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03

第3章 我们那快乐又迷茫的青春(场景六、七)

场景六:

透明玻璃从一个仓库中隔出的一个单独小间,里面物件的摆放跟全国其他4000多家门店都一样,遵循着一种确定的格局。右上角是一个文件柜,里面摆放着平时开单、打印、刷条码以及其他要用到的一些办公用品。文件柜上整齐的摆放着几个文件夹,文件夹中是客户开单后留下的资料,文件柜旁边是饮水机,平时我们和客户喝水就来自这里,往下就是我们工作的地方,一条特制的石材长桌横在门店中间,将我们跟客户隔开,上面是三台电脑,两台打印机、一台点钞机、三台电话以及宣传单,我们坐在石桌后面给客户提供服务。客户所在的一边的最下角是立式空调和公司最新活动的宣传海报。

每天我们8:30准时来这边开门、做5S,公司对于5S的要求非常高,经理对我们的要求近乎变态,有时为了清除一个死角落的一点灰尘,经理都不得不爬上凳子踮着脚小心擦拭。之所以是他而不是我们,是因为他的个子最高。公司对于标准化要求非常严格,经常会安排神秘客户来访,看我们是否做到了标准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客户来发货的时候,我们接待客户的流程有没有按照一套标准来,问候客户、给客户递水、开单时询问客户偏好,每一个流程动作都有标准语言,如果没有表达准确就是不合格的。

每次遇到神秘客户来访,我们都如临大敌,一整天都紧张兮兮,这种紧张通常都来自那个女孩子和经理刻意的强调。那个女孩子做事非常小心刻板,刻板到迂腐,并且她用那一套迂腐的方式来要求我们(作为新人,我最没有发言权),在这个四人群体里面,那个男孩子扮演的角色通常都跟那个女孩子保持着一种仅仅能称得上是客气的同事关系,办公室里面,那个女孩子说话时,他通常以一种笑得很明显的表情来回答,且眼睛看着别处,脑子似在全力运转怎样不令这个女孩子不快。那个女孩子是除了经理之外最老资格的员工,大专学历。她通常眼神很少有神采飞扬的时候,大多数时候眼神低垂,脸上的表情甚至都淡然都称不上,显现出一副弱者的样子,跟客户说话时表现出一种很艰难的友好,客户问题稍微多一点,她就难办了,可尽管如此,她都没有察觉自己这一方面的问题,可如果以为她跟我们的相处就跟她给人的印象差不多的话就错了,与此正相反,我们几个人中她才权威,她做事积极又小心,经常提醒我们注意这个注意那个,可是那些标准化的要求从她的嘴里零碎的表现出来,总让我们心里不那么痛快。不仅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她经常在飞信上让其他营业门店的相关人员做好工作,不过很少有人在下面回复,但是这样的信息会被领导看到,她还多次在那个区里被评为最佳服务员工。经理私下让我们要让着她,说女孩子生起气来真的是什么都不顾,什么都可能做出来的。曾经因为工作的问题她还哭过,这样的话是经理给我们讲的,那个女孩子也在一边,但是她对此事的态度很坦白,并且还强调了此事的一些细节,我很难想象说到这事的时候她内心是个什么情形。跟她开不得玩笑,稍微说一点有趣的话题她都接受不了,马上表现出了愤怒,。

那时的我脑海里面满是一些令我澎湃的思想,脑子里不自觉的就回荡起关于很多概念的一些新颖的想法,这些概念都是一些关于人文方面的,因为毕业之后读了一些西方非常有思维层次的书,书里面的内容令我很难从里面走出来,令我非常快乐,我甚至发现我的脑子的使用并不受到我的控制,甚至在工作的时候,我的反应稍微会慢许多,但不会对工作造成什么影响,这样的情形我常在那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身上看到,但是却被那个女孩子抢先调着做事,我没有看出她调我做事有任何快乐的地方,相反还不太高兴,但我不明白她为什么喜欢这样。

我跟另一个男孩子相处比较融洽,但仅限工作上,他是个比较明智的人,不会因为太小的事情就表现出比较激烈的态度。在生活中,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始终慢别人半拍,尽管我表现得很友好,却很难在相处中连续的跟一个人维持友情,对于别人的善意总是很难及时给出回应,或者说因为觉得没意义,自身意志就表现不出兴趣,于是行为上就跟不上——我还不会装,旁人不是笨蛋,试探得不到回应的次数稍微多一点,他就能察觉出来,这个无关于智力层次,稍微细心就能察觉到。

我在这里常常感觉到很压抑,这里的工作非常平庸,常常因为一些极其简单的事情如临大敌,且这里的氛围令我很难受,完全被那个女孩子控制住——她总是能轻易的表达激烈又愚昧的意见或者要求,而这些是我难以想象的,我不知道应该继续呆在这个门店或者去其他门店又或者干脆离职。

场景七:

夜色下,市中心霓虹闪烁,地标建筑肆意的散发着它们的存在感,似乎想要让地上来来往往行走的白领们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渺小。

我结束加班,刚刚从公司走出来,这几天的温度又有些升高,我要走大约一千米到一个公交站牌处乘车回家,回到我在这所城市里租下的房子,公司所在地就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而我的住处却离此处有些距离。

作为从一个毕业不到一年的学生,我的一路走得都很顺畅,本科虽然不怎么好,但是我的研究生却是在一家省级研究机构上的。去年毕业的时候,企业统一从学校招人,这家企业就在本地,我当初投上自己的简历,马上就被应聘上了,所以我没有经历过其他大学生那样频频投简历却得不到回应这样的艰难,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企业的资料,这是一家包括中国移动在内全国排名在200多一点的企业,算是很不错的了,自然,我的工作也算不错。

当初我们是作为统一培训生被招收进来的,培训的时候,给我们上了很多专业课程,间或让我们做一些试卷,都是一些关于课程的作业,培训的氛围还不错,我跟同事之间相处还算过得去,跟给我们带班的老师们关系也还不错。培训结束后就是分配职位了。有一件事情是已经确定的,我们所有人都会是研发部门的人,只是依据情形可能分配到的职位不一样。

前两天,我们终于被分配了职位,我们有些人的职位挺简单,即便是一些高中生也能轻易做好,我所在的测试部门便是如此,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的职位被分到开发部门,有些被分到测试部门,后来才意识到当初在培训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那时我们虽然每天四处晃荡,外加少量的专业培训,我们的个性、天赋这些信息却被收集了起来。简历中学校的表现,在这里只占30%的权重,看样子我就是那种垫底中的一位了。

前两天主管给我们开会说了一些话,我们才终于从自己是一群高学历高智商的人自我安慰中醒了过来。他说:不仅仅是这里,在大部分的行业,多数人的工作是单调又重复的,比程序化没有强多少,我们公司就是一家制造业公司,在东莞、苏州像我们这样的公司随处都是,我们所属的研发部门其实也很难有新产品出世,你们的工作比下面的作业员强不了多少,但是要比他们轻松很多。每个人最好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如果适应不了这里的工作可以离开,但是大家也要好好想想自己的能力跟当前这个现实,即便你们是研究生,可是现在的企业一时间还用不上你们这样的高级人才,其他的人才比如本科生只要稍微培养一下,一样也不输于你们。

这样的现实忽然让我感到一阵窒息,我们的工作注定就是如此吗,我们的生活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不是我们所有人都逃脱不了平庸的命运,我们的一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