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雾锁人生
26821300000061

第61章 当临时工

这年夏天,公司里响应上面扩大多种经营的号召,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相当规模的养鸡场和养猪场。

往南是河流没办法开拓了,就往北扩张,买了农地,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养鸡场和养猪场。

杨锋经理召集江山、钟时准、张红几个大学毕业生开会部署工作说:“你们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理当发挥自己的作用,特别张红,你是最早分来的,又是专业方面的人才,还有钟时准,上次亲自配料做养鸡试验,当然张红也配合得很好,做了许多一线的工作,很辛苦,但也很有价值,试验很成功。”

他停了一下,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茶水。

路平平除了丽人大酒店经理的工作外,还在兼任秘书的工作,这时在做会议纪要。她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给杨经理杯中续水。

杨峰继续说:“现在,你们也看到了,猪场鸡场都建好了,是你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公司已经研究,由张红具体负责养猪场的工作,钟时准负责养鸡场,由江山负责整个养殖部的总体工作,包括与下面各公司养殖方面的技术,以及药品饲料防疫等等,协调公司和下面的关系,张红和钟时准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除了把自己的养殖场工作做好外,当下面各公司有技术防疫上的需要是,服从江山的安排,给下面搞一下服务。你们自己有什么问题需要协调的都可以找江山主任。”

几个人表示一定努力搞好工作,不辜负领导的期望。

“那就好,大家回去之后分头工作吧,先把准备工作做起来。”

然后散会。

路平平提前走到门旁,优雅地打开右臂,微微弯腰露出标准的礼仪性微笑,送大家出门。

几个人鱼贯而出,走出经理室外的小会议室。

这天周日,张红到猪场带领工人做猪只进场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回到家里,陈鸿宇忙于乡里的工作几天没回来了。

她又坐到小书房里看一本书,刚打开书看了不久,听到外面敲门声,她起身穿过小院去开门,原来是大妹妹大玲来了,她穿着一双自做的黑色泡沫底带绊扣的半新不旧的平布鞋,鞋上粘着泥土。

张红把他让进屋,问她:“你怎么现在来了?农活不忙了?”

大玲脸晒得乌黑,手很粗糙,问姐姐说:“有凉开水没有?我渴死了,天怎么这么热?”

张红给他倒了一杯水,她一气喝了大半。

才接着说:“天天都下地割草,咋不忙呢?”

张红问:“家里咱妈哪儿怎么样?”

大玲说:“不就那样吗,还不是大强好怄气,割麦的时候,农村大人小孩人人都忙得不分黑天白日地干,他倒好,大忙的天,他就睡在家里不起来,咱妈气得打他,他也不起来干,没办法,我家的割完了,我们去给帮忙才割完的。

张红听了气得不得了,“这倒是个什么人啊,真是无法形容,不可理喻!唉!”

停了一会,大玲说:“我来是想问你借点钱,因为村里催缴提留款,逼得紧,没办法,再不交上去,村里就要到家里拉东西,再不然就要把人抓走。”

张红不解地问:“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两个大人一个小孩,也没有多大的负担,怎么就交不上提留款呢?”

大玲说:“提留钱要得太多,每个人一个午季就要一百多,我们三个人就要拿出好几百块,卖粮食的钱还了种子化肥农药等等赊销的钱,就只剩够吃的了,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交提留。”

“那你们村里别人家都是怎么交的提留钱呢?人家怎么就有钱呢?”

大玲说:“除了少数会做点生意的人有多余的钱交上去以外,好多都是办贷款交的,甚至有的还借高利贷呢。”

本来家里是有些钱的,窑厂的分红还有攒下的一些钱,准备买家具,但陈鸿宇同何明亮又要建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窑厂,临时需要钱,就又拿出去周转了,窑厂建成投产后,不愁钱的问题。但现在,家里一时没有多少钱。

就说:“不是我不想借给你,只是我也没有多余的钱,好不容易攒点钱,想做两样家具的,又被大强拿去了自己买电视买录音机,就是不还,问他要吧,他不买账。后来又攒了差不多够做家具的了,又被鸿宇拿去给他哥住院看病了,根本就攒不住钱。”

听姐姐这样说,这就是不想借的意思呗,大玲眼圈红了,忍了一下,没让眼泪掉下来,吸了吸鼻子,带着哭腔说:“怎么样你也要借给我几百块钱,我回去先把提留款交上,等秋季卖了粮食再还你。”

张红虽然心中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妹妹,那么可怜巴巴的,只好筹钱给她。

大玲拿了钱,就要回去。

张红说:“快到中午了,再怎么急也要吃了中午饭再回去,我就做饭。”

张红突然想起,前一阵子开会时,经理让找临时工当饲养员的事,因为养鸡场和养猪场里安排的人员都是正式工,干一些外围工作还可以,至于喂猪喂鸡打扫猪舍这类又脏又累又苦的活,只有找临时工干。

杨经理让各负责人可以自主找一些可靠的人当饲养员。

她就跟大玲说了当饲养员养猪的事,大玲一听能来城里上班,一时高兴得眼睛放光,好像天上掉下了什么大好事,连说愿意来,当然愿意干啊。

张红问:“你不怕又脏又累?”

“不怕,总比在地干农活好,至少不风吹日晒的。”

“那好,你回去商量好,小孩怎么办?安排好。”

大玲说:“小孩也离得开了,让他奶奶看着,给点饭吃就好了,再说这离家又不远,早晚小尚也能带来看看,我有时候也能回去看看。”

“那行,你回去准备一下,安排好家里,我这边把几个临时工的名单一起报到单位里,你就可以来上班了。经理说了,试用期三个月,试用工资一个月八十块,况且可以在我这儿吃饭。”

吃完饭,大玲高兴地唱着那首自己从红色娘子军改编来的歌:“……打不死的大玲子我还活在人间……”

大玲回到家里,把钱交了提留款,就高兴地同丈夫小尚说到城里姐姐单位里当临时工的事。

小尚也很高兴,说:“既然他们要的临时工多,不能咱俩都干吗?”

大玲说:“你脑子不够使的?怨不得,你小学都没毕业,咱俩都去了家里农活怎么办?还允许你时不时回来?”

小尚笑笑摸摸头恍然大悟地说:“对对。”

停会儿,想想又说:“你在姐姐单位里干临时工,等家里不忙了,我就到城里蹬三轮车拉人,也能挣些钱,比在家呆着强。”

大玲一听,觉得这注意不错,“我先去干着,人家当下正要人,别去晚了人家招够了,我就干不上了。”

大玲就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拎着个小包来到姐姐单位里。

张红带她跟经理见个面,杨经理微笑地说:“好,就可以带她到猪场工作了。”

张红本来还让她把中考分数单拿来给经理看看,(中考分数单大玲一直宝贝似的保存着,那是她的一种记忆),以示她的成绩还不错,有一定的文化,适应现代化养殖事业对饲养员的要求,能够当个合格的饲养员。

现在看来也用不着,她想,幸好没拿出来,如果拿出来给经理看,他会感到很滑稽的。

第二天,大玲就上班了,梅英被安排到钟时准的鸡场,她本不愿意跟着钟时准在鸡场工作,还想回到她的劳保仓库工作,可是那个岗位已有人干了,你当是谁?就是经理的妹妹,小学都没毕业,字都写不成个。

梅英也不好跟领导撕破脸,再加上杨经理答应她不让她当饲养员,只是配合钟时准搞一些防疫等的技术工作,说她已经有经验了,可以作为技术人员使用。梅英这才不太情愿的在鸡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