精神听讲,一直坐在前排的王力不由兴奋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啊,这雄鸡轩三字的墨宝正是出于他的手笔···。

此时,当他看到全场官员无不是恭敬的再次打量他的笔墨,顿时爽的全身一阵阵的飘飘然,同时他睥睨其他三大天王的眼神更加挑衅了。

不过其他天王可是没有丝毫在意,这个老王时刻要卖弄风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这种闷骚货色,不理不睬是最好的选择。

“为君颇不易,为臣独殊难。忠信事不显,疑患犹见多···”

一听到于望再次说起雄鸡轩,肖先生何等人物,立马想到了历史上一个人物,感慨之下,低沉嘶哑,充满忧国忧伤的小诗脱口而出。

肖先生电光火石般想起的人物正是祖狄。

祖狄,在座的所有人都不陌生,他在建武元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但···因他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朝廷在忌惮之下,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监视牵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后被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祖狄的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随着肖先生的出声,李舒一对眼睛也亮起来,低声道:“原来大将军取意来自祖逖,祖狄生于八王之乱的时期,后随晋室南迁,自少立志收复故土,每天闻鸡起舞,苦练剑法。想当年他击楫渡江,立下‘祖逖不扫清中原,死不再回江东’的宏愿,也是个非同小可的汉家英雄人物!”

在平时的大将军会场,敢于出声打破寂静的人物自然是没有几人,不过李舒、肖先生等人不在此列。

听闻了这两人的低声自语,全场的官员无不是恍然大悟,目光灼灼:“原来大将军给予我等第一个壮志就是挥军北伐!”

祖狄的英雄事迹在汉家自然是家喻户晓,不过这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可惜晋帝司马睿怕他势大难制,处处掣肘,令祖逖忧愤成疾,死于军营,最终壮志未能得酬。

这也是多愁善感的肖先生吟诗的来由。

此时想的愈多,李舒愈是双目射出愤恨的神色,沉声道:“大将军在上,若我李舒有机会领军北伐,定不教朝廷可左右我的行动。”

于望哈哈一笑赞道:“北望疆土犹万里,胡虏肆虐惜凋残!北伐英雄今何在?还看今朝汉家军!”

于望的豪语铿锵有力,表面上他似乎无所顾忌,事实上今日他对部下提出的明确目标那却是他隐在心内重逾千斤的担子。

不管汉家军未来的走向如何,他却是最高和最后的责任者,为此他必须何时何地都要施行镇之以静,从容不迫的策略,摆出胸有成竹的轻松样儿,似乎一切尽在算中,以此感染全永平的军民。

现在的于望,在于永平府的打基础问题尚未能彻底解决,一旦解决,北方再无可以掣肘的势力。从此一来,汉家军潜在强有力的经济和武备力量,将可尽量发挥,又岂是满清政权抵挡得住?

“哗哗哗···”

“哗哗哗···”

不知道何时,整个龙虎将军府的花园响起了热烈的雷鸣般的掌声,其掌声震荡在朝阳的光辉中,一股众志成城的气息盘旋直入青天,久久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