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捺钵王朝之辽景宗
18591800000108

第108章 进退维谷

辽军早早列阵完毕。十万大军军容整齐,旌旗猎猎,覆盖了漫山遍野。

韩匡嗣正在帅帐里做最后的准备。一个卫兵举着面铜镜,先凑近了照到他的面部。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这张刚刚刮过胡子的脸青中透红,好像初秋的丹枫,轮廓分明的嘴角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今天,他将开创历史:第一次统兵南伐不仅旗开得胜,而且不战而降,这不仅是本朝第一次也是朝廷三十多年来第一次大举征伐,是自己生平第一次亲上战场。满城是一个开门红的好头彩。等到这次南伐胜利,收回失土,他的人生就可以登上一个新的高峰。文韬武略功勋盖世的燕王将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匍匐脚下。卫兵退后一步,照出他全身的轮廓。侍卫们正帮助他穿戴上崭新的盔甲。这个身姿高大英挺,穿上专门量身定做的战袍,更显得威风凛凛英姿勃勃。他看出来有一片甲系得松了,用手一点,侍卫赶紧上来重新系紧。

“大帅,大帅!不好了!宋军主力渡河了!”有小校跌跌撞撞跑进帅帐报告。

韩匡嗣猛地一惊,厉声喝道:

“慌什么!胡说,这绝不可能!”

没等小校再说,他就一把推开那个慌慌张张的年轻人冲到帐外。

耶律沙和几员大将都站在不远处一个高坡上。他急匆匆几步就跑到上面。那里是一个视野开阔的位置。向南望去,徐河和满城遥遥可望。眼前的情形惊得他目瞪口呆。在长达数里的河面上,密密麻麻全是过河的浮桥和船只。由于徐水在宋军手里,宋军渡河不费吹灰之力,好像在陆地一样,隆隆有序地向前推进。敌人排成前后两大方阵,前阵已经在渡河,后阵正在向岸边推移。这个大阵纵横各有千步,远远望去就好像暴雨之前的乌云一样黑压压的铺天盖地。隐约听得见嗡嗡的呐喊声,好像乌云深处的闷雷。

韩匡嗣愣愣地看着,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宋贼竟敢使诈!”

“宋贼人马绝不止三万,足有五六万!”耶律斜轸惊呼。

“镇、定两州的兵都来了!”这是休哥的声音。

耶律沙一把扯下头盔,光光的头顶上渗出汗珠,他用袍袖抹着汗,转向韩都统问道:

“河岸到这里不过十里,宋贼过河后用不了半个时辰就杀过来了。怎么办?是进攻还是撤退?”

韩匡嗣反问道:“你们说是进是退?”

这时两匹探马跑过来在山包下朝上面大喊:“都统,北面山里发现大股宋军!”

“是什么人?人数多少?”耶律沙喝问。

“最少也有几千人,大旗上写着个‘崔’字。”

“是关南的崔彦进!”休哥惊道。

“怎么可能?关南距此地二百多里,这贼腿这么快?会不会只是小股流窜散兵?”耶律斜轸问。

“怎么不可能。宋贼要是消息灵通,有足够的时间急行军过来!关南的主帅正是崔彦进。要真的是他,人数不会少,而且都是精锐。”休哥本缺乏血色的脸更加苍白。

“怪不得他们要拖延时间,原来是在等这一路。现在三路宋贼都齐了!”耶律沙道。

这个估计没错,现在他们的前面是定州、镇州两地屯兵会合一处,正在占领后山的正是关南军。

赵光义仓皇撤退时羞愤难当又被吓破了胆,到了定州后立即下令让跟着退下来的崔翰、孟玄喆等率兵三万留在当地。对他们说,辽军肯定会报复,要他们在这里一定守住,戴罪立功。又命没有参加伐燕的鎮州驻军主帅刘廷翰、李汉琼和监军李继隆继续屯守镇州应援定州。另一员南京败将崔彥进被派到关南,和镇、定成犄角之势相互呼应。惊弓之鸟一般的赵光义暂时收起对武将的疑心,特下一道圣旨:战事紧急时,三地将帅可以便宜行事,自行决定调兵遣将。

参加了南京大战的将领们都知道,南京惨败的责任皇帝肯定不会承担,将来决定赏罚时他们这些主将罪责难逃。如果挡不住辽军的反扑,两罪并罚,闹不好脑袋都保不住。都准备要拼死立功赎罪。而镇州诸将留守后路,没有参加北伐,已经养精蓄锐,这时也想要表现一番。所以当他们侦知宋军集结涿州的情报后,就加紧进行准备。商议之后,刘廷翰、李汉琼和李继隆从镇州直下两百余里,赶到定州之北的满城布防。而当确知韩匡嗣亲率主力开赴满城后,定州的崔翰、孟玄喆也连夜赶到。崔彦进则率军从关南一夜急行直驱辽宋边界的长城口黑芦堤,然后折而向西潜入辽军侧后。

昨晚,镇、定两军会合,派出使者求和以缓兵之后,就加紧商议第二天的应战方略。这时崔翰拿出皇帝派人送来的阵图。他们的这位官家,由于身上的箭伤没有得到及时的妥善治疗,已经溃烂侵骨,很难再上马打仗了。不能御驾亲征,现在便用战图来代替临阵指挥。众将只见阵图上画着将守军分为八阵星布在满城周围。

“直娘贼,辽兵多得像蝗虫。这样布阵看着周全,可是如果敌人集中兵力攻一路,很容易被驴日的各个击破啊。不如合作一路全力进攻,才有胜算。”崔翰手下一员叫赵延进的大将叫了起来。

崔翰喝道:“不许胡说,这是皇上的圣断。有图不遵,败了怎么办?”

赵延进甚是鲁直,只知道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指挥错误死的是千万士兵的生命,大声道:

“败了我一个人担着。”

崔翰笑了笑,像赵延进这样一个武将的小小肩膀,怎么担得起这么大的责任。其实只要在城头上看过辽军的阵势,谁都会知道分开八阵是消极被动毫无胜算的。可是遵照阵图,败了还有得可推诿。抛开阵图,胜了还好,万一失利罪责就会加倍。而战场瞬息万变,谁又能保证必胜呢。

“兵无常势,不能都按预定计划行事。李将军说得对,有责任我来承担。”镇州监军李继隆说道。

众将看看这个年纪刚刚三十岁的年轻监军,都放下心来。有他承担,变阵亦可。李继隆并不是三军主帅。赵光义给了三地便宜行事之权,但仍心怀戒备,并没有任命一位前敌主帅。赵匡胤也对武将深怀戒心,所以有杯酒释兵权。但伐西蜀、平南唐他还敢任用主帅总领各路大军。到了赵光义,除了对五代武将跋扈欺君政变夺权的余悸之外,又多了一层对乃兄旧将的提防。几次大军征伐,都是亲自统军。现在不能亲临前线了,也不敢任命一个拥有全权的主帅,有意让各部军队相互监督牵制。所以三个地方的驻军互不统属,有事只能商量着办。

但是李继隆身份特殊。他除了有一个参与策划陈桥兵变的父亲李处耘之外,还有一个皇妃妹妹。妹妹两年前十七岁时入宫,被封为德妃。赵光义没有皇后,他前面的两个皇后,尹皇后、符皇后都是后来追封的,都死在他登基之前。现在后宫里不乏嫔妃和皇子皇女,但是正宫娘娘之位却一直虚悬。李氏一入宫就封为德妃,地位高于所有其他宫眷,就是准备要封后的。其他嫔妃有的连皇子都生了好几个,却不能扶正,就是因为她们的门第不够。宋代武将父子相传,往往满门将帅,而且将门之间婚姻相连盘根错节。赵光义一定要封一个正真的将门之女为后,这也是他笼络和忌惮武将的心理所决定的。皇帝的大舅哥愿意承担,大家都没有了二话。

于是五万多宋军变为前后两阵。这样一变不但阵型变了,而且防守和进攻的态势也彻底改变。八阵是为了防守,两阵只利于进攻。他们用了一夜时间布阵,于是才有了现在这场气势磅礴的进攻。

“进攻,按照原来的计划进攻。宋贼合起来也没有我们人多,而且咱们是骑兵。这样的步兵阵,一冲就能把它驴日的冲垮。”耶律抹只壮着胆子大声喊。

“来不及了,我军没有准备,敌人气势正盛,没等排好阵敌人就冲过来了。”耶律沙跺脚道

“即使能够冲垮宋贼大阵,前面就是徐河,过河会遭半渡而击,不过河就是绝路。”斜轸脸色乌青。

“那就撤退。还好边界不远,撤退还他娘来得及。”抹只又道。

“背后都是山谷,还有关南军和遂城军阻在中间。而且一撤人心必乱,就会溃不成军。”耶律沙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要怎样!”韩匡嗣朝着耶律沙怒喝。

“应该是都统你说怎么办!”耶律沙也不客气。

他恨不能一拳砸在那张刮得锃亮抹了油的脸上,在心里把他的祖宗八代骂了个遍。在他看来,昨天要是听了耶律休哥的建议提前抢占徐河,或是在后路布下重兵保护退路,哪怕付出多少代价,都不会有现在的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