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芦荻村
2866000000081

第81章 3、

3、

芦荻村四面环水,可是村里一直没有人家喂养鹅鸭,只有隔路斜对门田立魁家多年来喂养着一只大白鹅。这只大白鹅是田立魁的奶奶喂养大的一只旱鹅,成天守在家门口儿,只是偶尔大摇大摆地越过大路到井池边戏戏水,它可是立魁他奶奶的宝贝呢!所以理娘担心给弄出了个好歹来。明理忙接着说:

“没弄死。海儿表叔拿蛤蟆给它吃,它不理。海儿表叔就逮住它,掰开它的嘴,把蛤蟆喂进去,它摇头甩了出来。又塞进去,又甩了出来。海儿表叔生气了,又掰开它的嘴,把蛤蟆塞进嘴里,又伸进手指头儿把蛤蟆捣进鹅的嗓眼儿里头……”

“后来呢?怎样呢?”莲莲果果改改听得入了神,忘记了吃胡萝卜,睁大眼睛着急地问道。

“甭急嘛!海儿表叔松开手,大白鹅伸着长脖子愣愣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把俺吓坏了。后来,大白鹅愣了好一阵子,才慢慢地瞅瞅这个瞅瞅那个,晃晃悠悠地走了。海儿表叔也松了口气,哈哈笑了。大娘,您说海儿表叔调皮不!”明理说完,好像也才松了一口气那样,望着母亲问道。

“把俺吓死了!”莲莲松了口气说。

“这个海儿是太调皮了!鹅吃素不吃荤,他硬给喂蛤蟆,要是喂出个好歹咋办呢!”理娘也放下了心,批评了表弟一句。接着对明理说:“理儿,饭好了,去喊您老吃饭去吧!”明理转身跑出去了,莲莲果果改改跟在后面出去了。接着外面传来了“俺老——吃饭了——”的童声小合唱。

一会儿,孩子们簇拥着忠老爷回来了,仁学也跟着回来了。望着草箕子里的胡萝卜,理娘述说了上半天明理看胡萝卜以及胡萝卜被偷的情况。仁学接着说道:“大,胡萝卜都长恁大了,起了算了,省得人偷。”忠老爷又端详了一眼草箕子里的胡萝卜,缓缓说道:

“胡萝卜长得不错!老话说‘河里凌响,萝卜还长’”,眼下还没打霜,胡萝卜还要狠长一阵子呢!再说,人偷能偷多点儿啊,也不过是顺手牵羊。这么着,广——”喊了一声见没人答应,才记起仁祥到霸王城河工去了。自打自己当了生救会主任,就把家里的农活儿都交给了仁祥,因此遇到农活上的事儿便习惯喊仁祥的小名儿。他意识到仁祥不在,就转头对仁学说道:“明理还小,就不去了。看胡萝卜的事你割草顺带看着就行了,下半天你就去。噢,还有家西的红芋地。”

吃了晌午饭,忠老爷搁下碗就出去了。随后,仁学拿着镰刀挎着草箕子也出门走了。等到孩子们吃完饭,理娘收拾了碗筷,正在洗碗,从东院又传来激烈的对骂声:

“懒B!”

“你才是个懒B!”

“你个***!”

“你个***!”

“你个臭B!”

……

理娘听不下去了,自言自语道:“唉!这家子,洗个碗就跟上阵打仗似的!”

“大娘,什么是‘***’‘臭B’,还有……”莲莲瞪着不解的眼睛望着母亲问道。没等莲莲说完,理娘厉声喝止道:“不准问!不准听!那是脏话,更不准学!”莲莲眨巴着眼睛望着母亲疑惑着说道:“大娘,不准听?那,那俺得捂住耳朵吗?”说着,真的抬起一双小手捂住了双耳。莲莲那童稚的语言和动作把理娘逗笑了,于是笑着说道:“哪里要你捂耳朵了,是要你不要去听。”莲莲放开双手,似懂非懂地歪着小脑袋一副思索的样子。

“嫂子吃了吗?”东院儿程氏牵着两岁的女儿差儿进了大门,还没看见人就打着招呼。差儿属鼠,与她父亲同属,比改改大一岁,比果果小一岁。生下她时,蓝氏见是个小丫子,很生气,说:“拴来的时候明明是个带把儿的,怎么生个秃丫头!一定是出差错了,或者跑得太快,把把儿挂掉了。好吧,就叫‘差儿’吧!”于是就给取名‘差儿’。听说还跟“送孩子”的人闹了一场,连该给“送孩子”的人的粮食也没给。

理娘见程氏进来了,没好气地说:“你也是的,你就把碗洗了,能累死你呀!你听那嚼的,像什么呀!好听?!俺这边儿都听得耳朵起膙子了!”程氏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我才不管呢,反正今儿个不该我洗。谁教老妈子今儿个帮老三明儿个帮老四的!还好,‘肥水不流外人田’,老妈子在跟前听着呢,嚼得再鲜亮,就她亲娘仨儿听着。”

理娘听了,也只好叹口气,说道:“真应了一句老话——‘龙多主旱’!一家子三姊妹四娘母,洗个碗就恁难!经常闹,你嚼她骂的,也不嫌腻歪!”孩子们见大人说话,都一个跟一个地跑到过底玩儿去了,差儿也跟了过去。

理娘已经洗完了锅碗,收拾好了,撩起围裾边擦着手边从锅台后面走过来问道:“您过来有事儿吧?来,坐下说。”说着自己在案板跟前的小板凳上坐下,顺手挪挪一张板凳。

程氏坐下来,说道:“也没什么事,刚才见她们嚼得热闹,俺就领着差儿过来了。——噢,您这一问,俺倒想起来了:快过冬了,想给差儿做个帽子。俺看您给果果做的那个‘福气帽’怪好看的,又暖和又大方,想找您借了做个样子。”

“好,您等等,我去找。”理娘说着站起身来,程氏也跟着站起来,一路来到南屋。理娘拿出“福气帽”——那是一顶齐额护耳带后披的大红棉童帽:帽顶前方支楞着两只“猫耳朵”,下面是一对虎灵灵的“猫眼睛”,再下面是亮着牙齿的阔嘴巴;帽子通体疏密有致地插绣着五色花草祥云;脑后后披下面并排缀着两条八寸长半寸宽的黑色饰带,饰带下端各缀着五枚制钱。理娘把帽子递给程氏,说:

“您可改一下。——您看,这饰带上的制钱,都不齐了。孩子戴着在外面玩儿,制钱经常丢,补都补不过来!您可以改成把铜钱缝进带子里面,那就保险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