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人都能成功(智慧生存丛书)
2751000000036

第36章 人人都能成功问题中深藏良机

1939年,芝加哥的一幢办公大楼无人问津,出租困难。那年房地产业十分不景气,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广告有什么用?人家都买不起。”在一片萧条声中,有一位房地产经理却从问题中看到光明,主动负责这幢大楼的推销工作。当是,该大楼住进率只有10%,一年后已经全部承租完毕。成功的秘诀何在?

这位经理说,我要把这栋大楼全部承租出去。我知道,以现有的条件,大概要7年后才能全部租出去。我认为采取下列措施,有百利而无一害:

1.寻求有意愿的承租人。

2.让每一位承租人都能拥有芝加哥市区最豪华的办公室。

3.这些豪华办公窀的租金,不会高于他们目前承租的大楼。

4.此外,客户以同样的租金承租我们的办公大楼一年,我负责支付他们目前承租的办公客观存在租金。直到租约期满为止。

5.除此之外,由我聘请一流的建筑师和到内设计师,依照每一位新承租人的需求和品位重新装潢,并负担全部的费用。

我的理由是:

1.如果办公室在数年内无人承租,我们将毫无收入。因此,照我的方式,第一年虽然没有利润,结果相差无几;采用这种方式,若使承租人感到满意,将来就能产生可观的租金收入。

2.此外,依照惯例,承租办公室的租约大多为期一年。承租人的旧租约期限,通常只剩几个月,并没有太大的风险。

3.若承租人在一年约满迁移,此时办公大楼已设备齐全,很容易再承租出去。办公室所做的装潢,可以提高整栋大楼的价值感,不会白费。

市场的反应非常好。每一个全新装潢的办公室,都非常豪华气派。承租人满意极了,甚至自愿分摊装潢的费用。

到了年底,原本只有10%承租率的办公大楼全数客满。所有的承租人都不愿意迁离漂亮的新办公室。为了回报承租户,第一年租约期满时,均照原租金续约,并未调涨。

请你回想这个故事。那位经理负责推销的办公大楼,在一年内,从承租率只有10%到完全客满;同样的地段,仍然有数十栋大楼无人问津。

差别在于经理人员的态度。大家都说:“有问题。糟了!”而他却说:“有问题。好极了!”

从问题中找出成功的机会,找出可行的办法,并付诸行动,就能反败为胜。

任何生命都具有成功的本能。人是最高级的生命,追求成功的本能更加完善,人为怎样追求成功呢?

追求成功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是好事,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人类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的。没有问题,事业就停滞了。这是一个积要者对待问题的态度。所以,越是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越要兴奋起来。啊,机会来了,我要好好地把握它,我要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你找到了找开问题之锁的金钥匙,你的事业就会更上一层楼。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的。逃避问题的人,是在逃避机会、逃避发展、逃避成功。机会垂青有感悟的人。

每个人都有问题存在,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机会。如果你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再多的机会对你都毫无意义。机会只垂青于感觉到有问题的人。

葛丽丽的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葛丽丽1976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市涟水县成集乡王吁村。年龄一大,她头脑中的问题就鲜活起来。她的问题是,在家乡没有前途,一定要出去找机会。1992年9月,16岁的她就冲出家门,到南京闯世界。而与她同龄的许多人,一直窝在了家里。

在南京的大街上,她在寻找机会。她看到酒吧招唱歌的,想想自己能唱,就推门进去。一试即成,一唱就是4年。

她20岁了,问题又在她的脑子里鲜活起来了:唱不出专业水平,就难于冲出酒吧,这么大了,怎么能总在这里唱歌呢?她立刻开始思考和寻找新的机会。

一天逛街,她看到卖低档首饰挺赚钱,立刻产生兴趣。经过一番酝酿,她决意办个小店。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回家向亲友们借了一些,凑足了两万元,便在新街口闹市区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店铺,开了一家首饰品店。

开了很长时间,竟然怎么努力也不能使生意起色,每月只能挣个房租钱,而这是她从家乡出来之后的第一次独立创业,她感到生意难做。

这又是她遇到的新问题。然而,她自己并不知道问题后面藏着机会,她只是感到了难,每天思考怎么办。而且,困境的压力,使她有些消沉。消沉并没有使她停止思考。她总是每天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天天问自己,她心中就不仅是感觉到这个问题,而且使她处于一种随时可以被激发的状态。

有一天,她真的被激发了,被一句话激发了。

事情是这样的:她去买自己喜欢的《瑞丽》杂志,摊主说,不巧,刚卖完。摊主一抬头,眼前一亮,立刻打量起她来,并且说了一句话:“好鲜亮,拍成照片,准能上《瑞丽》杂志。色彩搭配太妙了!”

原来是说她穿的这件衣服。这是她自己买的布料,自己设计的款式,到缝纫店订做的。

就是这一句夸奖的话,激活了她的感觉,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立刻在她眼前飞舞起来,她当即决定,开一家色彩工作室,专门为职业自领度身订做流行服装。

她没有启动资金。有些人干不了事,总说是因为没有钱。成功者却说,不是钱的问题,是你要不要干事的问题,是你要干个什么事的问题。这不,葛丽丽也没钱,可是她想好了要干的事,钱也就随之有了——她又一次回到涟水县老家借钱,东拼西凑,终于筹集到她的第二次创业的基金——4万元。

2000年8月1日,她在南京市大行宫延龄巷的色彩工作室开业了。开始时生意不好,她经常愁眉不展。可是,慢慢地,有了生意;慢慢地,生意好起来。到了2003年,她已经有了20多名员工,有了三个前店,一个后厂。她已经能够年赚100万元。

回首望去,她离开家乡不过10年。一个16岁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白天鹅”感慨道:“机会只垂青于感觉到问题压力又肯去搏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