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银河清浅
29387200000005

第5章 陷悲观主义 佛学的向内悲观主义

消极是耗费心力的,既然一切皆无可奈何,又无力改变,众生相,众生苦,消极之极,必生悲观。

悲观是一种病态心理,但悲观主义却是一种饱含深情的大爱之义。毕竟人是活在尘世的,不可能依靠心理而生活,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不管它是否真实。

悲观主义在东方有,西方也有。东方的文化源地,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但又各具特色,甚至道路完全朝相反方向走。个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悲观主义成分极少,而且并没有生命力;印度则不是,它以佛学为代表则是逆世的苦行主义。很像西方的叔本华思想,西方还有一个悲观主义者,即尼采,但他是悲观世界的强者,超人,又与叔本华同源而异向。

消极之极,对世界,对众生反生怜悯心。论怜悯之心,恐怕天下没有比佛家更甚的了,它始终站在人的角度,努力去化解人间的悲苦与无奈。

佛学是一门哲学。佛教是以佛学为研习对象的庞大的学习和组织体系,印度的佛学才是正宗,而中国的佛学和佛学在中国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基本上没有一种学说可以在中国,在平原文化中保持独立自我的发展,佛学便是明证,不入乡随俗,它便没有生长的空间,所以中国的佛学基本上是本土化了的,也得以延续下来。而佛学在中国,除了玄奘之外难有得起大道者。我在此说的佛学,是广泛意义上的。

我们可以简单的将佛理解为已经彻悟世间真理,洞察人世真相,忘记自我真身的人;佛的修行就是启智慧和明大悲。据说悉达多在未成佛之前乃王子,他看到了人的生老病死,极其无奈,极为怜悯,发出了沉重的叹息声。于是他毅然舍弃衣食无忧的生活,于菩提树下悟道六年,终于大彻大悟,而成佛身,于是开坛讲法,将佛之思想散之四方。

人生四苦,无力改变,无可避免,谁也不能永葆青春,谁也不能远离病痛,谁也不能逃避亲友永远的消失,既然如此,何苦执着呢?当立定修行,已成无上正果,他来了,我从不想他到何处去,我只想他从何处来,他来的地方,一定会有他的影子,有他的足迹,我只有在哪里去追寻。意即因果报应,欲求正果必求正因。

只要我们去修行,我们去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可以成佛,可以跳出轮回,但必须经历难以估量的苦行,累世修行方能除却心中之垢。人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今生的修行,即使不能成佛,也能积一份善业,让你在未来世少受苦难,少受折磨。

修行的上乘境界,就是弃我,无我,人重我轻,人有我无,人喜我悲,人佛我鬼。持大悲之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既然必有一个得舍身救众生,那为什么不是我呢?我当由心底出发,油然而生大善之心,普度之心,大悲之心。我愿天下人负我,不愿我负天下人。

无我,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若还有一己之用,当成全别人,延续别人。佛家讲无我,所以他们戒****,淫乃万恶之源,无上修行也难抵色之诱惑,既然无我,便不应有我心。性乃人之本,即为本,本身便无法逃离,所以我们讲平等,男女无差别,既然一样,我就是你,便不生此心。况且,色相本为空体,也是幻想。美丽与丑陋不过臭皮囊,里面不过血淋淋的骨血之身,废物暂存之地,想来淫并非行为本身为恶,心灵才是大恶,戒色的方法只要你想到和你晚上睡在一起的不过一堆血水组合成的狰狞怪物,戴上面具而已。这种说法人都瞎傻了,还有什么淫心可讲。

佛尚且割肉为老鹰续命,你赤裸裸的来到世上,难道就不够毁灭自己以救大众吗?你所遇到的一切灾难,都是劫数,是你自己造成的,所以,服从现实吧!向现实屈膝投降吧!并且时刻准备着,现实无论向你要什么,要求什么,甚至你的身体,生命,你都必须毫无怨言,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因为,你当享世间一切不美好。

曾经他是佛家的圣者,深得佛法真义。佛尊让他去荒芜之地传教,为了让小偷改过从善,他不惜任其百般羞辱,他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失去性命换得一颗佛心,因为他已经彻悟,其身与佛同在,同生,同灭。后来,他遇到一个风尘女子,她卖身的条件是真心,若无真心,必断一指,他决心要渡此女。他确实是真心的,不可置疑,女子被彻底感动,决定一生修佛,若再沉沦,必自断命。后来,他因传教被异教徒陷害,生死悬于一线,那女子为救他而自毁誓言,最终香消玉损,他抱着她的身体打算将其安葬,为她超渡。而佛尊却以其六根未净,贪念女色为由逐出佛国,他万念俱灰,抱着她跳下绝壁,同入地狱。

我若与世人争,则泯然众人矣!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