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血铺的路
22006400000010

第10章 七、热血洒国土,英雄无泪流!02

1841年9月30日,英军舰“纳勃达号”侵入基隆口,在万人堆海面触礁下沉,英军纷纷乘舢板逃命,当地守军和群众立即追捕英军官兵,毙32名,生俘133名。远近200里地的老百姓,纷纷前来看被俘的洋鬼子,长的什么样,大大地激励了国人的反侵略的精神。

话说两江总督裕谦,满族贵族镶黄旗人,身材修长,温文尔雅,嘉庆进士,少年得志,非常崇拜林则徐,常说:“林则徐,真治国之材”。曾任荆州知府,后任两江总督,积极备战,加强海防,特别是定海的防御,增设火炮,训练水师,日夜搜集侦探情报,并奏请道光皇帝撤回裁军裁饷的决定,但遭到道光皇帝的训斥。

裕谦又上奏道光皇帝道:英军陷厦门,即会移师北上,香港兵力空虚,请求派时任两广总督的奕山出兵香港,以作策应牵制英军,一可收回香港,二可捣敌穴,断敌后路,三可解定海之围。

道光皇帝觉得有道理,于是下旨令奕山夺回香港,然而奕山惧怕英军,却宣扬“守为上,攻为次”的谬论,拒绝向香港进兵,坐失良机,英军得悉两广总督的奕山惧敌的决定,便集中兵力北上,攻陷定海。

52岁的英国侵华全权代表璞鼎查,任命38岁的英国传教士Gtzlaff,KarlFriedrichAugust(清朝译名为郭士立,原籍普鲁士即德国)任英军占领下的定海“知县”,英军霸占香港后,霸占中国的第二块土地。

定海一失陷,镇海门户大开。

英军军舰自由出入,补给、整休,都如梦想。

镇海县境处宁绍水网平原东端,地形狭长,地势西北、东南两端高,中间平,甬江由西南流向东北入海,横贯县境中部。全县地形分西北平原低丘、中部丘陵平原和东南丘陵岛屿三大类型。甬江以北为西北平原低丘,属宁波北部水网平原,系全新世冲积、海积湖泊、河泊淤积形成。平原西北缘为低山丘陵,属四明山余脉,高程均在100~400米之间。甬江以南为县境中部丘陵和平原间隔地带,其丘陵属天台山余脉,高程多在200~500米之间。沿海滩涂草本植被,滩涂塘堤两岸芦苇丛生,塘下滩涂还有三棱藨草、盐田碱蓬、小飞蓬等,

裕谦立即组织加强镇海防务,一面在镇海要塞招宝山、金鸡岭,布置重兵,一面激发将士杀敌报国,一面将机密文件送往后方,安排后事。

10月9日,英军猛攻镇海外围,众官兵奋勇抵抗,裕谦冒着敌人的炮火,登城指挥,也是清庭当时亲临前线的最高级别官员,浙江提督(提督为武官,从一品)余步云胆小如鼠,贪生怕死,从招宝山跑回城里,要求裕谦(正二品)与清军和谈,招宝山重兵无人指挥,裕谦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半响道:

“国乱当头,你是一个提督,一品大员,又不是三岁小孩,何去何从自己选择吧。”

余步云嘘唏半天,嗫嗫而出。

余步云被迫返回炮台,却偷偷挂起白旗,然而,英军不予理会,继续攻击。

英军得以集中兵力炮火,猛攻金鸡岭要塞,金鸡岭的清军将士奋勇抗击,总兵(总兵,武官,正二品)谢朝恩、游击(武官,从三品)托云保、钟祥等,个个拼命杀敌。

总兵谢朝恩是四川华阳(也有说是资阳)人,江苏狼山镇总兵,接两江总督(总督,文官,正二品,同等级别的文武官员,以文官为大)裕谦的命令率1千多官兵守镇海城外招宝山军事要隘;游击托云保,正黄旗人,额哲特氏,自幼习武术读兵法。

提督余步云畏敌丢弃炮台向后逃跑,这一号首长余步云一逃,一班随员随之而去,当兵的见当官的跑了,还打什么?跑吧!当兵的全跑了,导致招宝山全线溃散。

战到10日,金鸡岭上清军所剩无几,被英军占领,英军居高临下,向镇海城内恣意炮击。

10月10日黎明,英军第2纵队第49团步炮兵440人,携炮4门在笠山前抢渡登陆;第1纵队步炮兵1040人,携炮6门从钳口门登陆。两路向金鸡山营垒夹击。谢朝恩麾兵猛烈阻击,毙敌兵一部。不幸谢朝恩被炮弹炸飞,落海牺牲。副将(军衔:从二品)钟祥、游击(军衔:从三品)托云保率全营士兵与英军力战,终以腹背受敌、伤亡过半,金鸡山失陷。11时,英舰发炮猛轰招宝山台,英军第1纵队700多人在钩金塘登陆。另一路沿仙人洞向山巅仰攻威远城,衢州镇标游击(军衔:从三品)林亮光,望着蜂拥而上的蓝眼睛洋鬼子,死拼相抗,力杀七、八名英军海军陆战队员,被逼至悬崖,力竭跳崖,投海殉难。

接着,英军6千人向镇海城发起进攻,其中英军4000多人,其中陆战队2475人,汉奸伪军1千多人,船炮248门、陆地便携战炮12门,英军向镇海城发起冲锋,总督裕谦率4000清兵依城墙应战。这4000人,其中原镇海城守军3600人,从定海撤退来的约400多人。

英军的火炮是新式火炮,射程远,可以调换角度,炮弹是炸弹,英军炮火猛烈,兵力雄厚,镇海清军被动挨打,裕谦的布防大炮不能左右调转,只能向一个方向轰击,基本上派不上用场,此时,裕谦才相信葛云飞“敌有2万人”的话,已经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