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绘在玻璃上的梦想
21347500000042

第42章

情人节那天,大街小巷弥漫着孟庭苇的味道,没有情人的情人节,枫子心里空唠唠的。

他一个人在路上走,一个人去吃他最喜欢的Y城臭豆腐,一个人去餐厅吃饭,望着周围一对一对的恋人,枫子百感交集,以前都差点结婚了,现在怎么混到这步田地?

“帅哥,今天情侣套餐100元,单独点餐没有优惠要60元。”一个美女走到枫子面前,腼腆地说,“我一个人,只带了50元,你也是一个人,可不可以……”

“没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拼一个情侣套餐!”枫子很开心地说。

“可不可以借我10块钱?”美女摇摇头说道。

美女的话犹如万箭穿心,枫子痛不欲生。他草草吃过了饭,就去找罗大师了。

再次登上的忘尘山的时候,枫子已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多出13万块钱,还有一种淡然的超脱。

这天,枫子来看罗大师,正巧碰见罗志在收拾厨房,他本想去帮忙,但罗志不让,枫子就站门口和他攀谈。

说话间,午饭后杂乱的厨房已被罗志收拾的井井有条,枫子亲眼见他只用了极少的水就洗净了锅碗瓢盆,大致程序是这样的:大碟重小蝶放进水槽,放点清水洗几个不油腻的碗,然后在刚才那些水里放上一些碱,把筷子、勺子这些枝枝丫丫的先洗掉,然后用这些碱水擦拭一些碟子,最后刷锅,再清一遍。整个流程用水极少,一气呵成。

待厨房收拾完后,罗志打了满满一壶水来泡茶。

“罗大师,刚才那么吝啬水,现在又大方起来了!”枫子打趣道。

“珍贵的资源当然要用在最恰当的地方。“罗志笑着说。

“深刻!您这是一套理论啊,厨房理论!“枫子调侃,罗志则大笑。

两人喝了四盏茶,枫子讲到了“纳什均衡”的“旅行者困境”,他想听听罗大师的观点。果不其然,罗志跳出模型来谈“旅行者困境”的问题,他认为在这个模型中最理智的人并非是那两个乘客,而是那个设局的航空公司,根据行为学试验,很多人就是直接写的100元,并且因此得到了最大回报。所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这样的完美模型,如果真按“纳什均衡”的方法指导实践活动,人必然会精神分裂。

枫子觉得罗大师很有见解,总能从不同的角度反驳贝松的论点,每次谈话他都受益匪浅。此外,枫子还聊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环游世界,挣多少钱走多远的天涯。罗志说,年轻时的流浪不是堕落,而是去换成长。

依旧是落日黄昏,枫子才起身告辞。自从他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后,闲暇时就常来找罗志聊天,一是觉得这里清静,二是他喜欢上了喝茶和喝茶时的心境。只是,那次之后,枫子对于羡倪的事绝口不提。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枫子已在Y城呆了4个年头,如果不是高三那次意外,现在枫子也应该本科毕业了。

转眼间,到了大四,除去半年的实习期,留给上课的时间也就半个学期,不足五个月了。枫子决定利用最后半年,好好地学习一下专业知识,还有就是英语,如果毕业前过不了英语四级,就领不到学位证书,要真是那样的话,他的加长版本科就真的白读了。

每一个学期,都有一门课程特别难,大家称之为杀手科目。大三的杀手科目是《微观经济学》,任课老师叫何格,这个名字很具有欺骗性,枫子被其名字蒙蔽了,结果就重修了,所以,现在枫子对大四的杀手科目《土地学》很重视,很敬仰。

《土地学》最后的笔试只占60分,其余的40分是实验课得分,所以枫子在上实验课时格外的认真。

实验室里面摆着各式各样的石头,有玄武岩、千层岩、方解石等数十种石头。考试的时候,老师会随机拿出几个石头,问同学们是什么岩石?然后分别问各类岩石的硬度是多少?用小刀刻上划痕的硬度是多少,能用手指甲刻上划痕的硬度又是多少?

这些都是上一届的重修生朱墨告诉枫子的,但朱墨重修《土地学》却不是因为记不住各类石头的名字和硬度。据他自己说是在投影灯上画地图的时候,不小心把烟灰掉上去了,以至于画了十多天的地图前功尽弃。

听朱墨这么一说,枫子就很认真的记住各类石头的名字和属性,同时也记住,画地图的时候不抽烟。其实,画地图的时候都是在上课,本来就不能抽烟,所以枫子也没有明白这一说是什么意思。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工学专业,说穿了就是一门技术,所以测量学也是很要的一门课程,三五个同学分一组,背起经纬仪和标杆漫山遍野跑。再加之上学期重修的微观经济学和一直没考过的英语四级,这学期枫子的学习压力其实很大。

枫子白天上课,晚上自习,如果回到寝室还早的话,可以在熄灯后听贝松讲讲故事。这样也好,生活一充实,人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每周五晚枫子都给家里打电话,从大一到大四,或者说大五都没有间断过,柳志刚也按月邮寄500块钱作为枫子的生活费。

枫子没有把做生意挣钱的事告诉家里,一是怕家里觉得他不务正业,二是怕爸妈担心他乱用钱。枫子决定毕业的时候拿这些钱去买套房子,因为柳志刚经常说要存十万块钱给枫子买房,现在他能自己出钱买房了,不就减轻家里的负担了嘛,也算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顺。

有时间,枫子也会去忘尘山看望一下罗志,虽然不用再去记录植物的生长数据,但去讨一杯茶喝,顺便听听罗大师的教诲,心情也会大不一样。

在面对罗大师的时候,枫子觉得心里特别的宁静,听大师一席话总有醍醐灌顶之感,虽然有时候和贝松的观点针锋相对,但大师总能跳出世俗,找到一个合理的视角来诠释一切。

这次,罗志看见枫子神采奕奕地来看他,就和枫子谈起了他提出的“跑道理论”——人的一生,就像是在椭圆形跑道上长跑的运动员。

年轻的时候生怕被别人超越了,一路跌跌撞撞地奔跑,伤痕累累,好不容易到了终点,就以为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狂傲和不屑溢于言表,殊不知自以为是的终点却是另一个起点。彷徨、失落之后生命仍将继续,而一部分人从此一蹶不振,消极应付,另一部分人则再次振作,一路超越,没有了先前的冒冒失失,当他们再次到达终点的时候也是怀着敬畏之心。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汗流浃背地在跑道上拼命地狂奔之时,先不要急着赞叹,也许这才是第一圈。同时,当你看见一个神情自若,走走停停的人,也不要忙着评论他的消极,也许他已历过沧桑,笑看人生。

当然,你看到的那个坐在起点不动的人,也不要以为他是自暴自弃,也许他已经跑了十圈后坐下来欣赏沿途的风光。人生无所谓起点和终点,就像人生其实并没有高度,而是长度一样。

枫子很认同罗大师的观点,同时,认为自己已经是在跑道的第二圈了。在经历了梦中“三国”的百转千回之后变成了一个高中生,用五年的时间历练,终于走出了阴霾,学会了面对现实。

现在,枫子对人对事都宽容了许多,大气了许多。至少,他现在不会再期待哪天陈训庭能突然跳出来帮他打架了。

当晚,枫子在寝室谈起了《跑道理论》,他知道贝松总能反驳,就像以前无数次的思想碰撞,总是枫子抛出罗大师的观点,贝松反驳,枫子传给罗大师,罗大师再反驳,贝松再驳……

每一轮反驳的过程都相当精彩,弄得枫子的信仰左偏右倒。但这正好不是可以用跑道理论来解释吗?就像在跑道第三圈的人和跑道第五圈的人,看到了相同的事物,即使观点不同,只要逻辑自洽,都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枫子很期待贝松也能来个经典理论的对撞,谁知贝松只讪讪地说了句,要是人生没有高度,那么,那些对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个躲在山上的隐士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其实贝松在暗指罗志,但他这一说,枫子也觉得有道理。原因很简单,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和发明青霉素的弗莱明等等肯定要比一个跑了十圈的隐士要伟大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现在,枫子又开始期待罗大师的辩驳了,每次都是这样,周而复始。

有时,枫子在想,要是有机会能让贝松和罗大师会一会那该多好啊,真有那个机会的话,只需要搬个板凳往旁边一坐,就能欣赏本世纪最具头脑风暴的两个深邃的思维黑洞碰撞出灿烂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