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69

第69章 写作之总纲(1)

诞生之初世界如何影响我们以及以后的认知

正如标题所显示的,下面的内容就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开始的开始,我们还只是个孩子,我们懵懂的生到这个世界上面,被这个世界以各种方式教导,这种教导基于社会的存在而存在,不能说是错误的,为了成长,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生活的根本状态。让我们回到这个过程,不管是老师的对于我们的塑造还是父母对于我们的期望,还是跟同学的关系对于我们的影响,又或者是我们通过各种媒体学到的,所有这些,都曾经塑造我们,我们的对于人的认知对于周围的事情的认知无不受到这些事物的影响,我们需要得到朋友的认同,或者需要得到家人和老师的认同,在得到他们的认同的过程中,我们对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在不断的受到影响,比如那些打篮球的孩子对于篮球是被同学或者偶像影响,那些学习好的孩子爱学习是被老师和家长的期许影响,我们越是在意老师或者家长或者同学,我们的行为越是被他们影响,在他们的影响之下,我们的行为跟思维也越来越认同某些东西,并且在某些事物上面越来越擅长,比如成绩好的孩子可能会越来越爱学习,会打篮球的孩子会越来越爱打篮球,纵使不是如此,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我们越来越认同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不认同另一些我们不擅长的东西。但是有一种情形是这样的,我们很可能会因为孤独因为要得到认同而不得不去做一些事情,纵使我们或许在开始的时候不擅长或者喜欢那些东西,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又习惯了,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一种外在环境的强迫之下开始做某些事情,接下来又开始喜欢那些东西,不可否认,我们或许很多人后来是真的喜欢那些事情,但也肯定有些人是不喜欢那些事物,他们在那些事物上面浪费了过多的时间或者注意力,这里并不是说我们那些被迫去做的事情是不值得的,其实在我们的经历中根本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害处或者浪费时间的事情,所有的事物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都有意义,这里想要表达的是我们的注意力过多的被周遭的事物占据,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不该浪费我们的注意力的地方,注意力是一个稀缺资源,更严重的情况是,很多观点或者事物明明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却已经如此深深的扎根于我们的习惯或者意识中,以至于我们对于它们生不出任何反抗的念头,那些对于我们影响比较深的念头是哪些呢,通常是我们的欲望所在,通常欲望的方向错了就会无谓消耗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对此深有体会,有多少孩子是倒在了成长过程中,他们很偏执,然后沉浸在自己的偏执里面,他们的认知永远都走不出来。

这样的情形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周围人的影响,是个人对于安全的需求,是固有的文化造成的,归结起来就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比如那些传统的观念的影响,女孩子要文静不要太野、见人要笑要讲礼貌,一个不喜欢打人的孩子被周围的人胁迫着去揍人,一个被揍的人的心理被扭曲了,我们的成长过程,不断地跌跌撞撞,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小学、中学、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在人群中总是在不同的位置变换,在群体中,我们不断的寻找自己的位置,强化自己的位置,为了达到这些,我们需要做一些适应群体的事情,我们越是这样做或者这样想,我们就越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整个赔进去太多,我们为了获得某些认可,歇斯底里,直到我们的意志再也不受控制,也很难做出改变,我们为此形成了一整套的价值观,那些原本不够完善的价值观是如此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以至于我们不会为其他的理由做出改变。比如我们对于社交的痴迷,因为我们认为人有了很多朋友以后,他的路会很方便,我们对此深信不疑,殊不知过度的社交,或者说过度的在意他人的眼光会让我们失去自我。比如对于在异性面前表现,我们极力的表现自己,花费自己极多的心思来让我们看起来更能吸引异性,因为认为吸引异性会更有面子,异性对于我们具有如此深的吸引力,以至于没有其他事情能取代这件事,为此,我们不惜对同性生出不好的态度,妒忌、执着所有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耗我们的注意力,其实所有那些消耗我们的注意力的事情就是那些能让人表现出强烈的情绪的东西,这是很自然的因果关系,因为在意,所以生出激烈的反应,而那些激烈的反应就在消耗着我们的认知能量。而我们的认知能量是有限的,我们的认知是有天花板的,过度的认同并且在上面花费精力会让我们耗尽生命以及精力。那些平庸的人大多都是在一些没有价值的地方花费了太多的注意力。

但其实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会出现类似于上面的那种情形,那种情形往往是比较极端的情形,是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容易做出的事情,等到我们长大了以后,我们都不会这么极端,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不会为了吸引女孩子而做出那些不值得的事情,我们不会为了某个朋友、明星或者家人做出没有什么回报的改变,我们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事情上面——生存竞争,我们对于世界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有了基本的判断的能力,我们学乖了,不至于让自己处于一种可能受到他人嘲笑得的境地,我们衣着得体、谈吐优雅,甚至还可能是人群中的焦点。但尽管如此,我们只是让自己处于一个更加高维度的安全的境地,我们只是懂得了更复杂的人情世故,懂得了优雅的处理这些关系。但是我们的爱好并没有变,我们还是会为了某些事物某些人而辗转反侧,只是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而基于我们越是长大,我们内心的那种不可得或者说惆怅会更加强烈,因为此时的我们已经脱离了父母的羽翼,独自面对世界,那些关于生存的斗争是如此让人疲惫,它已经远远高于童年时代周围的同学给我们造成的不愉快,而我们的视野或者天赋不够或者还没有表现出来,我们不得不沉浸在那种生存斗争里面,至于能不能走出来则是未知的事情,唯一能跟这种生存斗争相对抗的就是人文艺术,或者用一种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说法,就是娱乐,而尴尬的是这种人文艺术或者说娱乐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人对此更是失去希望,以至于在很多人眼中,没有什么比生存斗争更令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也有为生存斗争的疲惫努力缓解,比如自嘲、比如爱情、友情、亲情,比如赌博,比如外出游玩,比如专注于穿衣打扮,专注于外面的商品等,我们努力的将自己的注意力从生存斗争对于我们的影响中转移出去,让自己再次面临生存斗争的时候是以一个全新的状态。从本质上来说,人类一切的娱乐形式都是在为此服务,直播的流行、音乐的潮流、甚至是网络文学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人的审美和需求,并在一个时代里扮演着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转移生存斗争痛苦的角色,但是重新到了这里,我们依然还是需要专注于跟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人处理好关系,大多数人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力放到其他的事情上面。大部分人的激情与注意力就停在了这些地方,不断的用自己的方式缓解生存斗争的痛,同时再次进入生存斗争。然后再次用娱乐的方式转移生存斗争的痛苦。对于这种情形,我们没有办法表达什么有态度的观点,这原本就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状态,再优秀卓越的人都无法摆脱这种情形,我们都是同类,谁都不比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是对于一个写作者而言,他得有很高的审美和品味,因为只有具备了更高的审美和品味以后才可能处理那些相对较低品味的艺术作品。他在处理那些关于生存斗争以后必须得有多余的能量来写作,来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其实从根本的情形来说,还是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在起着根本的作用,消耗我们的力比多的其实就是日常中的所有的事物,不管是在计算数学题这样的简单的工作,还是在社交过程中应对周围人,还是处理琐碎的事物,又或者是某种很强烈的情感,伤心、痛苦、激情等等,那些让我们动了脑子或者动了手的情形都在消耗我们的能量,不仅仅高深的思维活动消耗能量,那些简单的计算工作也消耗能量,甚至很多简单工作要比创造性的工作更消耗能量,但其实,我们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然就要不断的消耗力比多,这是人的发展的根本趋势,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人类一次次的消耗能量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战争、繁衍、日常生活、工作应酬,社会不断向前的历史就是人们不断消耗着力比多的历史。而在一次次的能量消耗中,我们的注意力也在被这些消耗我们的力比多的事情给占据,随着我们一次次在那些事物上面消耗能量,我们在那些事物上越来越擅长,我们也越来越认同他们。力比多的能量消耗是人类最根本的情形,是根植于人类社会活动而存在的,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我们能做的选择是控制自己的力比多用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