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日月
29613200000164

第164章 夜谈

操守府邸内,自从秦如烟到来后,就经常来于望的书房中拜访。有时候于望正好泼墨挥毫,如烟便在一边静静的欣赏。

说起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秦如烟自然也是其中大家,奈何于望虽然见识广博,这两年老祖宗的书也是读了不少,奈何后世人呢,十个倒有九个把老祖宗的书法遗产抛弃的一干二净。只见于望这毛笔字写出来不是螃蟹横行,就是歪歪倒倒的,似乎随时要散架,简直是惨不忍睹,如烟有心想找点长处夸夸,但楞是开不了口,她那如影相随的秋香更是翻起了大大白眼,只是把眼睛盯向屋粱。

而每当晚上月色如水的时候,就最是秦如烟所倾心的夜晚。如烟最是喜欢背诵唐人咏月及流萤、纨扇诗。为领略月色之美,眼下虽然是隆冬,她仍要推开窗户,顶着寒气,让月光徘徊于堂室之间。

时值隆冬,这天上的月亮便显得高小,月色更是凄冷,但她不以为意,反而倚窗而望,恋恋不舍。在这样一个万物肃杀,清冷的月色中,按秋香的说法就是:自家小姐雅致空灵,非是人间俗人,越是如此环境,小姐越是喜欢,那仙路禅关也就会在沉静中悟通。

对于如烟这样时刻在自然平实的日常生活中领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然后在平凡的生命中企慕超脱和清澄的诗意人生,于望是感受颇深,但这也更显示了自己实为土包子一个,跟如烟姑娘的日常生活简直是没有一点交集之处。

对于这样一位气质高尚,时刻流露出雅致品味,似乎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物为何巴巴的跑到自己身边,于望心中有时候也是不解,最后的对待的对策也就是三个字“供起来”。

这晚,于望在自家老娘的威逼下,无可奈何的去拜访如烟姑娘。

此时,于望和如烟静坐香阁,细品铭香。如烟过的生活情调,那是于望平时简直没有接触过的,她来自江南,最欣赏的就是一种味如芳兰的“生黄香”,这是一种内质坚致而纹理呈横向的香丸。在默默品香时,寒夜小室,玉帏四垂,点燃两三枝红烛,在几只宣德炉内燃沉香,二人静参鼻观,禅味弥漫,仿佛就不似人间。

不得不说,秦如烟于茶道造诣极深,手制的茶其淡如水,其香悠远,让于望喝了后心中一片静谧,只知道很好,却不知道好在哪里。而且如烟手制的一壶茶只得两杯,茶香如有实质,饮尽后依旧回味无穷。于望没去问这茶究竟有多珍贵,免得一问又是显示自己的俗不可耐。

只是一杯茶实在太少,尽管于望刻意每次只是沾沾嘴唇,而茶杯还是很快见空了。虽然两人空坐相对,但是最后还是于望那嗓音打破了寂静。

“如烟姑娘此次募捐军饷,不辞辛苦,千里送达乐亭,连得年关也要在遍地苦寒之地过,于望心中颇为不安!”

“将军何来此言?上次如烟乐亭一行,却是发现北地男儿大异南地人士,其燕赵壮士的慷慨悲歌,也是让如烟感触颇深,尤其将军宴会一诗,岂不让江南那些醉生梦死的蠹虫愧煞?妾身免其为难广集募捐,乃携金而赴北地,实乃求得心安而已,吾心安处即故乡,将军不必介怀!”。

“吾心安处即故乡?好!说的好!”于望击节赞叹,随即又沉吟道:“只是此等募捐,实乃无根之萍,无水之木,可一不可再,这次我于望恬着脸皮就收下了,先谢过姑娘对乐亭将士的大恩!以后,如烟姑娘万万不可再举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我大明边地将士缺饷是常态,但是打铁先求自身硬,求人不如求己,别的地方我管不到,但是乐亭一地的官军包括百姓,我于望还是力求保证温饱无缺的!”

说实话,对于如烟这次能募捐到八千两银子的巨额军饷,于望心里还是很吃惊的。不过这钱拿的烫手,一个男人干点事情,都要女人出面筹集军饷,不是吃软饭不是什么?于望有心推辞了如烟这次送过来的银两,但是经过这段时间接触,也是已经了解了这姑娘脾性,实在是外柔而心性刚强,要是不收,还不知道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最后于望想想又补了一句:“下不为例!”

此刻如烟那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脸上,一双朦胧的大眼睛牢牢的盯住于望,幽幽的道:“将军大才,能以一身担起我大明边防一地要责,又要保证一县子民的温饱生活,以往所作所为,妾身多少也是听说一点的,妾身敬佩不已!”

面对鬓发如云,弓弯纤小,腰支轻亚的玉人如此凝视,于望不由咳嗽一声道:“这个,如烟姑娘,你平常都是这么看人的吗?这让我心底都打起鼓来,实在···实在有点···。”

“实在有点什么?”如烟好奇的问道。

“拘束!”于望自嘲的一笑。

“呵呵,将军人中之龙,又岂会在乎一个小女子的眼光?”如烟柔声道。

“呵呵,呵呵。”于望干笑两声,现场又是陷入沉静。

虽然如烟时刻盯着于望,但是她心中却是若有所思,身处繁华的江南得她见多了风花雪月,物欲横流。在这个非常堕落的年代,江南人士已经麻木得感觉不到他们所面对的局势,正是上次乐亭一行,如烟除了眼界大开外,也深深感受了到了大明的内忧外患。

然而,在上次乐亭宴会一过后,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她却是眼前一亮,这个于望与那些乡绅做派格格不入,特立独行,又是充满了北地男子的阳刚之气,同时他对于风月场合的那不屑一顾的做派,也深深让她惊奇。

哪个少女不怀春?自从自己出名之后,慕名求访者甚多,可谓门庭若市,但是在她眼里的来客却都是势利无耻之徒,利欲熏心之辈。做这一行的她,也算是见多识广,所见所闻,那些先期出名的同行,婚恋大都是以悲剧告终。

历数江南风月圈美人的结局,不是被豪强纳小,深门大院,从此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年华蹉跎。欢乐场上的笙歌夜舞换来的是美人之迟幕,红豆之飘零。才子佳人式的风花雪月是如烟不屑一顾的,但于望蓦然出现在她的面前时,她似乎感觉到了她所期待的姻缘已经来临。

武人、粗鲁、难登大雅之堂,这些毛病统统在于望身上深刻的体现了出来,但是从中如烟又似乎看到一种深厚的,坚实的背影。在这个乱世,尤为让她心动,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一开始是于望的那音乐七音吸引了她,但是越是和于望接触,越是感到他谜一样的、不凡的气质。

良久,如烟轻轻的道:“我大明国朝,向来为武者鄙。听闻将军早年家境尚可,那么后来为何又从戎?”

面对美人的询问,于望沉吟了一下,缓缓说了以往的故事,然后又道:“以小家而见大家,我们的国家,就像现在的普通民户一样,受尽了苦难和折磨,不仅内患,还有外忧,到处受人欺负,但只要有我们汉家军这些愿意为国家民族献身的战士,总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会变得强大起来!”

如烟点头深深认可。

“我汉家先儒,口口声声的说要为天下开太平。可太平哪里来?刀枪中来!强权中来,秩序中来!”于望的话掷地有声。

如烟目光朦胧,面对于望如此豪言壮语,心里叹息:都说天下男人靠不住,以我的心境,为何却又被眼前的男子深深吸引?

“其实将军近来大力屯田,妾身也是听闻了些!此为治根之举,除了将军,眼下整个大明再也找不出第二人了,如烟深深敬佩!不过,妾身久处江南,对于那些豪门士族的发财之道,却也是略知一二,不知道将军想不想听?”

“哦?”于望听到如烟对开源也有见识,不由深深惊奇,当下庄重的道:“于望洗耳恭听!”

随着两人的交谈深入,在如烟的描述中,于望仿佛看到了江南各大港口里,在每一天,港口都有几十艘以上的货船靠岸,各大港城内的街道上,也是一片喧嚣,数不清的大商行林立,各种货物琳琅满目,说不清的客流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昌盛的景象。

其各种交易如火如荼···,各色人等多如牛毛,三教九流泛滥成灾···,只不过如此火爆的商贸交易没有官府一个铜板的关系,因为归根到底,这些商业活动可以归根两个字“走私”。

其走私的货物有粮食、棉花、生丝、食盐、烟草、绸缎、棉布、瓷器及其他各种手工艺品,只要装船出海,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有多少货物都是供不应求。

在如烟的陈述中,早年江南的走私中心为舟山群岛的双屿岛,历来为走私中心,后来由于倭寇的原因,朝廷大力围剿,从此败落。现在大明走私最集中的地点为广州,有多少货物在这里集中,然后南下北上,从此分流。

这个时代,凡是大明出产的物品,只要运出去,各方莫不求之若渴,一艘船货物运出去后,归国后利7倍,再倒点海外珍稀商品回来,这一出一入的,赚来的就是钱山银海。其来回庞大的走私贸易有坏处也有好处,例如胡椒就是从奢侈品变为廉价品,从此走进寻常百姓家的。

据如烟所知,海外贸易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是日本,还有一个地点是南洋红夷控制的一个叫马尼拉的地方。这个于望却是知道,后世菲律宾的地区,想不到在这个时代,西班牙人控制的这个城市已经成为了与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心。

可叹这么大规模的商品交易,竟然全盘掌握在江南士大夫阶级手里,至于国家,至于朝廷,在其中是一个铜板的税收都没有抽到。

如烟的轻声描述里,于望心驰万里,心里大骂:娘希匹的!相比之下,自己苦心操持,大力屯田,赚点苦哈哈的银子,还比不上江南豪族每年进项的一根毫毛!难怪后期清兵屠刀南下,“大兵所至,田舍一空”。经济最称发达的江浙地区,更遭受异常残酷的焚杀和掠夺,扬州、江阴、嘉定、苏州、嘉兴、金华几个经济繁盛都市,差不多都被焚杀、精光。

对于那些平时吃个饭都要一掷千金,对于朝廷税收又吝啬无比,一个铜板也不想交的豪族,对于如此巨量的身家,不说鞑子,连于望听到也是眼红无比哇!

交谈继续,于望也已经明白秦如烟的意思,如果于望有心加入这贸易走私行业,那么如烟将不辞辛苦,愿意出头抛面,作为于望在江南的代理人,凭着如烟姑娘的人脉关系,在其中分一杯羹还是做的到的!

虽然于望心动的厉害,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婉拒了如烟的好意,原因无他:打铁还要自身硬,按照于望的目前的底子,参与这江南走私活动,要想从中分点蛋糕,其中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处理不好,就会出事,反而连累到如烟也是有可能的。

如此,在如烟的提醒中,这个事情于望心中已经惦记上了,真正等到自己达到一定的势力基础后,那些国之蠹虫,得一个一个慢慢收拾,会有他们好日子过!既然朝廷对如此庞大的走私既不能禁止也不能控制,那么于望也会大大方方的接手,不仅要把走私控制在自己手里,还要把走私做得有声有色,还要非常正规,还要在这里培养出一些特殊的人才···。

时间总是溜走的无声无息。

夜已深,于望于是告辞秦如烟回去,在今晚和如烟的夜谈中自己收获可谓不小!在他出去的时候,如烟又吹起了洞箫相送。静谧的夜色中,只听到箫声低沉而不断,有如游丝随风飘荡,却又连绵不绝,其回肠荡气之意,连于望心中也是领悟明明白白,叹道:非不愿,实惶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