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我们的青春与这个世界
28497900000021

第21章 我们的成长(6)

很显然实际中所获得到的感知不会随着时间产生如此规律的规律,它会随着主体遇到情形对自身的震撼程度的不同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感知。我们之所以内心对于世界的感知程度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就是前面3、5、7、9、11.....这一段的区别,有些人这中间的差是1,于是整个变为0、1、2、3、4.....,有些人则是0、1、4、7、10、13......,差别就是感知能力的不同,从而不断的产生进一步的差别。也有些并不是经历多了见识多了对于世界的认知就比旁人多,有许多认知是建立在基础的认知的基础之上的,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有些人根本不会论证出所有的四则运算其实最后都可以用加法来证明,有些人则可以论证出来,一个很普遍的情形是,同样的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到了20岁的时候,有的在跟人交流的时候游刃有余,表现出极高的情商,并且他们的智商也不差,他们的学习能力天生比别人强,他们的人生似乎天生要比周围的人顺畅许多,这是对于感知能力存差异的最普遍的描述。

关于人的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进从而停止,这是另一种情形,其实人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不会停止,但是这中间的过程会有一定的规律。流行的观点是这样的,在少年和青年时期,人会不断的学习新事物,认识不同的人,这些知识和不同的人在自己年龄大了以后就成为自己所熟悉的资源,成为自己最本质的竞争力,在年轻的时候小心翼翼,无论是自己的应对人的方式还是学习知识的效率等都比较稚嫩,然后生活稳定下来,到了中年以后对于新事物的学习差不多就停止了,剩下的就是建立在从前所获得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赢得了圈子里的人对他的定位,尊重他或者保持差不多的关系——即无论是建立于自己的才华上面的工作还是自己的社交圈都稳定下来,所谓人在年老以后会变得智慧,就是对于基于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的再创造的结果。即在青年时期是获得对于事物的基本认识,而老年则是在记忆中提取青年时期的基本认识,在所有经历的那些浅显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面进行综合考察,取缔掉那些稚嫩的没用的应对方式,修正自己的错误,提取出指导以后的实践的基本规则。值得一说的是,到了之后取缔掉的那些觉得是错误的做法在青年时期其实也是很必要的,没有人能一下子吃成一个胖子,人也不是不学加法和减法就直接会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若是没有起初在众人面前讲话的羞涩,也就不会有之后在万众瞩目之下发言的从容。在从青年到中年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是自己从自己之前稚嫩的应对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的经验的再创造。

那些少年时的经历就像是不断的见识新的风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都记下来,不同的人记下的东西也不一样,在见识风景的过程中,他经历各种内心的感受,那些具体的风景就是物质世界的客观知识一样的事物,建立在具体风景上的内心的感受则是人文方面的事物。结束风景的游历之后,他之后的人生就建立在自己的之前游历的风景之上,准确的说是建立在自己对于风景的感知和察觉之上,包括那些自己在见识风景的过程中记下的东西和那个时候自己内心的感受,那些都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少年时的经历比较具体,中年之后则会在具体的基础上面变得抽象,即从自己经历的事物中得出自己即将用在所有的具体情形上的普遍规律,比如有些人认为人性本恶,之后自己就会在行为和语言中对人处处提防了。

一般而言,对于世界感知能力较强的人会比较早的开始抽象的理解周遭的世界,这样的人会比较适合学术之类关于知识的工作,而感知能力较弱的人则会愿意参与实践,之后的日子为实际的事物而忙碌,他的所有经验和感知能力会专门为自己或者大众的实际需求而忙碌,即衣食住行或者还有一些低层次的精神需求服务。

两个在同样环境下长大的人在到了一定的年龄的时候差别那么大的原因,但是值得一说的是,虽然两个人感知能力差距极大但是对于一些在生活中的经验,即情商一类,这些只要是正常孩子都能学习到,那些感知能力强的人在具体跟人交流方面不比那些一般的正常有优势,因为在更加普遍的工作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会多么深入,都是围绕一些具体的事情和跟具体事情有关的一些浅显的观点——更深层次的东西是很难在具体交流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对于感知能力比较强的人来说,他比别人多感知到的东西会干扰到他的情商,即会影响他在群体中的交往决策和反应,他心中的伦理标准可能跟周围的人不一样,一般而言,感知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人文艺术熏陶较深,底线要比一般正常人高,这种底线体现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里面,体现在自己和对于周围的人或者事情的定位上,他不会随意让别人处于自己认为的比较难堪的境地,尽管可能他自己认为的难堪的境地在别人那里是可以接受甚至乐于接受的,比如他可能不太愿意把自己用过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可能想着这种事情会不会不尊重或者伤害到别人,或者这个东西对别人的确有价值,他也会委婉的提出来,先试探别人的反应,再比如在决定一件错误的事情的责任归属的时候,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曲解事情,不愿意为了不承担责任而在推卸责任的时候歇斯底里。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一般的正常人他们的底线都不高,实际上,正常来讲,只要接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他们的底线都不会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