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儿郎冠军侯:霍去病
27202900000009

第9章 8、旋刀纵队

霍去病心无旁骛地训练他那一万骑兵,转眼半年时光过去,元狩元年的春季已经到来了。

春季多风,长安城外西郊的练兵场上,此时正是尘沙大作、杀气腾腾,大将军卫青站在将台上,东北风呼啸而来,吹卷着他的大红披风。在他的眼前,骑兵正在一队队地驰过台下,根据前方令旗的变化,分别驰向不同的方向。与通常骑兵不同的是,这些骑兵的马缰绳都不是握在手里,而是拴在左右两个马镫之上,骑兵在飞驰中仅仅用脚来控制马的方向,两只手则完全解放了出来。

卫青暗自点头,身为高超的骑手,他自然明白仅靠腿脚来驭马的难度;而作为久经沙场的骑兵将领,他自然也知道,两只手都能随时使用武器,战时将会增加多么大的威力。

“练得不错。”他嘉许地看了看立在身边的霍去病。

霍去病今天身着全副重甲,听到这句嘉奖却没有说话,而是朝台下做了个手势,随着这个手势,前方的令旗变换了几下,只见顷刻间队形大变,变成了细长的纵队,军旗在前,数千骑兵紧随军旗纵队奔驰。

卫青凝神细看,只见这个纵队共有十列,随即问道:“为何每排十骑?”

霍去病答道:“每排十骑是一个静态的说法,动起来应该称之为十列纵队。舅父看,其实只有最外侧的两列是接敌的,一旦接敌,速度即有可能变慢,此时则由其内侧的一骑及时递补。这个队形,我称之为旋刀。”

显然,这把旋刀的左右两侧为刀刃,而内侧的几列则负责传输兵士到前方的刀刃之上(像是两条并排着的传送带,分头向左右旋转运行),卫青观看良久,若有所思,“利用旋转来保证速度,故名之为旋刀?”

对方答道:“正是,我的思路是纵向插入,利用旋转来保证纵向插入的速度,不采用一扫一大片的扇面冲锋。扇面接敌容易陷入缠斗,而缠斗是骑兵最大的陷阱,一旦缠斗起来,谁都没有速度,双方损伤就是一比一,最终我方即使赢了,也只能是惨胜,又何谈大获全胜?”

卫青凝神细听,没有插话,霍去病继续说道:“为了避免陷入缠斗,就要做到反复组织多次有速度的纵向冲锋。以我军为刀锯,以敌军为木板,以锯木之势,这么‘噌’地拉一下,换个方向再‘噌’地拉一下,如此一刀一刀地拉下去,敌军怎能不土崩瓦解?”

“嗯,反复组织多次有速度的纵向冲锋……”卫青已然有所会心,谨慎地开口了,“去病,这就是你新的冲锋队形了,那么你想的是……”

霍去病点了点头,“是的,我想的是阵地战。”

卫青看了他一眼,“奔袭呢?”

对方不假思索地回答,“两者应出现在同一战中,奔袭为开局,阵战为结尾。”

卫青未及说话,霍去病便继续说道:“舅父,奔袭是非常有效的战法,然而其局限也有两个。第一,单靠奔袭无法歼灭敌人的意志,敌人总会觉得他们是一不留神才被我们得手的,我们虽然大胜,而敌人却不甚畏我。”

卫青看着外甥眼中的火焰,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霍去病道:“第二,我们不可能总是攻其无备,现在匈奴人主力集结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们必须考虑主力对决的打法了!所以,奔袭之后应有后手,那就是依靠阵地战来完成绞杀。”

卫青完全明白外甥说的这两点的意思,确实,汉军对匈作战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必须练就合适的阵地战打法,因为这是战争态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汉匈战争的烈度是在不断升级的,十年前汉廷废除和亲政策,开始对匈用兵,用兵之初,匈奴人出于长期的优势,并不是非常重视当时的汉军,当时他们战争动员的力度并不大,主力多数时候是处于分散状态的,只在前沿集结一部分主力,因此开头几年,汉军采用奔袭往往就够了,只要攻其不备,就能获得胜利。

但是打到后来,战争的烈度不断提升,特别是漠南之战以后,两边的对垒之势业已成型,匈奴人的动员力度越来越强,主力规模也是越来越大。前年打右贤王时,首次歼灭了他们的上万主力,而去年出定襄时,匈奴主力已达数万人之众,今年虽然没有打,但根据线报,匈奴的主力仍然是基本保持着半集结的状态。所以现在,在奔袭到敌人面前之后,如何歼灭他们这么大规模的主力就成了新的问题。

战争升级的这整个过程,卫青是亲历者,他当然是非常明白的,“不错,越往后打,越会打到匈奴人的主力。只有阵地战的绞杀,才能大规模歼灭他们的主力,也只有这种胜利才能是决定性的,才能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霍去病接口说道:“所以阵地战时,若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又何谈令敌畏我?成功的阵地战法,必须以一当十,才谈得上摧敌意志。”

卫青赞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外甥,“很好,摧敌意志!不过去病,说到以一当十,你这旋刀纵队的妙处,是不是还藏了点没跟我说啊?”

外甥则粲然一笑,“舅父也看出来了!”

他们舅甥二人心照不宣的这个妙处,就是放箭。

过去扇面冲锋时,未接敌前双方均可放箭,而接敌混战之后双方均无法放箭,谈不上谁有优势。而现在的旋刀纵队,却是以薄薄一刃深入敌阵,两侧皆是敌人,这意味着我军可向两侧放箭,而敌人却不能向我方放箭,因为汉军的队形是如此之薄,敌人一旦放箭,射到自己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射到汉军!如此以有箭对无箭,差别就太明显了,两侧都是密集的敌人,汉军每一箭射出几乎必有杀伤!最起码,敌人想把旋刀纵队从中间断开,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卫青的脸上也挂着笑容,还未及说什么,霍去病又接着说道:“不过,尽管向两侧放箭非常重要,但目前我最看重的方向,还是正前。”

他遥遥指着队伍最前方的玄色军旗,说道:“舅父看,那就是旋刀的刀尖。我希望这柄旋刀内侧的骑兵,在后排的时候要向两侧放箭,一旦到了前排,则必须瞄准军旗正前方二十丈放箭。这样可以减轻刀尖接敌的压力,有助于保证刀尖的速度,只有保证了刀尖的速度,才能保证全刀的速度,只有保证了全刀的速度,这个战法才能发挥足够的威力。”

在奔驰的战马之上,瞄准军旗前方二十丈放箭(注:汉代的一丈相当于今天的2.3米),这么做的风险不必多说,误伤自己刀尖的可能性太大了!卫青思忖着,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地开口说道:“那么去病,你的位置是在哪里?”

“就在刀尖处。”

一听这个回答的语气,就知道他认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卫青暗自倒吸了一口冷气,脸色不由得沉了下来,考虑了片刻,他还是尽量和缓地说道:“一军主将,如此轻入险地,对全军真的是好事吗?”

霍去病当然听出了舅父的不赞同之意,他也能理解对方的慎重态度,可这点正是他和对方的区别,所以对这个意见他并不打算接受。虽然从小就崇拜舅父,然而让他照搬舅父,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因此他的眉毛一挑,“我看没什么问题。”

卫青了解外甥的性格,知道多说也没有用处,只得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但很快又郑重地说道:“那么,这些人只能用弩、不得用弓!而且你们得注意弩型的选择,去病,兵库新造的强弩你试过没有?”

“当然试过,”霍去病一笑,“舅父以为我回城是为了别的事么?不就是为了看他们的弩造得怎么样了嘛。前段时间我练兵的重点是骑术和队形,等到强弩装备下来之后,我这一万人可要好好地练练射艺了!”

从将台上下来之后,卫青信步向南面走去,那边有一队骑兵正在进行识别旗令的训练。只见一名旗手举着令旗立在前方,而骑兵们则是一个一个地疾驰过来,根据令旗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战术动作,或是变换方向、或是加速减速、或是用弓用弩、仰射平射……地面上则画着复杂的白线和标记,所有动作都必须在规定的线格内完成。

卫青暗暗点头,已是理解了外甥设计这项训练的意义。在大多数的军队中,根本做不到每个士兵都懂得旗语,那些不识字的大头兵们,很多人的脑袋跟榆木疙瘩也差不多,还能懂得什么旗语?对他们来说,也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指挥或者命令,就是跟着自己的伍长或者什长走、听伍长或者什长的话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全军的反应链是很长的,无法适应旋刀冲锋这么高速的打法,而外甥的做法,显然是在试图缩短整体的反应时间。

他凝目看了一会儿,这套旗语还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对响应速度的要求又很高,所以不时地有士兵出错,或者是动作与旗令不符,或者是未能在规定的线格内完成动作。

“这些人都能练出来吗?”卫青问道。

“不能的。出错的会受罚加练,我罚得很严,实在不行的也就只能淘汰了。”

卫青颔首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了一下太阳,只见日已近午,又打量了外甥一下,口中爱惜地说道:“重甲半天了,累了没有?”

“还行。我吃饭也不卸甲的,”外甥答道:“当刀尖的,必须适应这几十斤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