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谢谢你流经我生命
29127000000029

第29章 音乐和文学照亮我的人生路

初与絮儿在网上相遇时,很是投机。我们聊了很多小时候的事,竟有很多相似之处。那时,我认为她与我应该同龄,可能会稍大我些,可当她告知我真实年龄后,我很震惊。她比我大了近十岁,十岁是什么概念?十岁即十年,按常规推算,也就是说她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刚刚出生;或者是她可以结婚时,我还在读小学。难怪,我经历过的童年趣事,她耳熟能详。还好,她告诉我的不算晚,让我能及时回头,少些困扰。也许是因为,她也觉察出我对她感情的微妙变化了吧。

与絮儿在网上相遇时,正是我感情的空白期。身边几乎没有继续保持交往的异性。她成熟睿智,当然很能打动我心。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像朋友,更像知己一般的相处、交流,而且大多是在夜晚。我之所以没想到她已婚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她可以无所顾忌地和我聊很多话题,甚至在我的要求下,陪我到很晚很晚。有时,我们几乎不怎么聊天,她给我发送一些场景音乐,就是那种有图片轮番滚动,而且自带歌词的那种。那是她自己在网上制作的,也是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和听到,美好的场景配上精美的图片,带给人一种身心的愉悦和美好的视觉享受。那时,我会把她发给我的每一首歌保存下来,一个人无聊时,就会反复循环地听。我也曾试着去制作,终感觉不够完美,心中对她的敬佩之情也与日俱增。我当然知道,她在网上的朋友肯定不只我一人,但她对我很好,也许她对每个人都很好,只是我比较缺爱而已。

有一次,我俩在网上聊到音乐。她说,她比较喜欢古典类型和经典老歌;我则告诉她,我也喜欢古典乐,还有轻音乐。她还问我,喜欢哪些流行乐曲和歌手?我回答她,男歌手我比较喜欢任贤齐,女歌手喜欢刘若英和梁静茹。她之后,就给我发了刘若英的《后来》,我找了首小齐的《任逍遥》与她共享。这种心与心的沟通,会瞬间接近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如同在读书时,突然看到一句很入心的文字,于是便觉得,这个作者很棒,这会是一本我生命中不可错过的好书。

还有一次,我们聊到了文学。我告诉她,上学期间比较喜欢看一些名著。她问我,觉得四大名著如何?我竟一时无言以对。她接着问我,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哪一本?我答:《红楼梦》。她说,她也是,而且这本书她已经读过好几遍。我不由得打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她看到,也很感慨地说:“《红楼梦》是一本让人深感遗憾的伟大作品,因为它并不是曹雪芹同学一人完成的,后面40回的续写总让人觉得差强人意,如鱼刺在喉。老是会感觉还未完。”我其实对这部作品原著并不甚了解,至今也不曾读完过一次,所以我不敢枉自评判。我想转移话题,却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听人说,《金瓶梅》和《红楼梦》挺像的,还有人说,贾宝玉就是西门庆的翻版,你觉得呢?”此问题发送后,自己也感觉有些荒唐好笑。她当然不认同这种说法,但也没有过多的去辩解和证明什么。她只是很平淡地回复我:“不是的,《红楼梦》是名著,而《金瓶梅》是****。贾宝玉重情,而西门庆重性。”她的回答简洁明了,在她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只好又保持沉默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我正要准备下线时,她又发过来一段文字:贾宝玉把女孩子当做上天创造的绝美精华,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和女孩子在一起便觉心旷神怡,和男人在一起觉得浊臭逼人,总之,他对周围的女孩子是敬、怜、爱!而西门庆恰好相反,他的思想是以男人为中心,把女人当做自己享乐的玩物,对她们缺乏最基本的尊重,焉能和贾宝玉相提并论?看来,这个问题确实让她非常感慨。也许把这两个人捆绑在一起,本就是逻辑错乱的人,才能想出来的。看来,以后我应该静下心来,仔细认真地读些书,并且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对所有的论断照单全收。尽信书不如无书,此言甚是。

与絮儿在网上的几次交谈,让我看到了自身的诸多不堪。我口口声声说上进,心心念念想成功,可我为此付出什么努力了呢?一有闲暇,便在网络上消磨时光,在虚拟的世界自我麻醉,在游戏的快感中逃离梦想。身体累,不可怕;头脑空,才可怕。难道,我真的要把以往十多年的学习,在明日复明日的生活中,在两点一线的游戏玩乐中,当作羊肉泡馍给吃了吗?而且,吃完了,抹一下嘴,还觉得很美味。若是如此,随着时间推移,若干年后,等老了时,整个人岂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等死怪物了?这绝对不应该是我所追求的,这样的人生,不如早死。

记得,在一个无事的下午,我一人在山间行走,有一些寒意。在微雨中,我蹲下身,和很多第一次遇见的景致,对视好久,好久。譬如有听着像一个恋人名字的“紫苏”,或不知名的蘑菇。等到西边晚霞出来,红灿灿的,下山。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如果每天都可以依着内心而过,这该是生命多大的恩赐。我想把所有的今天都记住,封存在我的内心深处,然后见到让我心动的那个女孩时,透过我的目光,让她能读到世界所给予的温柔,以及慈悲。而我此刻供养它们,是为了用愈加完美的自己,供养更美好的未来……

一天,絮儿让我把住址发给她,我当时还在外地,正准备回家。于是,把家庭住址发了去,还没来得及问她想干嘛,她已经下线了。之后我便再没去过网吧,大概半个月后,我回到了家里。妈递给我一个大大的信封,上面是清秀的字迹,却没留发件人地址。拆开看,我惊呆了,同时也很感动,是一本书,周汝昌著作的《红楼别样红》。我想,我知道会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