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08

第8章 大国英雄多,好汉响当当03

英军退出广州并不甘心,6月,公历8月10日,新调来的英军统帅男爵璞鼎查到了中国广东,与海军少将巴尔克、司令卧乌古日夜商讨侵占中国事宜,一边还向英国国内要兵,一边寻找中国的薄弱点,于是决定从海道攻占厦门。

奕山虚报战功的时候,确有一个不相信是奕山打退了在广州的英军,这个人就是,闽浙总督颜伯焘。因为,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声势太大了,除了北京不知道,南方很多人知道,只是奕山胆大包天,把国家大事当儿嬉,虚报战况。

厦门,闽浙总督颜伯焘极重视海防,他一到任就造船50多艘,招兵训勇,构筑炮台,积极备战,加强巡逻,作好主动出击的准备。

1841年8月21日中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海面湛蓝清澈,挂着米字旗的英国军舰,渐渐靠近鼓浪屿,颜伯焘站在指挥台上,沉稳指挥,有条不紊的下着命令,调动官兵、炮火,英舰进入射程,颜伯焘下令:

“瞄准右前方,开炮!”

清军数炮齐发,轰轰隆隆,击沉英舰1艘,击伤英舰5艘,颜伯焘高兴喊道:

“再打!再打!”

然而,英军军舰是机帆船,机械性能高,速度快,立马改变队形,三面包围攻击,英军军舰舰载炮很多,每条船上有几十门大炮,舰群集几百门大炮齐发,铺天盖地,清军船被击沉多艘,士兵伤亡过半。颜伯焘下令道:

“快到炮台坚守!”

清军水师撤到3座炮台,与炮兵一起,3个炮台的大炮齐发,炸得英军鬼哭狼嚎,可惜!炮台陈旧,炮弹少,几下打光了,而英军炮多,炮火猛,3座炮台被英军炸毁,英军不失时机的乘小船登陆,颜伯焘拔出腰刀,高举在吼:

“和洋鬼子拼了!杀啊!”冲了出去。

官兵见老总督带头冲锋,无不奋勇向前,怎奈守军只有几百人,而英军几千人,清军大刀长矛,英军洋枪洋炮,总兵江继芸奋战多时,力竭而死,真是拼尽力气。激战中副将凌志、都司王世俊、把总纪国庆及数百名将士相继战死,亲兵(即卫兵)拼死保护颜伯焘退出厦门,退守同安,颜伯焘悲痛万分,老泪纵横。

8月26日,英军攻占领厦门,残酷报复,烧、杀、掠、奸无恶不作,真是应了中国老百姓一句古话:狗走千里,改不了吃屎本性。

英军的暴行激起当地乡亲们的愤怒,自发秘密组织了500多人,其中多有会三拳两脚的人,精通技击的人也有,天黑了下来,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月牙,本地人熟乡熟土,乘黑夜英军熟睡,悄无声息潜进英军军营,用大刀、铁锤、拳头等,悄悄地,狠狠地砍向敌人、砸向敌人,大杀一阵走了。天亮了,英军统帅璞鼎查发现一夜之间,不知怎么的就被杀死100多名精锐官兵,魂飞魄散,不敢呆在此地,退出厦门,于是去转攻定海。

守定海的主帅是江苏按察使(正三品)裕谦,在这之前,裕谦上疏,力数投降派琦善之罪。道光帝派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浙江沿海军务差使,筹划防守事宜,不久授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正二品)。是年2月27日,裕谦赶赴镇海军营,接收了钦差大臣关防。派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总兵(武官,正二品,与文官总督、侍郎、武官副都统,同是正二品级别,以文官权大)统带3000多人渡海将定海收复。裕谦奏请皇帝起用林则徐,没有被批准。

等待定海的,将是一场血战。

血战有血本,定海三总兵个个了得!

葛云飞,1789生,浙江山阴人,长得人清目秀,儒雅倜傥。出生于行伍家庭,其父葛承升,武举人。葛云飞读书习武,学得一手好射技,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立下了坚定的志向。他对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这两句名言,尤其赞赏崇拜;将两汉至明代的11位著名将领事迹,编成《名将录》,以勉励自己。30岁,中武举人。武举人,标志着武功高强,道光三年(1823年)中武进士,能考中武进士的人,都是武术名家,武功非常高强的人。葛云飞从道光四年(1824年)开始,以守备衔,先后在浙江宁波、黄岩、温州、乍浦、瑞安、定海和福建的烽火门等地水师营任职,因缉捕“海盗”,所向无敌,屡建军功,五擢至总兵。道光十八年(1838年)署定海镇总兵,不久实授。

郑国鸿,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大江口镇行伍世家,后来过继给在凤凰县伯父郑廷松作儿子,凤凰县在溆浦县的西边。郑国鸿承袭其伯父为云骑尉,武功超群,曾参与镇压苗民起义,以实战战功升职,历任守备、都司、参将、副将。曾在1840年浙江处州镇总兵任上,奉命率兵1千多人增援定海。

王锡朋,1786生,顺天府宁河人,嘉庆武举人,长得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初随武术名家杨遇春(清朝名将,武举人,四川崇州人,1761年生,1837年辞世。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常身先士卒,顶石冒矢冲锋陷阵,因武功高强,一生毫发无损,有“福将”之称,后封候,辞世后,谥号“忠武”,故又称杨忠武侯)从征新疆,平准葛尔叛乱。后又参与镇压瑶民起义,身经百战,战功卓著。1833年任福建汀州镇总兵,1838年任安徽寿春镇总兵。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被派往防守吴淞。1841年9月,他由吴淞出发率兵1千多人增援防守定海,与郑国鸿、葛云飞并称为“定海三总兵”。

裕谦督率文武将士加紧备战。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防守定海,以葛云飞为首,裕谦在镇海部署,派员分兵把守,抱定人在城在,与城共存亡的誓愿。

定海,三面环山,北有晓峰岭,俯瞰县城,岭陡绝,临海有间道;东为竹山门,滨海,港狭水深;西为九安门,山丛叠,去海远;南为道头,空旷无蔽,海陆往来之要道。葛云飞经裕谦同意,从小竹山至城东青垒头,修筑土城一道,长达1430多丈,又在城东南关山,修建镇远城,周长130丈,即关山炮台。

英军的长处是船坚炮利,如果达到固若金汤,还需增强定海防务,他请求在晓峰岭上筑炮台,小竹山下水中下马桩、沉船,阻塞江路,杜绝敌人偷偷通过,并在五奎山增筑炮台,吉祥门、大渠门、毛港、虎头颈诸岛,也都要布置防守,互为犄角,这些措施,是生死之道,经过葛云飞深思熟虑的,但裕谦以费用繁多,不同意。葛云飞上书请借三年薪俸,自费修筑,裕谦怒斥:

“你这是要挟我啊!”

颇为自负的裕谦,坚决拒绝了葛云飞的请求。

葛云飞见状慨叹不已,只得求次,请求封堵塞竹山门狭港,使敌人的小舟也不能通过,这个请求,裕谦也没有答应。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七月,当英军侵扰厦门时,认为土城守兵单薄,晓峰岭背负海,且有便道小路,他又上书要求增加大炮和营船,以备水战,仍未引起裕谦重视,反而禁议水战,并下令将定海营船押过镇海。葛云飞苦于掣肘,心知徒守必败,于是誓死杀敌,以身殉国。

起点中文网www.qidian.com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