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19

第19章 侠客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

古代就已经有侠文化,司马迁写的《史记》里面的《游侠列传》,是侠客登上历史舞台最早的记载,历史上处处留有侠文化的痕迹,中华文化里面有侠文化的一席之地。

成语行侠仗义是人们对侠客的认定标准,在老百姓中间有一个评判侠客的标准----义,法律和义相比,老百姓更注重义。不仁不义的人和获取不义之财的人法律可能没有办法,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侠客有办法。侠客来自老百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侠客的行为准则,这样的人在老百姓看来就是侠客。

武侠小说雅俗共赏,有的人不喜欢看书,但是武侠小说除外。武侠小说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读者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有研究顶端科技的科学家,也有打扫卫生的清洁工,有学富五车的学者,也有不认识几个字的半文盲,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武侠迷,和学历、性别、贫富、年龄都没有关系。

武侠小说很早就有,历史上最出名的武侠小说是《水浒传》,被戏剧和电影电视不断搬上舞台,深受老百姓喜欢。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的武侠小说很多,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的才是精品。

当代最出名的武侠小说作家要数金庸,金庸先生的作品高明之处在于把侠定义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金庸笔下侠客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舍身忘死。为了自己的利益杀人越货的是土匪和强盗,侠客做事情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侠客才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金庸先生把中国的侠文化看透、写透,金庸武侠小说的粉丝遍布社会各个阶层,有识字不多的半文盲群体,也有高级知识分子。金庸的武侠小说如此受到欢迎,走进学生的语文课本也就不足为奇了。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为大侠的人不一定是武功很高的人,武功超高的东邪西毒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扮演的都是配角,还可以说是反面人物。那些为国为民的大侠才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主角,最有争议的大侠是《鹿鼎记》中的主角韦小宝,没有什么武功,只会一些下三滥的无赖功夫。韦小宝能不能被称为大侠?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韦小宝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按照人们对大侠的定义,韦小宝就是大侠,和他的武功高低没有关系。

**算不算大侠?动画片《**侠》的热播也反映了人们对**大侠的认可。**无私的帮助别人,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不求任何回报,符合侠客的标准。人们学**,不仅仅是为响应政府的号召,**精神也是侠文化的一部分,**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精神不会消失,只是会随着文化的兴衰而起起落落。**精神的精髓是什么?当代活**郭明义说的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精神就是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快乐。

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不义之财的人,可能会逃脱法律的制裁,但是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侠客就担任了替天行道的英雄人物。有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什么人应该得到善报,什么人应该得到恶报,侠客是很重要的裁决者和执行者。很多贪官不是被纪委发现的,而是被老百姓发现的,准确的说应该是被侠客举报的。不管举报贪官的人使用的是什么手段,他们在老百姓眼里就是侠客。贪官自古就被认为是民贼,是老百姓共同的敌人。

逃亡国外的贪官被曝光以后,都是生活在四处碰壁的恐惧之中,周围的中国人如果知道他是外逃贪官,那他就很危险,随时可能会受到举报。贪官最怕的是曝光,一旦曝光就会成为全民的公敌,周围的人都会去举报他,一些自首的外逃贪官也被逼无奈才自首的。

孔子思想里面有没有侠文化?或者说孔子对中华的侠文化有没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孔子不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谦谦君子,还是有正义感和有血性的侠客。《礼记檀弓上》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子夏问孔子说:“应该如何对待杀害父母的仇人?”孔子说:“睡在草垫上,枕着盾牌,不做官,和仇人不共戴天。不论在集市或官府,遇见他就和他决斗,兵器常带在身,不必返家去取。

孔子也不是没有原则的注重礼让,在对待杀父之仇,这时候的孔子就是快意恩仇的侠客。孔子的这个态度对侠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的影响无处不在。

侠文化有很深的群众基础,人们会在舆论上谴责坏人,帮助好人,快乐自己。侠客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进行保护,还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外来的思想文化进入中国,要做出符合国人养生思维的改变。

《水浒传》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鲁智深在瓦罐寺遇到云游的和尚和道人,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霸占寺庙、凌辱妇女,他们仗着有功夫,把瓦罐寺搞的乌烟瘴气,吃肉喝酒,还抢来妇女供他们享乐。鲁智深和九纹龙史进把这两和尚和道士杀了,然后一把火把瓦罐寺烧了。

这是《水浒传》里面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故事,但是却体现了侠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保护。在鲁智深看来,不管你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做出违反养生思维的事情,就不能继续存在。在印度的寺院里面,至今还为和尚提供女支女,这样的寺院在中国不可能存在。在中国不论哪个宗教场所容留妇女提供特殊服务,都逃脱不了被烧掉的命运。

佛教在传入世界各地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在西藏地区流传的藏传佛教和主流佛教有很大的差异。藏传佛教在以前的西藏地区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构,既是宗教场所,也是国家管理机构。以前的藏传佛教和西方的宗教裁判所有点相似,寺院里面有监狱,大家整天忙着看管监狱,哪里有心思去吃斋念佛、普度众生,藏传佛教和基督教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

中华文化培养出了大批鲁智深那样的侠客,不符合养生思维的东西,都不能在中国长期存在。解放后大军进入西藏,藏传佛教马上做出改革,废除了那些不符合国人养生思维的制度和习俗。

新闻报道美国俄亥俄州一个60岁的牧师找了2个老婆,一个44岁,一个仅仅19岁,后来这个牧师好像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大家只是把这件事情当做新闻事件来看,没有从文化层次来解读。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中国,还会出现当代鲁智深,把牧师的教堂烧掉,国人不会允许这样人继续做牧师,也不会允许这样的教堂继续存在。

透过这件事情重新审视一百年多前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保中华,逐去外洋。义和团运动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驱逐外国人来中国传教,驱逐那些不符合国人养生思维的外来文化,保护中华文化的正确方向。义和团运动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侠义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群人扮演了鲁智深的角色。任何一个宗教不做出符合养生思维的改变,在中国都不能长期生存。侠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哪个政府执政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