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70

第70章 写作之总纲(2)

对于写作者的我们来说,我们对于写作的场景的不了解,并自以为是的沉醉在那些套路里面是我们没有能写出精彩故事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没有在深层意志上转变过来,生存斗争还是把我们的注意力给消耗掉,以至于我们没有能将创造力转移到创作上面,这就是我们缺乏创造力以至于全部都是陈词滥调的最根本的原因。

但其实,我们都明白一个情形,我们的电影所表现的主题其实都是我们已经烂熟于胸的,我们很可能从小学就开始被这样教导,比如爱、勇敢、善良这些,但其实这些往往只是点或者小说的其中的主题,用各种材料表现主题的过程才是真正创造的过程。

可是我们之前的经历和喜好无可避免的会限制我们,如何破除这种局面呢,或者说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不断的用写作挖掘自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这样的情形也还是会有认知的限制,因为这样的情形还是受限于自己的局面,或许我们会在一个类型上面有所建树,但是我们都知道类型只是外象,悬疑也可以写得不那么恐怖并且还充满爱,青春偶像剧也可以一反甜美,变得很恐怖,故事说到底其实是认知和材料的组合,自己练习写作固然可以得到进步,但是时间是稀缺资源,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知道了关于写作的内核,我们会节省很多时间。

为了打破限制,我们需要把从前执着的那些东西都抛弃掉,需要从零开始,或者说从最写作里面的最微小的元素开始,在一部小说或者电影里面最小的元素是什么,是意象、动作这些。关于这一点,会在后面的内容有详细解释。

当我们知道了意象和动作,就能更精细的把握创造过程中的微妙,从而在更深层次上面把握故事,而精彩的艺术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把那些日常中的那些微妙运用得炉火纯青。

写作是什么,写作就是用自己认知把写作材料进行糅合以后生出的精彩,认知即我们的认知天赋,写作就是我们的认知的部分外化,外化所需要的材料就是故事的材料,写作对于作者而言,每一段文字或者每一句话都包含着自己的热情与心血,但是读者能领会的部分非常少,成功的作家总能合适的将自己的认知用读者能接受的方式表达给读者,天才作家在最初的时候容易犯的错误是他过于专注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从而牺牲了故事的趣味性,而无视读者能接受什么。

因为小说或者电影的创造是一种思维高度精细的工作,需要把材料按照一定的结构做处理,小说和编剧通常是对于材料的艺术性的处理,所谓艺术性的处理至少是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基于故事的主题的结构精巧,第二个是在结构之下组织材料,这种能力要求我们在处理材料的过程中对于结构中的材料有相对客观的认知,这种客观要求我们在创作过程中,没有什么特别执着的套路,有很多人走不出套路,比如很多人会写总裁文,而不会写其他类的文字,比如很多小说里面的退婚情节,比如很多电视剧里面的两个豪门恩怨,比如奇遇情节,比如男主是某个大人物的隐藏的儿子等等,一个套路出现了,就一定程度上给我们造成了限制,我们必须抛开它们对于我们的影响,才能在写作上面更自由,不会在思维上面过于执着某些事物,这里不执著并不表示它们就是无用的套路,而是说我们在内心深处走出那些我们常用的套路给我们的限制,当我们不执著于某些事物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调动很多材料,在写作上面,或者某些写作类型上面,不执著于某种套路,所有执着于某种套路,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注意力被限制了。

这样看来,决定一个故事的成功关键在于作者如何组合材料即如何讲故事,如何讲故事才是最难的工作。组成故事的是故事的材料,这个世界充满了故事的材料,想象一下故事是怎么出现的,我自己的经验是这样的,通常是想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画面,这个有意思的通常是因为那个画面表达了自己很喜爱的某种境况,一个叫做顾漫的言情小说家曾说她在创作《何以笙箫默》的时候,想到的画面是男女主角多年以后相遇,这个画面正好是这个电视剧的精彩镜头,然后作家然后以那个画面为中心开始发散,然后产生了更多的画面,然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生活中到处是画面,而且我们总会有许多希望实现的画面,以这样的画面为中心,我们可以创作出许多东西所以我们的故事是取之不尽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还是感觉故事很乏味或者说故事不够畅快,是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创造出精彩的故事,我们为什么没有创造出精彩的故事,是因为我们创造出来的都是些千篇一律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充满了自以为是从别人那里搬过来的套路,但其实那些套路都没有问题,其实很多套路都是千锤百炼的经典,问题是我们在那些套路上面没有创新,套路很多时候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模型,别人在模型上面的创新,我们不可以照搬,我们需要在模型上重新加工,那些自以为是的套路全部都是我们从别人那边学过来的,并且我们作为借鉴者,借鉴得还不够彻底,之所以不够彻底,是因为我们缺乏想象力,我们的想象力的力量被平庸的生活给苟且掉了,被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给消耗了。

但是我们在一天天的写作的时候,并不是不能找回那些创造力,我们花时间熟悉了一种类别以后,总会有一些经验,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创造力也就有了,我们之所以会有创造力富余,是因为我们有了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讲,正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需要消耗力比多的经验存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的能量才能集中于创造力。我们的创造力的力量一直都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创造力还在增强,那些说我们的创造力随着年龄而减退的话全部都是屁话,创造力从根本上来说一直会持续下去,直到我们写不动了为止。但是每个人在写作的过程中是有天花板的,这种天花板是由人的认知决定的,比如让很多女孩子写玄幻,她可能会力不从心,或者根本就写不了,很多人写不了科幻等,这些由天赋决定,这种天花板无可厚非,但是还有另一种天花板,即很多人无法写出真正精彩或者伟大的故事。

我的作用就是节省你们的时间,熟悉故事的理论的套路,我虽然不能直接打破你们的天花板,打破天花板这样的事情自始至终是由你们自己完成的,是认知的突破,是大量的阅读和在理解伟大作品的过程中慢慢实现的,在下面的过程中我会慢慢讲一些伟大作品的套路,如果能听懂很多,就可以慢慢尝试着打破你们的天花板了。

理性跟感性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写作需要创造力,创造力的根本是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的根本是激情,我们通常所说的创造力就是指想到了一个好的主意,或者说是一个有关于写作的好的主意——这样的事情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写作的人而言,他们常常在不断写作的那段时间——比如说是一个月之内,他们每天用在书桌前面的写作时间是3个小时——大多数人每天能用在写作上面的时间是有限的,不仅仅是其他的工作占据时间,而是每天的有效率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其实我们知道真实情况不是这样的,大多数人在每天不用在写作上面的时间的时候也把会把时间放在思考作品的下一步工作上面。在这个时候,我们不仅仅思考下一步的情节,而且是需要思考所想到的情节或者里面的人物的动作对于整部作品的影响,即他在处理作品里面的深层次的逻辑关系,尽量确保里面的情节或者人物的塑造是符合结构的,是有利于整体的思想的表达的。每个情节都处在自己所属于的结构中,这些都需要理性来支撑,这里的理性并非是康德说的纯粹理性,而是某种基于人物关系或者人物需求的选择,比如人物吃饭、喝水、性需求的理性,关于一个人的性格能为好友或者敌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的理性,一个人的内心的善里面能为另一个人做到什么程度的理性。

在一部故事里面,我们需要想到太多的好主意,但是在故事里面,那些主意之间有着固定的逻辑支撑着,这个固定的逻辑的依据就是为了故事更加精彩,关于这里的内容还会在后面的内容里面详细讲到。

为了让故事符合表达需求,就要求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即我们花精力想到的很多好的主意是需要以整体逻辑来判断要不要用或者说应该怎么使用的,即需要理性,在写作的过程中这是需要着重考虑的。

理性无所不在,我们只要稍微想一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学过的知识,我们就会领会到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