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锦时
2569000000019

第19章 扬帆起航(三)

“怎么这么多卖头花的,整层楼都是么?”

来到福贸市场二层,胡淑慧是被自己眼中看到的景象震惊了。

琳琅满目的头花,一眼望去全是销售头花的店铺,规模之大远超她的想象。

她本以为头花这种小小东西,能有几十家一起卖就不错了,却没想到一路走过去全是头花铺,简直就是头花的海洋。

“A到F区都是,专门做头花的几百家店是有的。妈,你可别看头花是小东西就觉得它是小生意,实际上市场大得很。要知道,这些店都是不零售的,动则上万起批发,随便一单都是按十万百万计价的。有人做了又怎样,这么多店,家家都需要人生产头花,总有老板缺人。咱清河又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帮那一家做。我们要做的话,肯定也能做起来。”

看得出自己母亲是被小小头花的巨大市场给震惊了,宁泽适时地循循善诱道。

“那也得把缺人的老板找出来啊,老板哪有那么好找的。”

万事开头难,宁泽说得轻巧,胡淑慧觉得真要入这行可不容易。

再说了,既然敢开店,那生产肯定已经有门路了,她不觉得会有多少老板缺人。

“放心,这个就交给我。”

宁泽可是有备而来,他可不信这么多店铺他就找不出个缺人的。

别看这些店铺个个都只有十来平方米,看上去小气巴拉的,实际上每年的销售量都是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

就算加工单件头花加工利润通常只有四五分左右,百万千万的量一累加,那也是动辄四五万起步的年收入。

只要能找到一家,就算是销售量比较普通的,他家也能吃喝不愁。

有音像店撑着,更算得上是锦上添花。

要是找到两三家,那就是直奔小康的节奏。

再多可能就要忙不过来了,到了那种规模,宁泽也另有打算。

当下,他的目标是保一争二。

根据前世的经验,他知道这个目标非常靠谱。

……

胡淑慧从来不知道原来自己这个向来沉默寡言的儿子居然这么能说会道。

跟在宁泽身后听着他和店铺里的老板以及店员们侃侃而谈,她的脑中禁不住翻出了某段淡却已久的回忆。

那是她跟着老公宁海走街串巷四处推销木雕的一段岁月,追溯至宁泽牙牙学语的幼时。

那时的宁海要比现在的宁泽大上几岁,同样的伶牙俐齿,同样的脸皮比桌子厚。

即便被人嫌弃他也是不气不恼地笑着,然后不厌其烦地继续找下家继续重复那些早已烂熟于胸的推销词。

只要有一丝机会,他就会卯足劲的争取。

他是同个木雕厂中推销出木雕最多的,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宁家推倒了祖辈留下来的老旧房子造了乡中第一栋小洋楼。

虽然那栋洋楼在宁海住院期间被卖了,但宁海为之流下的汗水,她永远不会忘记。

那时候宁海的背影宽阔得就像一堵城墙,随时都能给她依靠。

如今回想起来,胡淑慧的心底依然会暖得发烫。

让她心酸的是,昔日走过不知道多少大街小巷为此不知道磨破多少双鞋的宁海竟然会在停下疾奔的步伐后遭遇不幸,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曾经意气风发的一家之主成了只能在轮椅上发脾气的病弱之人,命运残酷而不公。

她不知道为此掉了多少眼泪,白了多少头发。

危难之际,她不得不从宁海的身后站出来,一肩挑起家庭重任。

这一年多来,靠着宁海建立的基业和她的勤劳忍耐,宁家早已走出了那段黑色岁月的苦难。

日子在步履维艰中缓缓有了起色,但她非但不敢心安,反是更忧心未来。

宁泽的年纪越来越大,开销必然会越来越多。

而宁海情绪越来越糟糕,谁也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

她害怕现世的安稳,终有一天会在种种颓败的迹象中化为泡影。

可就在她惴惴不安于未来之际,她忽然发现一直被她视作孩子的宁泽在不知不觉间倏忽成长到了一个她无法想象的高度。

就好像种在院子里的一棵小树苗一夜之间长成了苍天大树,她心有惊叹,百感交集,但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化作了哑口无言。

她只能在内心翻滚着种种情绪,一次次的欲言又止。

因为她不知道该说什么,更不知道从何说起。

她只知道那个仿佛刚刚从她襁褓中下地行走的宁泽就那么笔挺地站了起来,站在她跟前,用一种老练到让所有人都惊叹的口气和形形色色的人交锋。

“这是你儿子?不得了啊,再过个几年,这孩子肯定要成大才。”

“十六岁!!!你是在唬我吧。要不你来做我儿子吧,大姐这儿子我买了,出多少钱我都愿意。”

“十六岁!天咯,我儿子十六岁还在游戏机室里面用皮鞭抽都抽不出来,你儿子都已经出来跑生意了。人比人,气死人哟。”

“小小年纪就这么能说,将来怕是要做国家干部啊,你要是我儿子就好了。小妹啊,你以后可是有福享咯。”

屡屡的惊叹让胡淑慧从措手不及到轻松笑对,虽然暂时还没有人就此把活交给宁泽,但胡淑慧已经不再怀疑宁泽能成功找到缺人的老板。

的确,这么多做头花的店,不可能个个都不缺人,以宁泽这屡败屡战巧言善辩的干劲,迟早会找到可以把活交给他家做的老板。

就算今天找不到,她相信那些个热切地把印有他家音像店地址和电话的名片以及样品拿走的老板也一定会在缺人时率先考虑到他家。

她需要做的只是做好接活开干的准备。

刚到福贸市场时,胡淑慧其实本是抱着观望态度的,但被宁泽的热情和努力影响着,现在,她已不再有任何怀疑和犹豫。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哪知道一个小小头花能有这么大的市场。

显而易见,这头花加工是个很有前途的活,现在清河做的又只有一家,那自家做大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她暗暗在心里算了一笔账,这笔账让她知道做头花加工要比自家那半死不活的音像店赚钱的机会更大。

她也很清楚自家的音像店快要坚持不了多久了,得早点谋新的生路。

现下,有这么好的生路摆着,还需要再找其它的么。

宁泽说得没错,小头花也能做出大生意,有钱不赚,哪有这种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