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贵女有毒
2498700000036

第36章 不长眼

出了陈涧的院落,宁倾倾想了想,侧头对紫鸢问道:“那人现下安置在什么地方?”

紫鸢回答道:“奴婢把他安顿在亲卫住处了,那里离先生这儿最近。”

“嗯。”宁倾倾应着,毫不迟疑,当即提步往那边走去。

紫鸢和青鸾不料自家主子现下就要动身,见状一愣,朝她面上试探着看了一眼,见她神色淡淡,看不出在想些什么。

两人交换了一个眼神,犹豫一瞬,终是没有劝阻。

过了不久,紫鸢带着宁倾倾寻到了那人的住处。

那人哪里想到她会大晚上出现,一时毫无准备慌了手脚,连忙邀她进屋,宁倾倾自知不妥,加之此刻轮班歇下的亲卫不少,仆婢又来来往往,便与那人站在院外说话。

交谈之中,宁倾倾大致摸清了他的情况。

这人名唤李顺,家在燕岭郡辖下的燕东镇,平日在燕岭城中一户商贾家充当杂役,每月只能回家一趟。前些日子因为太忙,李顺一连两月没有回家,直到他接到妻子托人捎来的口信,才得知全家染病的消息。

由于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负担着几口人的生计,可怜他的妻子不愿让他分心,托人带信时已然奄奄一息,待他回到家中,等待他的就只剩下几座坟茔。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他的雇主认为他是不祥之人,愣是把他辞了。

说到这里,李顺忍不住红了眼眶,青鸾在一旁更是唏嘘不已。

宁倾倾安慰了几句,又问起了燕东镇别家的情况,李顺一一作答。

话刚刚说完,一个声音极为突兀的落入几人耳中:“侧妃怎的在此?”

宁倾倾站在这里也有一会儿了,四周人也不少,还没有谁看到她在跟人说话,仍特意过来问安的,这种行为,俗称——不长眼。

青鸾不悦的皱起了眉,转头望去,看清来人的样貌,她的神色不觉一展。

视线所及处,那人一袭墨蓝色直缀,容貌生得不赖,身量偏瘦,脊梁却是挺的笔直,给整个人添了几分刚正的傲气。

宁倾倾对着那人淡淡一笑,应道:“多日不见,你的气色好多了。”

说话的正是宋闵。

安王府宴请那日青鸾是不在的,她不知二人相识,惊奇的看了自家主子一眼,又转头将目光落在宋闵身上。

宋闵一如往日那般恭谨,一字一板的答道:“托侧妃洪福,王爷让郎中给小人开了些大补的汤药,补上了身子里的亏空。”

宁倾倾点点头,笑道:“那就好。”

宋闵抬眸看着她,眼低似有不满:“小人心中有话,不吐不快。”

宁倾倾的眼皮莫名一跳,神经也绷了起来,“你说。”

“侧妃深更半夜在外院与男子亲密交谈,于小人看来,甚为不妥。”宋闵一本正经道。

这话一出口,四周走动的人都愣在了当场,他们在翊王府伺候多年,还从来没有见过那个人敢这么跟主子说话,更何况是一个才入府的新人!

惊奇之下,饶是他们克制着不转头朝宁倾倾望来,也控制不住的竖起耳朵听着这边的动静。

亲密交谈?

宁倾倾唇瓣动了动,差点被这话噎住,不过转瞬,她慢慢扯出一个笑容:“你可是指王爷思量不周?”

宋闵不解的挑了眉。

“我来是奉王爷之命。”宁倾倾不疾不徐道,声音不大不小,足可以让在场之人听得清清楚楚。

她这么说不是为了跟宋闵置气,只是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出言无状,要是她不做反驳,落在旁人眼中可就成了心虚,再者,万一让金凤仪逮着机会,借此编排一番,谁知道最后会被传成什么样?

宋闵听了这话,微微低头,拱起手认真道:“是小人唐突了。”

“不打紧。”宁倾倾宽宏一笑,转而对李顺道:“王爷传你过去,跟我走吧。”

“王、王爷?!”李顺惊恐的瞪大眼,向后退了半步。

宁倾倾“嗯”了一声,也不欲多说,带着身后一头雾水的紫鸢、青鸾提步就走。

李顺知道自己的身份,自没有抗命的胆量,眼看她们已走出五步,便咬了咬牙,赶忙跟了上去。

当宁倾倾到书房时,肃元翊的药也正巧送到,亲卫上前行了见礼,旋即入内禀报。

片刻后,亲卫退了出来,颔首道:“侧妃请。”

宁倾倾点头,从丫鬟手中将药接过,独自走进书房。

这时候,肃元翊正埋头处理着公文,听到脚步声,抬眼望向来人,搁在案上的左手攥了拳抵在唇边,逸出两声略带低哑的轻咳。

宁倾倾看他一眼,目光里,那面孔依旧挂着冷峻淡漠的神情,只有他黑不见底的眼眸透出些许疲惫。

“王爷。”她略一福身,将药呈在他的面前,温和的问道:“王爷是何时病的?妾身竟丝毫不知。”

“无碍。”肃元翊没有应付这些话的心思,径自用手背触上碗背,见还烫着,便收回手淡淡道:“你怎么过来了?”

现下这时辰,她定不可能是来伴读的。

“妾身有要事要对王爷说。”宁倾倾的神情严肃下来,试探着问道:“您近来可听闻燕岭那边有什么情况么?”

这话没头没尾,使肃元翊眼中流露出一丝疑惑,“怎的?”

宁倾倾盯视着他,稍顿了顿,郑重万分道:“妾身疑心,燕岭郡内出了瘟疫!”

“你说什么?!”肃元翊幽深的目光骤然一凛,面上也是一沉。

他一素喜怒不好行于色,神情变化能如此明显,必是心中极为震惊愕然,而且这惊……也不似作假。

宁倾倾暗暗忖着,那边肃元翊已经收敛了情绪,只是皱起眉,冷冷问道:“你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疫症’之事切不可信口开河!”

莫说当世,千百年来,瘟疫这个词就是光听着,都是令人闻之色变,足以把人吓破胆的。而这疫症的流言,若要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去,以讹传讹,那就算不至动摇国本根基,也会大伤一国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