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人都能成功(智慧生存丛书)
2751000000047

第47章 张海迪的生命之路

张海迪的故事每一个中国人都不生疏。她于1955年9月出生于山东济南。5岁时患脊髓血管瘤。10岁前动过3次大手术,摘除了6块椎板,严重高位截瘫,自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她永远地失去了自由行动的能力。她的命运注定了终生与轮椅为伴。

命运也为张海迪铸就了坚强的性格。在那些无数的卧床的日子里,她并没有因为卧床而让大脑休息。她通过认真反复思考,为自己确定了一生追求的目标。她说:“我的记忆力好,我的大脑很灵活,我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照样能使生命灿烂。”她在进行了人生的一些探索之后,最终找到了自己最具优势的发展方向。她静下心来,全力以赴地学习外语。有时躺着学,有时坐起来学。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学了英语、日语、德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这不仅打开了她了解世界的另一个窗口,而且,她用惊人的毅力翻译了20多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

张海迪还为自己确定了另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和写作。这也是她仅凭大脑就可以实现的成功途径。她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柏格森、笛卡儿、康德、罗素、尼采等,这些普通人难于理解的作品,张海迪都广泛涉猎。她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如《简·爱》、《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飘》等世界名著在她的眼前组成了一幅幅璀璨的人生图画。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张海迪进入了创作阶段。她开始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的创作。张海迪三易其稿,数度重写,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并在日本、韩国出版。她还出版了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的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等,出版了她的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1992年,张海迪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学奖,1994年获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3年张海迪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无论躺在病床上,还是坐在轮椅上,张海迪都没有使自己的生命黯淡下去,而是让它发出了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