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黑燕侠
18321600000002

第2章 池州府——01

大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的早春二月,江南一带虽然仍有寒意却已是春意盎然。前几天下过一场春雨后,这几天就一天比一天热起来,特别是今天,淡淡的薄雾之下天空几乎看不到大块云彩,前两天还刮着的南风也完全停了下来,阳光温柔的洒下,让人有些闷热的感觉,很多人都穿上轻薄的衣服了,给人恍如已到夏天的错觉。这样的天气正是出外游玩的好时候,此时就有两个姑娘在池州府贵池县城北面长江岸边往贵池县城北门的方向走,只是两人都是一身男子装扮。

池州自唐朝就开始设置州郡。它北面是长江,域内包含黄山、九华山这两座名山,是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胜地。唐朝的杜牧就曾任池州刺史,北宋的包拯也曾任池州知府。陶渊明、李白、杜牧、苏东坡、岳飞、司马光、王安石等名人都曾驻足池州,留下了数千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更使池州府治贵池县的杏花村名播青史。历代名家大作为池州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为它赢得了一个“千载诗人地”的美誉。

不过,眼前的这两个姑娘却不是来游玩的,她们是来贵池县城探亲的。

“凤姐,就咱俩去行吗?”

说话的是年纪较小的姑娘,她叫郑小芸,今年十六岁。她身后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好像装着很多东西,可是她步履矫健,行走的速度并不慢。

“怎么不行,不就是看看亲戚嘛,还能有什么事?”

回答的姑娘年纪看上去稍大一点儿,也显得很有主见,她名叫柳如凤,今年刚刚年满十九岁。她身后也背着一个包袱,里面的东西虽然不多,但是显得沉甸甸的。

“来的时候老夫人嘱咐过了,让咱们时刻跟着德叔,小心遇上坏人。”

“谁知道德叔会得急病,他没法跟来也怪不得咱俩。再说了,真的碰上坏人德叔顶什么用,还不如我的鞭子好使,我练武也练了十多年了,正想看看坏人长什么样?”

“唉,你这个女侠想逞英雄,我可麻烦了,这趟回去一定会被老夫人骂死了。”

“怕什么?这都是我的主意,万一回去挨骂也是我顶着。”

“话是这么说,可咱俩不一样。。算了,反正都已经来了。”

“这不就完了。”

两个姑娘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从两个姑娘的对话中可以听出两人是主仆关系。

这两个姑娘都是南直隶安庆府英山县人,家住大别山深处一个有着几百口人的大村落——柳家寨,村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柳姓,这也是它名为柳家寨的缘故。

柳如凤是柳家寨寨主柳若松的小女儿,郑小芸是柳如凤母亲娘家的远房亲戚,因为家境不好从小就送给柳家做使女,一开始是帮着做些杂活,后来就专门陪伴柳如凤,是柳如凤小时候的玩伴,两人即是主仆也是姐妹。

柳家寨虽然地处大山深处,但有两样东西名声在外,这就是柳家寨出产的“云雾”茶和柳家寨人的武术。

先说柳家寨的云雾茶。大别山深处植被茂密、空气湿润,每年都出产好几种优质茶叶,其中就有非常有名的茶叶品种——云雾茶。要说大别山里并不是只有柳家寨出产云雾茶,但唯有柳家寨出产的云雾茶品质最好,因为柳家寨有一片出产云雾茶的茶山地势特殊,它处在柳家寨北面的一处山崖下,这里地势低洼,空气湿度和早晚温差都很大,山上还有清泉流下日夜浇灌着这片茶树,更特别的是山崖的崖壁上筑有一大片燕子窝,燕子的粪便成了茶树极好的肥料,促成了这种极品的云雾茶叶,它的叶形细长,色泽嫩绿,清香宜人,与其它地方出产的云雾茶相比口味更醇厚。只是因其生长环境独特,所以产量很低,就更为珍贵,喜欢喝茶的人一说起上等的云雾茶自然就会想起柳家寨。

柳家寨另一个名声在外的就是柳家寨的武术了。柳家寨的武术在南直隶和湖广一带的地面上都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柳家寨素有学武的传统,不分男女老幼人人都会练上两手,其标志性的绝技“金枪、铁掌”在江湖上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历史上大明朝正是中国武术大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大明朝实行兵户和卫所制度,将过去军人的身份确定为兵户,分区域设立卫所,平时这些人组织起来进行操练,战时成为军士上阵御敌,无事则转为农民从事耕种,给民间习武提供了宽松的条件,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武技风格。宣德朝以后,大明朝逐渐形成军队的文官管理体制,武将的地位不断降低,导致武备松弛,再加上官员腐败,兵户手里的土地逐步被皇家和权贵兼并,军士成为长官的奴隶,致使军士大批逃亡,卫所制度基本崩溃。由于失地农民数量剧增,致使各地民变和暴动不断,各地的盗贼都不断增多,从嘉靖朝开始,又逢东部沿海倭寇横行,朝廷在内忧外患之下,只得广开兵源增设乡兵,很多地方的大户都组织各种形式的乡兵,一些江湖人士也广收门徒设坛传艺,一些中小地主和富商除了自己练武以外,也会雇佣一些武术好手帮着看家护院,使得民间习武之人大大增加。

这个时期武术大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明朝自英宗朝开始开设武举,给民间习武之人提供了一条晋升之路,极大地促进了民间习武之风,不但习武的人数多,武术种类也呈现大爆发之势,各种武术招式层出不穷,各个门派林立,产生了一大批武林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