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338

第338章 难得主动

夜已经入黑,天津城西北侧十五里,在一片旷野上,只见连绵都是营盘,营中各处闪耀着灯笼或火把,汇成一片长长的灯海。

这正是北上归乡的清军扎下的粗陋营寨。

天已入夜,原野附近应该是一片沉寂,然而在一片由远及近的的嘈杂声中,从天津方向却是开来了无数的人马,这些人马皆是人手一个火把,由此在夜色中组成了巨大的火龙,看着声势,居然比清军营寨的规模还要大了几倍。

如此巨大的动静,清军其实早早就收到消息,在营寨中,一众清将也聚集在了一起,彼此冷笑着在商议着什么。

喧哗声中,火把巨龙对着清军营盘越逼越近,在一片人马的簇拥中,遥遥看着远处明灭不定的敌军灯海,陈新甲脸有喜色,吁了口气道:“嘿嘿··,幸亏鞑子是猖獗惯了的,在我官军大举出击的时候,居然还敢大喇喇的不跑?看来···,今夜大功可期,幸甚!幸甚!”

这股巨大的火龙人马正是今晚天津城倾巢出击的明军。

本来呢,在如今的大气候下,尤其是野战加夜战,大明的官军是死活不敢出动的。

因为在这年代,一说和清军野战,官兵自己脚肚子首先就会发软,其次,在这个年代,朝廷官军普遍营养不足,大多是夜盲,由此先天就没有作战的能力。

再说了,在庞大的明军编制中,大多部队没有夜间作战的经验,就算真的要打,官军之间相互配合也存有大大的问题。

并且天津的官军人马来路旗号众多,也没有一个大家信服的大人物来统一指挥,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这夜战是出了名的凶险,任何一个意外,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然而,在今晚,奉“不动如山”为金科玉律,抱团在天津城取暖的明国官军居然来了,而且还是倾巢出动。

这次出兵的主要原因就是,今日在汉家军的哨骑飞快进城禀告最新满清情报后,于望当场就决定连夜出击,不给于清军任何喘息的时间。

在情报上,包括汉家军哨骑亲口认定,一切都说的很详细。

不要看如今的清军大队辎重和人马终于全部过了运河,同时慢吞吞的向着北方而去,但是在规模庞大的迁徙大潮中,奴酋多尔衮统率的满蒙主力骑兵早在三天前就杀奔京师地带而去。

如今,这裹挟大规模奴隶人口、财富同时一路北上的清军里,真正留守的满洲正牌旗丁不过五百,未披甲旗丁一千,再随军两千蒙古人,剩下的其他人马虽然多,却都是奴役阿哈,朝鲜人,披甲人之流。

实际上,就只有这样区区三千多的正牌满蒙人马在看押庞大的奴隶、财富北上,居然就压制得附近天津“十万”明军不敢动弹。

可叹,明军和鞑子作战,一向是天聋地哑惯了的,对于在三天前,满蒙骑兵主力已经离去的消息居然丝毫不知。

也辛亏今天于望的官兵刚刚到达天津,夜不收就及时的获取了这重要情报。

在情报中还显示,如今不要看着滞后的清军辎重大队虽然看起来还是慢吞吞,或者有恃无恐的样子,其实内部早已经人心惶惶。

通州大败,正红旗全军覆灭,杜度旗主阵亡的消息早已经传开,早先饱掠的兴奋张扬的清军大部队就仿佛被迎面一盆冷水浇透,冷彻心扉。

尤其是,三天前,多尔衮率领骑兵主力直扑明国京畿,让负责留守看押任务的众多仆从军都是人心浮动,在这三天的日子里,一路上就不时有一些杂役、仆从兵丁悄悄离去。

据称,光光就前两天,清军大营统计上来的仆从大军己经无声无息的少了一千多人。

面对如此情报,于望坚决是要连夜出击,理由是:如今的清军压后人马之所以还没有跑,是因为他们还抱着侥幸心理,首先他们认定附近的明军不敢出击,其次是认为汉家军不会出现在这里。

因为凭着清军对明国官场的了解,既然于望在通州打了大胜战,那么那些无能的明国京师官僚肯定会把这股强军死死的留在自己身边来保证自己安全。

如此一来,虽然整个战局有了大变化,但是入关劫掠、半年辛苦的满蒙联军到底是舍不得到手的奴隶丁口和财货,所以也就有了这冒险之举。

然而,只要过了今晚,到了明天,说不好汉家军到来的消息就会被清军探知,到时候清军众多的人马来个哄堂大散,就算汉家军再能,怎么追击都来不及,总会有大量的关外鞑子或者仆从军会逃之夭夭。

对于这次敢入关劫掠的关外人马,于望早就下定决心要杀个横尸遍野,总之最好不叫这些强盗有一人、匹马完好归去。

面对于望杀气腾腾的决定,当时一众同时在场的陈新甲和各地总兵人人即是面面相觑又是兴奋不已。

对于于望这种强硬的态度,陈新甲终于明白了杨嗣昌所说的“不听话”是什么意思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于望的汉家军如今闻名天下,他和鞑子死战又不是一回两回了,并且每次都能取得胜利。

看着于望信心满怀,陈新甲不由心动。

因为就目前来说,极度渴望入阁拜相的陈新甲最缺的是什么?自然是军功了!

而且如今周廷儒那老货一旦得知于望到了天津,说不好马上就启程南下,如果错过了这几天的机会,以后就算再有功劳,也算不到自己头上了。

赶在周廷儒到达天津之前攫取功劳,已是势在必行,特别这次敌军的情报是详细无比,就区区三千多的满蒙主力战兵,而天津官军号称“十万”,就算是压也要把清军压垮了!

在盘算了彼此兵力的对比后,又有“勇冠三军”的于望给自己撑腰,陈新甲终于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传令三军,要集兵出击。

其他的总兵官表现也差不离,尤其他们听到在今晚的军事活动中,于望主动请求主攻,而其他友军只是负责围困之后,当场人人的信心就上来了,既然满清的主力战兵让于望负责了,自己的部队又不用打头阵,,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了!

在这些总兵的肚子里,有些人的小算盘更是打的是噼里啪啦的。

今晚明军的大举出动,不外是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于望的情报为真,对阵的鞑子主力战兵确实是三千多人,。如果真是这样,嘿嘿嘿···,我朝廷大军难得一次倾巢出击,以众欺寡之下,僧多粥少的,这样容易到手的军功凭什么要让给于望?

况且,这些总兵都已经听说了,这次鞑子大军虏获丰厚,如果今晚于望出击打赢了,而自己没有去,那金山银海的,不都没有自己的份了?这样吃亏的事情,谁会愿意?

第二种情况是,于望的情报为假,对阵的鞑子主力根本就没有离去,如果是这样,一个情况不对,二话不说,自己施展出明军的“看家本领”就是了!如今的年头,明军别的不敢说,“打不赢,逃的赢”那是稳笃笃的!

于是,今日,在天津城,陈新甲的军令居然第一次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异议,这也让陈新甲大大的惊喜了一把。

因为,坐镇天津的他,在早先的日子里,底下众多的地方武将可是跋扈的紧,何曾有过这样乖乖听话的时候?

这个于望啊!当真是上官们的宝贝啊!不觉中,陈新甲就有了这样的觉悟,他也更加的下了决心,从此以后不计成本,一定要把于望死死的笼络好。······

看着前面的敌营灯海,照旧是摇曳不定,到了现时,明军明明已经明火执仗的大规模的围了上去,只要不是聋子和瞎子,都会对此有巨大反应的,然而在清军军营中既看不到什么灯火混乱,也看不到大批人员的调动,除了少数一些人马在寨墙上观望,整个敌军大营里还是懒洋洋的一片,···清军似乎对于明军的到来根本不屑一顾。

看着清军如此动静,本来心中还是大喜的陈新甲转而又是愤怒:清军如此的风轻云淡,气焰实在是嚣张无比!咱千难万难的决定率领大军主动出击,而鞑子这样的回应,视我为无物耶?是可忍孰不可忍哉!···。

“格老子!这是瞧不起本官呀!”忽然,一声川骂,从陈新甲嘴里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