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家儿郎冠军侯:霍去病
27202900000087

第87章 86、关系的转变

当卫青看到自己的外甥时,对方完全是一副人困马乏的样子,进了门一言不发,给他吃的就吃,给他喝的就喝,吃完喝完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卫青神色平静地陪着他坐了很久,直到夜阑人静,才问了第一句话:“你想什么呢?”

对方总算闷闷地开口了:“也没什么,我就是在想,梼余山决战的时候,有支箭是擦着我的脸过去的,如果再偏一点儿会怎么样?战死了会不会反而痛快一点?”

这么孩子气的话,外甥也很久没有在自己面前说过了,卫青听了不禁微微一笑,“痛快是肯定痛快,不过真要是战死了,你有没有遗憾?”

霍去病没有回答,这还用说吗?当然有遗憾了,很多很多遗憾。匈奴未灭,不是遗憾吗?永诀所爱,不是遗憾吗?

卫青说道:“你看,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之处,我战死了是没有遗憾的。从八年前开始,我就已经这么想了。”

“八年前?”

卫青点点头。是的,八年了,那是在收复河套之后。他记得,当时自己曾立马于黄河北岸,长久地凝目那莽莽阴山,宽广的河朔草原,就在自己面前平平地展开,那一刻自己心中最真切的想法,就是哪怕此刻就死了,人生也已经没有遗憾了。

“去病,你还记不记得八年前你在想些什么?”

霍去病终于微笑了一下,八年前的自己只有十三岁,“那还能想什么,就是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去打仗呗!”

“是啊,你和我是不同的,你从小志向极其高远,因为你至少是以我为参照的,你一直想做很大的事情,至少要超越我。但是你可知道,我十三岁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吗?只是但愿不再挨打受骂而已!”

尽管霍去病很清楚舅父的早年经历,可是这番话还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让他一时无语。只听舅父继续说道:“所以,今天的这些事情,在你看来可能是很不痛快、很难接受,但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我这一生得到的,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了。”

是啊,大将军实非所望,万户侯也不是初心,这段时间里,卫青经常回忆起往事,从在上林苑中围猎猛兽开始,十八年已经过去了,眼看着天子当年的宏图理想,一步一步地变成了现实。其实对自己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荣辱得失又何必挂怀呢?日中则昃,月盈则蚀,这本来就是宇宙中的至理,谁也不可能如日中天一辈子,这是天道,也是人道。

霍去病试着从舅父的角度去思考这一切,渐渐觉得脑袋昏昏沉沉,朦朦胧胧中听得舅父又说道:“去病,你知不知道,往后我这里你要少来、最好不来,往后处理事情你要自己作主,不要找我商量。”

“我今天不想考虑这个问题。”这是外甥在睡着之前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天,旨意下来,跟随大将军出征漠北的两名太守获得了封赏,一位是西河郡太守常惠,另一位是云中郡太守遂成。与此同时,骠骑将军的益封从五千五百户增加到了五千八百户。

霍去病明白,封赏两名太守,就是圣上给自己的回答,“你不是问西路军的功劳落在哪儿了吗?就落在这儿了!”

至于为什么要再多给自己三百户?人家的意思就更明白了,“你不是替大将军争吗?越争越反!现在看你闭不闭嘴?”

这件事对霍去病的刺激之大,不啻于他心理上的一次断奶。他原来一直以为,从十六岁行过冠礼的那一天起,自己就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自己也从来都是按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可是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原来一直并不成熟,甚至还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那个倍受圣上宠爱的孩子!

这是他心理上最为难熬的一段时间,痛定思痛,他重新审视了天子与自己的关系,终于体会到了这个关系的真相:圣上与他之间,在他小时候的十多年里,曾经长期接近于家长与子侄的关系,但是自从他开始建功立业,不知不觉间已经转变为人主与重臣的关系!

这可真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感情上,他们之间仍然怀有家长与子侄之间特有的那种温情,而究其实质呢,在人主与重臣之间,又绝对是一粒沙子也揉不得的!

霍去病细细想来,其实自己也曾经模糊地意识到这种关系的转变,前年从河西回兵的时候,自己不就已经知道要演戏给天子看了吗?只是没有想到,仅仅装傻充愣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天子来说,这种新的关系还必须意味着卫与霍的切割!这就是皇权的要求。

他也想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这么难受,说到底就是因为皇权的要求与自己的本心相违。如果这种相违,违背的是自己的良知的话,那么如何选择倒也并不困难,难就难在这个相违根本谈不上违背良知,违背的只是自己的感情,皇权的这个要求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那么就只能自己去调整和接受了。

他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想到的是:自己不能硬顶,但是可以假装。

“圣上不就是想看到卫与霍拉开距离吗?好吧,那就让他看到吧……”

霍去病一直觉得自己颇得母亲的真传,还是挺会演戏的,至少在玩蹴鞠的时候,假动作他是做得特别逼真的,每每都能把对手骗得一楞一楞的,现在他想好了,自己要上演一出名为“卫霍分道”的新戏,把天子和全长安都骗过去。

于是他不再去大将军府了,以前必跟大将军商议的事情,现在则全部独断自专了。

甚至弟弟的出现都被他刻意利用,以加重人们对“卫霍分道”的印象。霍光被接到长安后,他立刻保举其担任郎官,现在他就是要让众人非常清楚地看到,霍氏不再是卫氏下面的一个分支了,而是已经自建旗号了,不但有主帅,还有裨将呢!

与此同时,大将军开始默默地往后退了。卫青本来就是恬退忍让的性情,即使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也从来不以权位骄人,何况现在是刻意地引退,更加声势低微了。

舅甥两个并没有商议过,配合得却是心照不宣,就连大将军的幕府中,都陆续有人觉得前程有限,开始往骠骑将军这边谋职,大将军一概放人,而骠骑将军则重加委用,没过多久,所有人都看出来现在圣上真正重用的是骠骑将军,而大将军已经不称上意了……

演戏归演戏,并不妨碍霍去病的正常工作,他在军事上一如既往地非常上心,因为他是铁了心要在下一战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的。至于那些“领尚书事”的内朝工作,他做得就只能算是马马虎虎了,他在政务上基本不发一言,一有机会就赶紧溜回军中。这个不是演戏,是真心不喜欢,政务总是让他觉得繁冗而辛苦,而在军中尽管也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解决问题却让他感觉到乐趣,从来不会想到辛苦二字。

他不喜欢待在宫里,还因为现在的他新添了一个困扰,即单独面对至尊时,有一个最简单的细节有点不好拿捏,那就是他究竟应该自称“去病”呢、还是应该自称“臣”呢?

前一种称呼,意味着他和至尊是小辈和长辈的关系,后一种称呼,则意味着他们是臣子和帝王的关系。小时候的他自然是习惯于前一种称呼的,最近这几年来,根据不同的场合,他有时自称“去病”、有时自称“臣”,一直也觉得切换得挺自然的,可是现在这件事情不再那么自然了。

这是他独有的困扰,其他人根本想不到也不会理解,比如卫青,他在天子面前永远是“臣”,不可能有别的身份,自然也不会有这种困扰。而天子对待卫与霍也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对于卫青,他使用他、欣赏他、信任他,但这份爱重并不是宠爱;而霍去病则是他最喜欢的晚辈,他对他更接近于家长对得意子侄的那种宠爱之情。

有时候刘彻确实很像一个家长,当他劝霍去病好好读兵法的时候,不正像一个规劝子弟的家长吗?当他给出征的他带上御厨和食物的时候,不正像一个心疼子弟的家长吗?特别是,当他为他建造府第的时候,不正像一个家长在给孩子盖房子吗?如果纯粹就是君臣关系,试问哪个帝王会操这份闲心?朕已经封了你万户侯了,已经对你仁至义尽了,哪还有工夫管你盖什么房子!

所以当时霍去病在当众推辞的时候,开始还自称臣,最后情急了,脱口而出的就是“去病谢过陛下”,而不是“臣谢过陛下”!他也正是在情急之下,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家中晚辈的角度,才敢跟天子那么说话的!若是完全站在臣子的角度,一道赏赐的背后可能有无量含义,是你想辞就敢辞的吗?

从家长与子侄的关系,转变为人主与重臣的关系,这巨大的转变就发生在短短的两年间!因为霍去病的功业建立得实在太迅猛了,所以这个关系也转变得实在太快了,应该说,这君臣二人的心理上,也都没有完全地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