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梦幻人生
2653200000038

第38章 天遂人愿

雪梅正处于一筹莫展之际,在一年一次的“三级干部”会上她再次碰见了那位名叫卓为的年轻人。比自己只大一岁的卓为,虽然一脸稚气,但举止沉稳。他没有问她为什么不给他回信,这使雪梅非常感激,他要真的问了,她会尴尬地下不了台。他只是很小声地对她说:“怎么没有读书了?正式参加工作了,多可惜呀!我认为还是该多读点书好。”卓为简洁而诚挚的告诫,让她久久不能忘怀。虽是只言片语,却坚定了她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决心,她明显地感到活了十五六年,总算碰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人,可惜是个男性,要是个女子,就可以和她推心置腹地坦诚相见,倾诉愁肠。

五天的会议,雪梅心不在焉。回到镇上,她记起了卓为的话,就鼓起勇气去见陶政委,提出想继续上学的要求。陶政委还是很生气地指责她的想法是自私自利,不考虑党和人民的事业,说她这种行为是目无领导,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在作祟,要她做深刻的检讨,好好认识自己的错误。

雪梅据理力争,跟陶政委吵了起来,最终也没能说服陶政委。

回到乡政府办公室后,雪梅知道自己今天的祸闯大了,事情闹得这么僵,问题又没得到解决,往后的工作她简直不敢往下想,思维乱极了,心情也烦透了。

就在和区领导发生冲突的当天下午,雪梅收到了卓为的第二封来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他以切身体会婉言劝告雪梅最好还是趁早辞掉工作,早日返校学习,结尾仍是“盼复!”

虽是寥寥数语,但对心绪不宁的雪梅来说犹如一粒安神丸,她不禁自责起来:这是一位有见地的年轻人,人家已经给我写过两封信,我却一封信也没给人家回,真是礼数不周。

思虑再三,她认为应该以礼相待,以诚待人,便提笔回信:“谢谢你的关心,也谢谢你的忠告。我正在做各方面的努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返校学习。”卓为收到回信后,又连续发出几封勉励和祝愿的信件。

真是天遂人愿,正当雪梅苦于无法争取返校读书时,区委调来了新的政委刘政委。刘政委与大家初次见面会后,点名要林雪梅留下,他还有话要说。刘政委开门见山地问她:“小林同志,你的情况我一来就听区里的几位同志和乡长、副乡长说了,说你不太安心工作,想回学校继续读书,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政委。”林雪梅答得很干脆。

“那现在的想法怎样?是否有所改变呢?”刘政委继续问道。

“没有,一直没有改变,因为我读的书实在太少了,所以我非常渴望再返校学习一段时间,进一步充实自己,万望领导批准,非常感谢!”林雪梅直言不讳地说。

刘政委笑容可掬地说:“小鬼,别紧张。据反映你很聪明能干,工作干得不错。你想继续读书,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也是对的。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过渡时期,特别需要大批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干部。你们校长、教导主任这两天都来找我反映你的问题,说你是学校的尖子生和骨干,是优秀的班委和学生会干部,都盼你早日归校,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起带头作用。我答应了他们,同意你回校念书。你做好工作移交,安心返校学习。毕业后,能升学更好;如果不能升学,我们非常欢迎你再回来工作。”

雪梅发自内心地说:“政委,谢谢您!我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希望,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

从区委出来,雪梅有点恍若做梦。长时间费尽周折都悬而未决的问题,居然在一瞬间就解决了,真是老天对自己的眷顾啊!

一星期后,雪梅在移交工作时,拿出十五元人民币交给会计,并对在场的乡干部说:“半年多来,多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关照。中途丢下工作去读书,是我对不起大家。这点钱是我这个月领的工资,我知道乡政府财政收入不多,活动经费很困难,我把它交出来,请领导安排买点笔、墨、纸张、识字课本等发给同志们,并给扫盲班解决一些灯、油费。我还建议大家再忙再累都不要放弃学习,都要积极参加扫盲班,多认识一些字,多学点文化,早日摘下‘文盲’帽子。”

雪梅的言行深深感动了在场的人,两位妇女干部紧紧握住她的手哭了起来。

复学的问题圆满解决,按说雪梅应该欢欣鼓舞,可她始终高兴不起来,反而感到身心极度疲惫,忍不住流下辛酸苦涩的泪水。

冬至过后,岁末天寒,雪梅迎着天空飘扬的雪花,跨进了久违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以满腔热情欢迎她重返校园。下周三就期末考试,学校对她特别宽容和优待,经校务会议研究决定,特允许她不参加期末考试,视明年毕业考试成绩为参考,补记入这个学期的成绩单上,这一决定由教导处正式通知她本人。

她一面对领导的关照深表感谢,一面还是积极做好参加考试的各种准备。她懂得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分数,更重要的是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找出不足和差距,以此树立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决心。学期考试成绩公布了,出乎她本人和所有科任老师的意料,她的每科成绩都在及格分数以上,而且语文成绩是全班第一名,通过这次检验,她对未来的学习信心百倍。

这学期上课不到一个月,校长就宣布放一个星期的农忙假。农忙假是为了配合学校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心的“五爱”教育,也是为了在农村春耕或秋种的大忙季节,让学生们回家帮父母分忧解难而制定的。

当天,雪梅伴随着林中鸟儿“布谷!布谷!”的歌唱声和落日西沉的余晖直往老家旮旯湾奔去。快到家门口时,黑沉沉的夜幕已经笼罩了大地。

雪梅进家门后告诉父母,学校从明天起放一周农忙假,帮助家里做农活。

父亲听了高兴地说:“你来得是时候,我正愁一个人累死累活也比不上人家出工人数多的工分高。明天我就带着你去,不能做重活,做点轻的也行。”

下地干活比在家沉闷地过日子舒坦得多。这大山沟里早已不再是单家独户自管自的生产模式,而是十多户一起联合起来成立了临时季节性或常年固定性互助组,真正达到“强带弱,多帮少,有帮无”的团结友爱的生产目的。父亲是互助组组长,永荣大哥是副组长,他俩都是这十几户人的领头人,积极性很高。互助组要打好春耕生产这一仗,力争秋粮大丰收,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雪梅每天都陪着父亲早出晚归。可一到地里,大家都非常照顾她,说她身子单薄,又不经常下地劳动,不忍心让她太苦太累,重活、脏活都不让她干,只叫她负责往挖好的窝里丢种子。

雪梅犟不过他们,就按照大家的分工做。一星期下来,她不仅腰酸腿痛,而且两只臂膊也酸胀得举不起来。虽然这样,但她还是觉得这一周来和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叔伯、婶娘、姐妹们都是真心实意地关爱她、照顾她,评功记分时,也是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她的劳动态度,并和其他劳动力一样地给登记了工分。她觉得这些天非常开心,开心之余,也有些让人心烦意乱的事,就是这些亲人们居然关心起她的婚姻之事来了。让雪梅感到诧异的是,她们怎么会知道有人给她写信,而且写信的那些人她们几乎全都认识,还知根知底。雪梅对叔婶姐妹们直言相告,自己要抓紧时间读书,现在不考虑这些事。然而让她更为吃惊的是,他们竟然提到卓为,而且还认定他就是她选中的对象。他们替她高兴,佩服她好眼力,说这小伙子十分不错,劝她就莫再三心二意了。

雪梅听着真是又气又急,她真不知该向这些“好心人”做何解释,干脆不开腔,懒得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