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战国物语
2609700000011

第11章 魏文侯欲图中山 赵烈侯大战武公

却说兵圣吴起荡平西河后,公元前408年,魏文侯认为时机成熟,决定谋图中山国。

魏成子上奏曰:“君侯此举,乃犯兵家之大忌耳!”

李悝、翟璜、李克等群臣诧异万分,茫然不知,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魏文侯不急不燥,随即说道:“卿试言之。”

“中山与我国并不搭界,中间隔着盟友赵国,此一忌也;我国与中山相隔千里,远征必然劳师动众,此二忌也;中山虽不属主流强国,但也民风彪悍军事强大,此三忌也:我军犯此三忌,实难取胜,愿君侯收回成命。”魏成子擘机分理,纵横捭阖。

魏文侯沉思良久,一副懊丧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卿实不知,昔日赵襄子占有之智地正压在我魏国之上,今赵侯(赵烈侯,赵献子之子,嬴姓,赵氏,名籍。尔后赵烈侯称侯,追谥其父为赵献侯)亦然,寡人欲除心腹之患久矣!”魏文侯苦恼万分,一吐为快。

文武百官皆伏拜于廷,以善言宽之,魏成子猛然醒悟,才知自己的兄长如此高瞻远瞩!

忽报韩使至,魏文侯与文武百官整理衣冠,宣使者入殿。使者居西先行拜礼,魏文侯居东答拜,叙礼已毕,使者进献千金之资币物。

魏文侯高高在上,奋袖而问曰:“自古道,无功不受禄,使者来何为?”

“昔日韩、赵相难,幸蒙君侯目光远大,扭转乾坤,使韩、赵罢兵,从此赵、魏、韩三家一体;奈何我君向郑国发展不利,特烦请君王念三家之谊,出兵遏制宋国,韩侯(韩景侯,韩武子之子,姬姓,韩氏,名虔。尔后韩景侯称侯,史书上没有说追谥其父为韩武侯诶)感激不尽;特备薄礼,聊表心意,望君侯笑纳。”使者口若悬河,让人无法拒绝哟哟哟哟。

“既然韩(景)侯有意,寡人岂有不帮之理。请使者回禀韩侯,寡人稍后即派大将直取宋国。”

魏文侯大喜,从之;使者拜谢,辞去。

“君侯何故为他人扫门前之雪?”翟璜出班启奏,一脸不解,文武百官也不甚清楚明白,尽皆复议。

魏文侯大笑乐:“卿等太小家子气啦!”

文武百官,一时之间都摸不着头脑。

魏成子、北门可受命率军大张旗鼓、阵势威严地向宋地进发,所到之处,宋军弃戈抛矛望风而逃,要知道,魏军刚刚荡平了西河千里之地,诸侯人人自危,天下震动,再说了,我宋国有多辽阔的疆域拱强大的魏国攻略呢!

顺便注一笔: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乘机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小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桓公病重时,目夷异母弟太子兹甫请求让目夷作为继承人,目夷推辞不肯接受。目夷是宋桓公庶长子,宋襄公异母兄,墨子的祖先,为鱼姓始祖。

公元前651年,宋桓公病逝,太子兹甫即位,是为宋襄公。宋襄公即位后,目夷担任左师,处理朝政大事,宋国由此安定太平。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

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不接受目夷的建议,非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史记》中记载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

韩景侯得知魏文侯已遣将遏制宋国,便急催大军直扑郑国。由此,魏国的势力延伸到了黄河以南。

金鼓震天憾地,城下千军万马如崩山之势向郑国发动猛攻,郑军尽皆失色,慌忙应战。

原来郑军倚仗宋国、楚国的帮助,屡次击退韩国强大的攻势,可这次连个鸟儿都飞不出去哟!

韩军电光一闪般涌至壕边,弓弩手射箭手都射酸了,抛磐石的力士手都抛断了,将军指挥的宝剑都掉下了,韩军随即竖起百乘云梯,鼓噪而上,城楼上的守军一阵大乱,城下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地杀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