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重生之锦时
2569000000017

第17章 扬帆起航(一)

周日一大清早,宁泽就被隔壁父母房中的闹铃声吵醒。

由于昨晚一直都在想陆小茶和今天到义市的事,内心躁动难以平静以至于很晚才入睡,他并没有马上起床,而是在床上小赖了会,直到闻到从厨房传来的面香。

面香入鼻意味着早饭快好了,宁泽这才麻利地起床穿好衣服,小跑到厨房间刷牙洗脸。

匆匆吃完早饭,宁泽和母亲一起抬着父亲下了楼,先把父亲送到了店里,然后才起身前往车站。

03年的清河车站还没有搬迁,离宁泽家开的小店很近,也就是千余米的距离。

站在自己家店门口,宁泽隐约能远眺见车站的一角。

稍走一段路,他便看全了四平八稳静立于薄薄晨雾之中的车站全景。

上了年代的车站,远看近看都是一副老旧寒碜的样子。

宁泽知道这个车站马上就会成为历史,今后将只存在于记忆和定格的画面中,这让他难免心生一番感慨。

时代在进步,岁月将摧枯拉朽,历史的滚滚车轮无法阻挡。

三个月后,清河的新车站就要开建。

再一年,清河车站会搬迁到地处县城西边边缘的新地址,旧车站周遭区域的人气倏忽大减,其中最受影响的当然是附近的商户。

他家开的音像店也逃不过人气锐减的命运,再加上电脑和MP3对旧事物的无情冲击,最终走向关门大吉。

新陈代谢,不仅存在于生物体中,也是时间拥有的一项机能。

熟稔这一机能的人,他们将成为时代的弄潮者。

陌生、未曾觉察这一机能的人,则会被时代甩在身后,沦入平庸。

重生回来,宁泽知道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一残酷机能即将造就的风起云涌。

前世,他随波逐流。

此生,他誓要乘风破浪,在狂风暴雨中傲笑沧海。

而出海之日,就是今天。

他已经看到新世界的大门向他缓缓打开,那里有数不清的海盗贼寇,有七武海,更有onepiece。

带上草帽,背上行囊,是时候去拥抱未来。

曙光,就在头顶。

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

……

以往宁泽每次到达义市,基本都是在熟睡中被母亲叫醒的。

这一次,看完了一路风景的他眼见着客车驶入义市东站。

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下车时,阳光已经灿烂得很是张扬,车站中的每一辆车都闪烁出金黄的光芒,分外刺眼。

“妈,我们今天先去福贸市场看看吧,等会再去文化用品市场。”

来之前,宁泽并没有和母亲商量过今天他要实施的计划。

但他相信,他一定能够说服母亲跟从他行事。

“福贸市场?那是哪里?”

尽管胡淑慧每月都要来义市,但她的路线很固定,也就是车站和文化用品市场两点一线。

她对义市的了解,也就仅限于这两点一线。

福贸市场并不在这两点一线上,她以前从没有听说过。

为此听到宁泽的话,她又是疑惑,又是奇怪。

疑惑自然是出于她对福贸市场一无所知。

奇怪则是因为她这次本没打算带着受了伤的宁泽,可宁泽坚持着要来。

这不他一下车就说要去福贸市场,显然是来之前就做好了打算。

也不知道自己这心事全装在肚子里的孩子要做些什么,她不奇怪就怪了。

宁泽不慌不忙地把右肩上背着的背包转到了身前,拉开其中最大一兜的拉链,从中拿出了几串头花在母亲面前摇了摇,笑道:“妈你最近不是在做这个嘛,福贸市场就是卖这个的。”

一看宁泽居然从书包里掏出了一把头花,胡淑慧大吃一惊。

“你怎么拿了这么多头花?不是从我弄好的整百里拿的吧?”

一把拉过宁泽的背包,探头一看,发现里面还有更多,加起来至少有二三十串,她更是惊讶万分。

“放心啦,不是从整百里拿的。”

宁母最近在帮别人做头花加工的手工活,都是做好了后以一百为单位打捆以便记数。

既然是记数,讲究的是准确,几捆中要是少一个无所谓,少多了,当然会被人说,还会被指责,甚至嫌弃,宁泽知道自己的母亲担心什么。

“那你拿那么多头花干什么?”

头花可是女孩子用来扎头的东西,宁泽一男生拿这么多头花,胡淑慧实在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宁泽早已准备好了说辞,就等着母亲发问。

胡淑慧这一问干什么,宁泽是侃侃而谈:“妈你也知道中街和菜市场街上那两家大音像店开起来后,我们家的生意就越来越不景气,基本靠些回头客和回乡下的人支撑。这还不算,等过阵子MP3普及,磁带百分百会没市场。再过两年电脑普及,碟片也没人看了。不是我说,如果我们家不做些改变,关门是迟早的事。”

“我觉得头花加工蛮有前途,你那么心灵手巧又懂怎么做,入这行准没错,所以我想带你去福贸市场看看。帮别人做,总不如自己做。你这帮人做一串只赚几分几厘,一天做个七八块钱都得累死。要是自己做,几万的单子也就是一两天的事,每串赚的钱还不比帮别人做的少。一个月下来不说多,五六千块还是有的,要是做得多,万把块都可能。”

“我们家这店一个月净利润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六七千随随便便的,能有三四千就谢天谢地了,在我看来比不上做头花赚得多。趁着咱家这店没关门,我觉得你可以做头花试试。店里反正爸爸一个人也照顾得过来,你要做头花也只需要店附近租一地儿,方便得很。”

“你这都是从哪听来的东西,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宁泽平时也不往店里去,放了学总是一个人回家闷在屋子里。

在胡淑慧看来,自己这孩子根本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哪想到眼下他居然说出这么一番思维清晰听上去八九不离十有模有样的一番话。

这让她都有些不太敢相信此刻站在自己眼前的是宁泽了。

“我一同学是义市的,他家有亲戚就是做头花的,他说下面帮他亲戚加工头花的人现在都已经年入十万二十万了。你这段日子不是在帮别人加工头花嘛,我就听到心里去了。”

“后来我去了解了下,就你帮忙做的那家,现在每个月也没接多少单子,但至少也有五六千进账。她都高兴得到处张扬了,你肯定也听说过吧。”

宁泽这话虚多实少,但实的这一点,也就是最关键的关于每月收入的那点,是他母亲也知道的。

其实,这信息恰恰就是他母亲告诉他的,现在只不过是出口转内销。

在利益面前,人会无视很多,宁泽相信母亲一定会关注在钱上而忽略他前面的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