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养生中国
28799800000018

第18章 睡觉里面的养生智慧

睡觉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很多疾病都和睡眠不好有关系,特别是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有句老话:不求仙方求睡方。古人对床很讲究,对睡觉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讲究。以前人们也是席地而卧,在地上睡觉的,就像现在的日本和朝鲜,后来国人睡觉用床,不再睡在地上。睡觉在床上的养生效果比睡在地上好是显而易见的。

顶子床有很好的养生效果,一个床就是一个小房子。人体有一个气场,在空间过大的房间睡觉会感觉浑身无力。寺院的方丈也是指他修行的地方只有一丈见方,这里面蕴含着佛教的养生智慧。

北京故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走进故宫的养心斋和雍正皇帝的书房和书房后面的卧室时会吃惊地发现,皇帝住的地方并不比平民百姓的大多少,也不过10多平方米而已。那张‘龙床’也不比百姓的大,而且在睡觉的时候,床前还要放下两道帘子,那么空间就变得更加狭小,大概是不到10个平方米。

有这样一句俗话:‘屋大人少切莫住’。古人认识到人有气场,大的房屋不能起到聚气的作用,房子越大需要的能量也就越多,为了保存体能,人应该住在小房间里。

在北方的许多地方都是睡在炕上,睡过炕的人都会喜欢在炕上睡觉,寒冷的冬天在温暖的炕上睡觉真的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西方人喜欢冬天烧壁炉取暖,用壁炉没有烧炕更养生,也没有烧炕节能。

巩义有著名的黄冶唐三彩遗址,出土有著名文物虎头枕,是瓷质的枕头,瓷质枕头在许多博物馆都有展示,各个时期的瓷质枕头都有,证明古人很喜欢瓷质的枕头。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人用瓷质的枕头了,瓷质枕头不舒服,古人为什么还喜欢?颈椎喜欢凉爽的温度,不喜欢高温,现代人睡的枕头追求柔软和舒适,不利于散热,颈椎的温度过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颈椎病多的原因。瓷质枕头可以保持颈椎较低的温度,让颈椎一直处于相对凉爽,颈椎病就不会发生。

西方的沙发床进入中国,沙发床过于柔软,影响人体经络的通畅,睡沙发床第二天有人会感觉很累。患有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脱出等腰部病变的人,最好也不要睡沙发床。沙发床弹性大,睡上去后因重力作用使肌肉丰满的部位下沉,从而破坏人体正常的重力关系,使腰部肌肉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对腰部疾病的康复极其不利。

颈肩腰腿痛的病人如果长期睡沙发床,会使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肌肉紧张严重而持续者可最终发展为肌肉痉挛。沙发重力作用下很容易形成中间低、周围高的凹形体位,整个腰椎受力不平衡,处于凹处的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肌肉以及韧带处于过度紧张状态,高位的肌肉韧带则处于松弛的状态。软沙发造成整个脊柱的肌肉过劳、韧带松弛,破坏脊柱原有的稳定性及平衡状态。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各个部位尚未发育成熟,与成人相比,骨骼较为柔软,可塑性大,如果长期睡沙发床则极易导致骨骼变形。

有句谚语:夏不睡石,秋不睡板。在野外睡觉夏天不能贪凉睡在石头上,这样容易受凉,秋天睡在板上也容易受凉。

古人对睡觉的时间也是非常讲究,在什么时间睡觉都很重视。《黄帝内经》对一年四季睡觉的时间都做了区分: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这样的作息时间是为了和自然和谐。《黄帝内经》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对古人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论语》中有著名的一段话: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粪土打的墙不可以粉刷,对于宰予有什么可责备的呢?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于人,听到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由于宰予,我改变了以前的态度。

孔子批评宰予白天睡觉的原因是宰予白天睡觉不符合养生,才会发那么大的火。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是宰予是不是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如果宰予没有在上课的时候睡觉,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讲,宰予是没有错误的。可是偏偏《论语》上面没有线索显示宰予是不是在上课的时间睡觉。白天睡觉在现代人看来不是什么错误,为什么孔子却如此生气?

不在正确的时间睡觉就不能保养自己的身体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这句话我们大家都在说,真正做到的很少。在孔子看来,不会睡觉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知道养生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

午睡是古人重视的养生方式,古人很重视睡子午觉。子时和午时,是阴阳交接的时间,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须静卧。午睡是中国人的习惯,西方人没有午睡的习惯,西方人的心脏病发病率高于中国人。西方的科学家比较严谨,他们通过长时间的调查验证,发现睡午觉可以降低三分之一的心脏病发病率。睡子午觉普通人不好坚持,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慈禧太后有条件坚持睡子午觉,她活了73岁,这与她坚持睡子午觉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把什么时辰睡觉对应保健哪个脏器标明,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睡觉时间,这样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养生方式。睡觉可以治病,西方人以前没有这个概念,近些年西方出现了一些催眠疗法,和中医的睡觉治病有相似的地方。

睡觉应该头朝哪个方向?这在很多人看来可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意过,哪个方向睡觉都可以。这个问题在古人看来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睡在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作用,不同年龄的人睡觉方向不一样,身体状况不一样的人睡觉方向不一样,病情不一样的人睡觉方向不一样,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情况选择睡觉的方向。老百姓都自觉遵守一条,睡觉床头不能对着门,这样容易受凉、生病。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写道: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凡欲眠勿歌咏,不详起。睡觉坐先脱左足,卧勿当舍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上加油气头重目赤及鼻干。

一般人睡觉在春天和夏天要向东,秋冬向西,睡觉头不要向北,也不要在靠北面的墙下面安置床。睡觉前不要唱歌、大声朗读,安静容易入睡。睡觉先脱左脚,睡觉不能正对着屋脊下面。睡觉不要开灯,开灯容易让人六神不安,内心多愁怨。睡觉头的方向不要安火炉,时间长会有火气,油气也会让人早上起来头重、眼红、鼻子发干。

《备急千金要方》是一本药书,写的却是睡觉养生的内容,中医的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对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古人的大智慧。

睡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姿势?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答案。养生气功里面专门讲什么样的睡觉姿势有什么样的作用,睡觉也是练功的一种方式,叫做睡功。

孔子曾经说过:寝不尸。大多数书上都是这样解释:睡觉不能像死人那样直挺的。这个解释不确切,从养生的角度分析这样解释更合理:睡觉不能像死人一样一动不动,要经常改变睡觉姿势。睡眠姿势有俯卧、仰卧、侧卧这几种,有人喜欢侧卧,有人喜欢仰卧等。双腿变屈朝右侧卧的睡姿势最合适。这样,使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肌肉组织休息、消除疲劳;心脏在胸腔内位置偏左,右侧睡心脏受压少,可减轻其负担,有利于排血;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内容物的顺利运行;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右侧卧时它处于低位,因此供应肝脏的血多,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以及肝的健康。

侧卧要注意睡的枕头不宜太低,否则会使颈部感到不适。侧卧时,双腿微屈,全身易于放松,有利于解除疲劳,是最佳的睡眠姿势。《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指出:“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正是由于侧卧位睡时将躯体侧弯成“弓”形睡的更安稳,更有利于健康,古人说“卧如弓”,身睡如弓,让人感觉轻松舒适。睡觉时爱打鼾的人也适合侧卧位睡姿,因为打鼾时容易出现呼吸暂停,仰卧很容易引起气道塌陷,加重打鼾症状。科学研究说人最好是向右侧睡,但未免是通用的,比如胖子,胖子只能选择一种睡觉姿势----仰睡。胖子若侧卧让整个体重压在手臂上,造成手臂气血循环不畅,仰睡对每个部位的压迫就轻些。

练习气功对睡觉有更细致的要求,佛教里面也有睡佛,睡佛的姿势和气功睡功要求的姿势是一样的,都是右侧卧睡,这样睡觉更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