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怒沙潜影
23419900000126

第126章 风险

说着又跟我们讲起了以往的事例,他们民兵战备队过去也就只能配备铁砂型的猎枪,每次开枪都需要重新填装火药、铁砂,费时费力,完全不能胜任作战要求,真要遇上火器犀利的犯罪分子,只能开一枪震住敌人逃命,这五连发已经算是高配了。

我和陈可心等人也觉得这些民用武器实战效果不佳,近些年政府对罗布泊地区盗墓、偷猎活动的打击力度逐年增加,很多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不得不冒极大风险潜入罗布泊腹地。

他们这些人都是常年跟政府唱对头戏的老油条,能在地方武装力量周密的设伏、围堵、包抄中生存下来,自然摸索出来一套高效隐蔽的行动法则;

其一就是装备精良,能压制小股力量的包抄并且能快速突围,其二就是身份伪装,他们能冒充多重角色,驴友、探险队、牧民等等一些进入罗布泊的合法身份,

再就是这些人对地形和政府的打击手段熟悉异常,甚至有内线望风,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定的周旋时间和应对手段。

他们是真正在实战中生存下来的狡猾猎手,一旦碰上他们,整个科考队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危险。(注,其一是杀人灭口,其二,抢夺生存物资。)

所以在武器的选择上至关重要,至少在关键时刻,能够让这些人知难而退。

科考队的大部分人都是拿笔杆子的科研人员,这些顾虑自然是没明着说出来,以免影响士气,再者,凡事都有两面性,最好和最坏的情况都要考虑到,有,总比没有强,这是事实。

俞教授对武器方面的配给也是不太满意,但想到战前线、亚森、钱二爷都曾当过兵,有实战经验,考察路线也是经过慎重选取的,总体上安全系数不低,也就没再多加计较。

战前线则在一旁,直骂这帮人孙子,前怕狼、后怕虎,借几支枪都扭扭咧咧,他打娘胎出来玩的就是56半,这种连盗墓贼都看不上眼的玩意儿,简直就是谋财害命。

渔夫拍了拍他,冷笑道,“真要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也顾不上手上拿的家伙什,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趁着临行前的最后一个会议,俞教授和钱二爷做了动员大会,要求每一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承担起科考计划的任务安排,遵守禁令,确保此次行动圆满高效完成,大家也是众志成城,士气高昂的掌声经久不散。

开完会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由于大部分人都没吃饭,老板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拿手的家常小菜,口味咸甜兼备,我们都好几日没吃过米饭,此时闻见软糯的饭香,个个食欲大开,将所有的饭菜一扫而光。

老板娘见此情形,说我们不像是去考察的,倒像是故意找罪受。

那么多好地方不跑,偏偏去鸟不拉屎的罗布泊,本地人都不敢进去,你们这些人也不知着了什么魔,个个往里边钻,她来博湖县的这些年,不知听说了多少葬身罗布泊的故事,嘱咐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行就往回撤,最后祈祷佛祖保佑我们能顺利归来。

俞教授放下碗筷,神色凝重的道,

“就因为太过荒凉神秘,从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到1972年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第一张罗布泊人耳照片,外国人步步走在我们前面。

外国探险家写出的罗布泊书籍已经比人还高,中国人却很少对它做过系统考察研究。

明明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却要靠别人来探索发掘,偌大的一个中国,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才设备,是中国长久以来明哲保身的思想在作祟;没有必要的冒险精神,终将一事无成,难不成我们还要等外国人发现下一个‘楼兰’?

用彭加木先生的话来说,我们搞地质研究的,就是死也要用肉身为罗布泊增加一点属于中国的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