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破茧而出解开生命的枷锁
24611700000004

第4章 第貳章 生命之繭

第貳章生命之繭

迷失︱以假當真

我們迷失在世間種種的假相裡,因我們好奇而想擁有,為了擁有喜愛的東西,就不斷地去追逐,這就叫做欲求,也叫做迷失。因為是用貪婪的心追求,追求不到就會產生煩惱;或是別人障礙我們的追求,就會心生怨恨;被這些表面的假相蒙蔽,而產生了情緒的動盪及種種煩惱,但我們卻看不到這些煩惱。

生命的不自在,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執迷不悟;對於自己的貪婪、嫉妒、怨恨、私心,從來不曾察覺,只是隨著自己主觀意識認定,希望如心所願,得到內心所喜愛。殊不知這些只是我們的生命六道輪迴裡的假相,這些假相讓眾生迷失心性。因為它的美好,是虛假短暫的存在,我們卻把它當真,太在意、執著於假相;修行上,卻沒有觀照到自心迷失在哪裡。生命的繭,來自於迷失在虛妄的假相上,而產生了貪婪、怨恨、分別、計較、嫉妒等等,又不願意放下這些迷失。如果能放下,身心就沒有煩惱,就能得自在。

一個人表現得很善良,若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讚嘆,其實是在包裝自己;當他一回到家,就會覺得好累,因為那不是真心的,在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做給別人看的,回到家就現出真面目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有些人因為幼時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或是被兄弟姊妹排擠,致使自卑感卡在心裡。這種人在外面一定想表現最完美的,無論對人、對事都力求圓融。很多人到道場,並不清楚自己要什麼,雖然內心有所求,自己卻察覺不到︰想得到別人的讚嘆、肯定;或是渴望被關懷,因為內心缺乏這份愛,所以渴求被愛。

未真正了解生命之前,我們都在盲目追求,內心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往往事情來了,才發現自已所重視、喜愛的,不是真正的幸福。有的人學了滿頭滿腦的佛理,對世間卻沒有徹底放下,沒有真正看到自己的障礙執著點,也看不到自己內心的渴求或喜愛,對生命了解不夠透徹。我們的內心,卡住太多的東西,例如渴求被愛,或見不得別人好,嫉妒、計較等等,各種現象裡面都有因素,這些都讓我們不能透視生命,無法了悟生命。因此要去觀照、看透自己生命的障礙、執著點,並且願意針對自己的障礙、執著,去真實懺悔、改過為止。

我們並不了解真實的生命,內心被這個虛妄的世界所扭曲,自己為了心中的渴求|想要被人讚美、肯定,天天聽到好的評語就高興,這都是表相的東西,跟我們真實的生命毫無關係。並不是叫你要排斥這些,而是接觸世間,面對種種現象時,內心要能不動盪。世間本來就存在著好好、壞壞;真實放下自我,修到極清淨處後,回頭再看,原來世間只不過是花開花落而已。明白了,就不會執著在自己的世界,才能夠接納一切好壞現象,對外境美醜的反應就會慢慢減少,而內心的感受、想法方能徹底沉澱。

真正得清淨心的人,外表仍然和凡夫沒兩樣︰一樣說話、做事、奉獻、布施,差別是在心中有求或無求。一個無求的人,連生死都已無所謂,在世間,一切隨緣平常,不會刻意去攀求。可是不明白道理的人,就一直在追逐自己的喜愛,內心患得患失,不斷地追求假相來幫助自己安定。例如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友情、愛情等等,都在追逐這些;因為他沒有自信,心中充滿自卑不安,希望透過這些得到依靠。

實際上,一個人不管多麼有才華,智慧有多深,如果沒有福報,想求也求不到。若只是為了達到自心的滿足,反而造業深重,感召來的果報是非常可怕的。我們必須了解︰並非你所想、所求就能得到;有所想、有所求,就會造成生命的障礙。

包裝虛假

曾經有個自私的人為了推銷保險,明知被保險人有病,還一再保證一定會理賠。兩年後,被保人病故,保險公司查核病歷,認為被保人不老實,依法不理賠,導致被保人的子孫忿忿不平。

為何人與人的關係不能互相信賴?家人、眷屬、親戚、朋友,彼此之間越來越不能互信?因為大家都在自我保護,都在防範被別人欺騙。世間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白生命的真相,他們心性上不安定,所以一直在尋找使自己安定的方法。其實都找錯方向了,真實的安定,是來自放下自我的保護;而去保護別人、關懷別人,對自己毫無執著。這樣的心才能得到真實的安定,正所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自私貪婪的背後都是在陷害人,為了自己的快樂,就顧不了別人的痛苦,甚至為了保護自己,彼此相互殺害。人生往往不如我們預期的那麼理想,很多人的生活是很疲勞、無奈又辛苦的,連父母、兄弟都要彼此防範,親人、眷屬都沒辦法推心置腹,這樣活著到底有什麼快樂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真正看破放下,不為自己,也不再有強大的主觀想法。若沒有真實明白生命的真相,只是盲目地追求自我的滿足,不斷地自我保護,這樣的心既得不到清淨,也無法安定。何況,自我保護包裝,真的就能保護得了嗎?最後還是得面臨死亡啊!

並非修行就不會死,這還得看個人的程度,成就者一點都不執著色身,他的靈魂因為不執著,便能快樂地離開身體。聽說其他宗派有一種叫破瓦法、或虹光飛身,能直接到達佛國,只剩下衣服指甲,整個肉體都不見了。修行的方法很多,但究竟根本處是不執著色身,同時必須有一定深度的禪定功夫,才能夠運用顯現出來。若真的能夠對外在的一切好、壞現象都不再執著,內在的私心、慾望也全放下了,其實你就已證得永恆;亦即你的生命是清淨安定的,沒有恐懼、不安,這樣的智慧潔淨光明,是永恆不變的。也可以說︰你成就了!因為你不再變化不定了。

明知世間變化無常,我們擁有了物質,還是害怕會失去;還希望保護生命,讓自己更長壽,結果不見得如己所願,因為生命畢竟是空,了不可得!真正明白了,就不會在自我保護上用心思,只用心在如何脫落執著。執著放下就是虛妄放下,虛妄放下就能老實,心中就沒有所謂不安定。我們的心因不清淨而染污,染污就會雜亂、煩惱重重,心性自然就不安、患得患失。所以要放下執著,看看自己還在追求、在意、迷失什麼?因為生命種種的不安以及包裝虛假,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自私自利

一個人若憑恃世間的聰明,以滿足自我的慾望,結果必是處處受困;能放下自私自利時,人生道路反而通暢無礙。在我們不斷地付出時,即使沒有回報,也不受別人的肯定、讚嘆,都能不在意,這樣才能活得輕鬆自在;否則必定煩惱重重,因為自私的人不管走到哪裡,都會讓人覺得像是看到鬼來了,很不受歡迎。

人的私心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要細心地看到自己的私心,然後放下它。其實這不會吃虧的,只是在現象上受損罷了,反而是在利益眾生上,獲得無上的資糧。當因緣成熟時,它是加倍補償的,因為我們一直在種福田啊!如果只是追求表面上的現象︰想要得到,想要美好,想要擁有…等,未來得到的回報肯定是痛苦、悲傷,甚至損失更大。菩薩的「六波羅蜜」,布施擺在第一位,就是在教導我們︰在世間要學習怎麼付出,以及如何去奉獻。

名與利

我們的慾望中包含有︰希望別人肯定,希望表現完美;無論名利、財富,我們都有佔有的慾望。一般而言,女性佔有慾較強,喜歡計較、得失心重;男性對名利、女色的慾望較多。男人賺錢多半為了愛情,有了錢財地位以後,到最後卻逃不過情關。為什麼?因為世間人的情執難破。還有些人,是因為能力不高,智慧又不夠,因此容易被人排斥,處處比不過人家,心裡產生了自卑,所以就努力地表現。表現好,給誰看?給心愛的人看,希望得到心愛的人給他溫暖,得到她的肯定。

實際上,我們的內心都壓抑了很多情執的缺憾,這些缺憾就是曾經被否定︰﹁你不行,你離遠一點,不要在這裡!﹂然後自己認為︰﹁我那麼努力在做,怎麼還說我不行,我真的很差嗎?﹂於是心裡就蒙上了陰影,乃至於來世投胎後,都要表現︰﹁我行,我是最好的!﹂我們要抽絲剝繭地看人性,慢慢了解自己的執著、障礙,直到明白生命的根本,知道世間都是虛妄後,情執才斷得了,修行的方向才會正確。

人的慾望若是邪的,事後會什麼果報?有人就在現世中受報,事後才明白,原來自私、邪惡,會遭受磨難,這全都是自作自受。受折磨必定有錯,錯誤在己,不在他人,就看我們願不願意去面對。如果你能看到,就是在學習,你放下欲求了,就能斷滅煩惱,這樣的心才能得清淨安定。漸漸地,直到有天你突然就破繭而出,不再被業力枷鎖障礙,不再被生命的煩惱所困。

人若有覺悟的心,看任何事物都有智慧。日本有一個電視綜藝節目非常好,他們辦親子活動,讓剛在學爬階段的嬰兒,比賽誰先爬到媽媽身邊。製作單位故意在中途擺很多玩具︰小汽車、小熊、洋娃娃或是稀奇古怪的東西。因為玩具會發出響聲、會動、會跳,樣子很可愛,小嬰兒都被這些玩具迷住了。每個媽媽都在叫自己孩子的名字,可是不管媽媽怎麼呼喊,小嬰兒大多無法爬回媽媽身邊。我們就像這些嬰兒一樣,迷失在自己的欲求而不自知。

世間人常愛名愛利,只要有名有利,就趨之若鶩,沒名沒利就遠離;實際上,這都是被世間虛假的美好迷惑所致。我們的無知,就像小嬰兒看到玩具一樣興奮異常。同樣的道理,我們沒有智慧,不明白生命的根本,所以就一直患得患失,不停地追逐,想抓取更多,以為這樣能讓我們的心安定有依靠,其實那是不可能的!佛菩薩得道,明白六道輪迴很苦、很無奈,令身心永不安寧,他們為了讓我們得到真實的智慧,像母親那樣呼喚我們,可是我們卻迷失在周遭所見、所擁有的美好的事物裡。世間所有現象都在變化,得到了難道不會再失去嗎?縱然擁有了,生命不會消失嗎?這些過程我們是無法改變的,那又何必去追求這些會變化的現象?我們要追求的是永恆與不變。既然朝這個方向走,要怎樣破除我們的執著、欲求、分別、煩惱,才是當務之急。

一個人越在意錢,就會越沒錢;越想發財,就越無財可發。所以,對任何事情,無論如不如心所願,都不要在意,這樣練習放下自己所在意的,生活才會自在。沒錢時吃青菜豆腐,有錢時也是吃青菜豆腐;日食三餐,夜眠六尺,我們生活所需,真的不多,而人都是因為有比較、欲求的心,才產生無邊無際的煩惱;因為執著於虛妄、邪思、邪念中,所以智慧不生,障礙重重。

對世間酸、甜、苦、辣的經歷,我們是否真的明白了?再多的美好如意,如果執著了,就會形成生命中的障礙,內心永遠得不到清淨。所以不要再對美好的事物在意喜愛,對不喜愛的也不再排斥。其實世間一直都在變化,這些好壞、對錯、得失,只是我們自己六根起的作用罷了。只有真正離開外在的相,也放下內心的想法感受,才能回歸真實,而達到忘我的清淨;這時,對於宇宙的一切現象,自然就通達明白了。

執著之一︱我執

我們每個人都有所執著,而這些執著裡面,有很多我們察覺不到的微細現象。執著,是形成我們因果輪迴的業因,那要如何把執著看破放下?主要是針對﹁有我﹂、或﹁我所有﹂。因為有﹁我﹂,就產生所知、感受、想法或是所求等等主觀意識;之後又有了知足或是不知足、得到或失去的想法,繼而產生了痛苦或喜愛、悲傷或怨恨的感受,它是一個一個慢慢地牽引出來的,而其根本處就在有這個﹁我﹂。下手處,在反省自心的錯誤,去覺照它、放下它。從我的知見、我的想法、我的欲求,舉凡和自己有關的種種,只要是我還在意的,就從這個方向去覺察。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是天天在解開業力的干擾障礙,這種成就,不僅快速而且直接了當,絕非一般只是研究理論的人所能比。

修行,如果不能把自我的知見放下,不能把微細的欲求放下,怎麼與你本來的自性清淨相應?﹁我﹂本身就是虛妄的,一個人執著在虛妄,那是永遠無法與清淨真實相應的。許多人說要念佛成佛,都只停留在知見上;如果學習佛法各種經典,都已瞭若指掌,那瞭若指掌的人又是誰?其實都執著在自我的意識上。我講的是很微細、很深入的。很多人深深執著在自我的看法、認定、想法、感受裡面。比如說,我喜歡這樣,就認為那樣不好,都習慣這樣的反應,所以在生活的當下,隨緣不了、平常不了。碰到什麼境界,就隨境起了各種想法、知見、感受、分別,這樣的修行,理論懂再多有用嗎?沒用,因為沒有融入嘛!佛法是要讓你融入,而不是讓人執著在文字相或理論、意識上的知見。真正懂得佛法的,才知道原來無一法可得,都只是因緣業力所幻化。遇境能隨緣平常,而不起知見想法,這就是修行!

執著之二︱法執

有些修行人很會念經,卻念得臉色發青,這是因為他的法執重,不能夠專一老實。他察覺不到自己是夾雜著固執在修行,這樣修久了會更加固執,反而是污染。為什麼呢?因為法本身也是污染,真實的清淨是無一法可得。雖然他是在念經,可是越修行,污染越嚴重,造成身體壞了,腿也壞了,氣脈也不通了,形成很多問題,卻完全不知道原因就在這裡啊!

只要執著自我,所有感受想法全部都是虛妄的;一個人執著虛妄的我,想﹁覺﹂都覺不了。那要如何破除自我?很多人都用意識心研究、理解佛學理論,實際上,這樣還是在迷;真正的明白者,是沒有自我的。放下所有自我的虛妄,才是真正的覺者。

執著理論的人,對一個法的理論就可以評判個老半天。若常常固執在理論、意識,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染污;這樣微細的法執,很多修行者都無法自我察覺。固然許多理論都是對的,但若因執著於對的理論,而形成了主觀意識,那也是錯的!如此盲修,只會愈修愈加重固執,導致身體和個性都受到嚴重的扭曲。

真實的智慧,是不住在自我主觀及文字理論上,不用這些來取決對錯、好壞,讓自己產生種種的分別。文字、理論只是修學的工具,就好像修一部電器,修好了就要放下工具,不需要一直拿在手上來生活啊!知道理論而不能落實在生活中,不但毫無用處,還會形成固執的所知障。﹁執著﹂,是我們內心所在意的點,也是形成我們分別的意識;因有種種分別,才造成如意或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情緒也就產生了種種煩惱與不安。如果將所知的理論放下,意識就潔淨而不再分別,如此,煩惱也就無處可生了。

要能「淨念相繼」,就要老實專一,沒有好壞、對錯或理論的分別。只要一直修下去,靈性的污染漸漸就袪除了。連法都不執著,連理論都不去想,這才叫真實的清淨;因為無一法可得。可是很多人,都執著於法上的思惟,在法上形成自我主觀的看法,還要不斷地研究這個看法,再仔細、再深入一點…,這就是法的染著。

不論在家出家,不要去比誰修行最久,這是沒有用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業力中打轉,就像東西擺久了會腐敗,產生變化,我們的執著擺久了,也會產生病毒,影響我們的身體。要學習如何把這些病毒清除掉,就是要破滅執著;否則很難脫胎換骨。老實地修,靈性就會提升,黑臉青臉都會變得白裡透紅,身體會變化,繼續修就會放光,這是可以印證的,表示障礙已經漸漸破除了。所以只要把修學方向、方法弄清楚了,就比較能輕鬆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