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黄梁三国
18873900000267

第267章 南征安南(三)

姜维大军一动,元为立即做出反应,命令越阳城守军七万西下,支援印泰守军,又从内郡调上五万兵力,共有五十万大军,与中国两路大军六十万兵马相持。

周瑜部三十余万兵力趁此良机,迂回到南边海岸,分兵两路攻打安南内郡胡里郡、埔及郡。两郡守军主力均已北调,兵力相加不过万人,自然非中国精兵对手。周瑜、甘宁两将一战大胜,顺利攻下两城,根据先前计划,两军合兵一处,迅速北上,攻打安南都城仰义城。

仰义城守军只有三万余,但是仰义为安南王城,元为经营多年,城坚墙高,为防止未来敌军使用火药攻城,城基均为巨石铺制,石间缝隙极小,为安南第一坚城。

安南王妃云吉夫人为元为发妻,精通武艺兵法,此时王城面临如此困境,亲自披挂出营,与士兵同甘共苦。合城百姓为其感动,自发上城守护。云吉夫人打开武库,征集城中十万余壮丁协助守城。

周瑜部没有携带重型攻击武器,攻打数次,见城中防御严密,一面派人赴胡里郡搬运器械,一面严密把守王城通道。每日派兵骚扰,不以攻城为首务,而欲分散前线元为之心。

元为闻知胡里、埔及两郡失陷,安南国只余四处郡城未失,如今仰义又被中国重兵围攻,不敢分出印泰守兵,下令让安尼乐城派出重兵急赴仰义解围。

马超、姜维听闻消息,马超将指挥大权交给贾诩,自引部下精骑十万星夜西行,直取安尼乐城。安尼乐城守军尽去支援仰义,被马超偷袭得手。城中守兵战死万余,合城壮丁三万余皆掳入中国军中。

安尼乐部落首领本哈,是位能文能武之人,心中有急缓之分,知道仰义城倘若有失,安南再无回天之力,因此尽出主力救援,行至半途,听闻郡城失守,家小、守军在此战中皆亡,不由痛哭出声,悲痛过后静下心来,没有下令回军,而是命令士兵按原计划援救仰义。

云吉夫人迎进本哈援军,听闻本哈故事,当即下拜,娇声说道:“首领高义,令我等敬佩,首领欲求何事,只要开口便是,我定当竭力为之。”

本哈摇头道:“我等虽非一族,都是安南一脉,中国古语道‘唇亡齿寒’,他我本有守望相助之义,王妃勿要如此客气,这是本哈应为之事。”

云吉夫人因为本哈家小皆亡,将妹妹安吉配于本哈为妻。安吉小云吉夫人十二岁,正当二八妙龄,美貌闻名于安南国内。本哈道:“感谢王妃美意,此时大敌当前,婚事容战后再议,若是本哈留得命在,必来迎娶安吉。”

周瑜因为仰义城易守难攻,让甘宁部虚打旗帜以为疑兵,悄然南下,乘船从海上北上,欲趁虚攻打越阳城。马超此时完成偷袭任务,统领部下返回印泰城。

元为急欲与中国兵马决战,因为中国兵力优于己军,一直犹豫不决,其幼弟元不此时随在军中,年龄虽小,识见非同一般,道:“我军与中国交战,败在其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我军空虚之处。越阳城可有可无,不若弃去其城,合兵印泰,如此与中国兵力相若,已有决战之力。如此持久相战,我军只能被动挨打,必然支撑不住,不若背水一战,或可一战而定大势。”

元为然之,让越阳守军弃城西上,前来印泰合军。不料被贾诩探知消息,与马超统领部下在半途设伏,大胜越阳西下守军,全部掠其辎重,杀死此路兵马三万余。

元为闻知越阳援军中伏,统领部下出城接应,救得余兵进城。元为虽然接连失城陷地,主力却未曾受损,此时尚有与中国士兵决战之力。

诸葛亮因为决战在即,统领赵云部南下,抵达印泰城下,会集马超、姜维、贾诩等,商议如何用兵。贾诩道:“安南十郡为我军攻克七郡,如今越阳城虽然尚未攻下,城中守兵薄弱,东路军在东方神出鬼没,必会趁机攻下此城。甘宁陈兵仰义城下,与仰义城守军兵力相若,虽然不足以攻下此城,亦足以自保。如今印泰城下,安南守军不足六十万,郡中壮丁只有五万有余,与我军兵力相若。元为颇有谋略,数名子弟均有将帅之才,与我军相持日久,互有胜败。我等此处兵马,除了孟起、子龙、伯约部下为汉族精兵外,其余四十万大军均为西域等地降兵,战斗力不是很强。此时与安南大军决战,我军并不占太大优势。甘宁部下为汉族精兵,能征善战,若是调其军北上,前来合兵,则我军实力大增。周瑜部攻克越阳郡,其部下多为东倭降兵,不适于陆上决战,可以奔赴仰义城下牵制城中守军。我建议调甘宁部来此,以四十万降兵为前军,消耗安南战斗力,三十二万汉族精兵为决战主力,必可一战而定安南。”

姜维等皆出言附合,诸葛亮听从贾诩建议,调甘宁部北上。周瑜部正如贾诩所料,在越阳守军主力西撤第三日,乘虚而入,攻克越阳城。城中守兵不足两千,与壮丁合力进行巷战,惹得周瑜火起,命令部下勿要招降,尽屠城中男丁。

周瑜接到诸葛亮军令,大军迅速赶往仰义,与甘宁部相会于半途,周瑜谓甘宁道:“元为虽然连败,主力并未受损,部下又有智谋之将,你部下兵力最少,此行须要提防埋伏。”

甘宁向来信服周瑜之能,行军之前派出大量哨探,在路途险峻之处,仔细察看有无伏兵。果然如周瑜所料,元为听闻甘宁统兵北上,亲领重兵五十万在甘宁部行军半途设伏,欲要全歼甘宁所部。

甘宁部兵力虽然单薄,并无怯战之心,打探到安南伏军地点之后,并不急于南撤,选择一处易守难攻的小丘,依凭地势进行防守,拖住安南主力,等待诸葛亮统兵来救。

甘宁部下皆为汉兵,身经百战,面临安南重兵围攻,并未慌张失措。甘宁统领兵马依托地势,沉着迎战,又有先进器械辅助,安南大军攻势虽然猛烈,但是未能得到一点便宜。

甘宁部下士兵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又善于攻防战,如今虽然被困,听从军令,固守不出。因为小丘上巨石甚多,甘宁让部下用巨石垒住通道,宛如一座无门石城,山上水源充足,军中所带粮草充足,因此元为统兵攻打数日,并未攻破甘宁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