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江湖梦华录
17698100000343

第343章 白玉笙的心意

秋霜一出,谁与争锋。

恍然如梦,一梦七年。七年前盗匪围攻齐云山之日,清风道长携秋霜赶回,但见白光一闪,人至剑至,数十名盗匪尽皆倒下;七年前太白十三剑偷袭桃源村之日,白玉笙第一次使出秋霜剑,将围攻小燕子的太白十二剑封喉……

那时白玉笙尚不懂剑,更不懂秋霜。

后来他才知道:剑的本色是救非杀,是生非死。秋霜乃剑中极品,理应用于止杀,而非徒增杀戮。

杀物者,有违道。

以长剑之锋取人性命,有违剑道。剑道在心,心在道在。

与七年前的稚嫩相较,如今的白玉笙已能把握好度。如明镜台外替虞若离解围,白玉笙的剑并未对准飞羽堂杀手的喉,而是对准他们的手。杀手用手杀人,挑断其手筋,便算是止杀。

但飞羽堂杀手从不惜命,更不畏死,如明镜台外的那些杀手一般,眼前伪装成护卫的杀手们虽拿不起剑,却张牙舞爪,一齐涌向白玉笙与虞若离,竟欲肉搏。白玉笙只得脚踏无极,左移右移,前移后移,须臾之间已将杀手悉数点穴。

他没有问杀手任何问题,只因他知道杀手会绝口不提。

杀手自加入飞羽堂,接到的第一单生意是杀死自己。无命在身,自然无命可惜。果不其然,白玉笙只能眼睁睁看着杀手一个接一个咬碎口中毒液,口吐白沫,成为一具接一具站着的尸体。

杀物者,有违道。

白玉笙虽深知飞羽堂杀手任务失败后皆会咬毒自尽,只有死路,却不愿使出致命一击,以免秋霜徒增杀戮。杀手自尽与否是杀手自己的事,与他无关,他只关心取杀手性命的是否是自己。

两者结果一样,意义却截然不同。

他本是一位连鸡都不敢杀的文弱书生,更遑论杀人。秋霜在他手上犯过三次杀戒:第一次是在桃源,太白十三剑残害百姓,围攻小燕子;第二次是在树林,樊不凡有愧于他,故意借他的剑自尽;第三次是在山神庙,他遭徐先生蒙骗,失手杀死伪装成黑衣人的商仲永……

虽是无心之杀,且事出有因,却已成为他一生的痛,长伴左右。他时常深深自责,每每噩梦袭来,彻夜难眠,脑海里涌现的皆为秋霜剑下亡魂。亡魂张牙舞爪,似要将他吞噬……

他曾发誓:但愿秋霜在他手上,不再取一人性命。

他之所以不取杀手性命,既是在恪守当初誓言,更是想提醒虞若离,提醒虞若离莫要在仇恨中迷失自己。他曾迷失,迷失于桃源村遇袭,迷失于小牛村遭屠,迷失于山神庙被骗……

为此,他曾付出过惨痛代价。

噩梦总在自迷失中清醒之后降临,不放过每一位行凶者。他不愿虞若离清醒之后,会做一些他以前做过的噩梦。他不愿虞若离的梦里会有若离剑下亡魂,张牙舞爪,似要将她吞噬……

她本是天边的云,自由自在,不受羁绊,飘向独属于自己的远方。云若负重,便只能自云端坠落……

仇恨如山,岂是她翩翩之身可堪重负?

早在凌霄山前听闻巫山派遇袭时,他已隐隐担忧着她。她是他的好友,虽寡言少语,却如生死之交,值得为彼此付出生命。他既是担忧她的安危,更是担忧她能否承受巫山一劫的痛。

他亦有痛,痛在伤口。

点穴之际,他已用力过甚,伤口进一步撕裂,血色更浓,染红白衣。但他佯装若无其事,以秋霜撑地,并不看虞若离,亦不看伤口,却是看向不远处正遭禁军围攻的铁无私。

当然,他看不到铁无私,只看到围攻铁无私的禁军。禁军之众,已如三千层浪,将铁无私这艘孤帆淹没,他本想出手相帮,却抬不起脚,伸不出手,手脚皆因伤口之痛麻木。

原来,他已是苦苦支撑!

原来,他已是用意志驱使旧伤未愈的身体,去做身体不适宜做却非做不可的事!

虞若离悄然离开铁府时,他已在默默担忧。他本该出言挽留,却最终未语一言,任她来去自由。他知道她会来驸马府,但他相信她的剑,相信她会逢凶化吉,直至夜色降临时看到那颗陨落的星。

夜幕点点星辰,对应世间芸芸众生。

师父常常夜观星象,由星象知人事。他已记不清师父的原话,却在潜意识里刻有一种认知:每当一颗星落,人间便会失去一人。夜空点点繁星,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人间芸芸众生,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早在极乐岛时,他曾看到一颗星划落。

那颗星划落后,若非冷星落带他赶到明镜台,虞若离早已命丧飞羽堂杀手剑下。

那时的虞若离身受重伤,只凭意志支撑不倒。如今的虞若离只受轻伤,却是体力耗尽,发簪落地,长发风中翩舞。

本已绝世容颜,更添凄美。

本应高居仙宫,玉楼悬圃,实在不该降落凡尘,受血污之伤。

虞若离轻轻看一眼白玉笙,看到白玉笙以剑撑地,看到白玉笙衣上的血,已然识出白玉笙的若无其事实为掩饰。但她没有拆穿他的掩饰,更未言谢,只是如他所愿,不过问他的伤势。

她与他之间,无需言谢。

她在心底感激他的现身,一如明镜台外昏迷前最后一眼看到的是他。于她而言,他的现身不只是相救,更是存在。她存在于他的心里,他的心里有她,便已满足,胜过万语千言。

存在,是最好的回报。

因为存在,她意识到自己的付出并未白费;因为存在,她感受到寒风里的一丝暖意;因为存在,她意识到真正的“三绝”并非断绝,情、欲、念三绝意在释然,而非彻底割舍……

数丈之外,铁无私孤身奋战。

虞若离稍作休息,未及束发,已是仗剑直入,转瞬已至数丈之外,与禁军交战。但她有感于白玉笙不取杀手性命举动,只伤不杀,且战且退,最终未取任意一名禁军的性命。

那是白玉笙不惜加重伤口撕裂对她的提醒,她怎能视而不见?

她知道白玉笙过往的遭遇,并曾与其一同经历,故而深深理解白玉笙的良苦用心。事实上白塔寺一役已使她常常噩梦袭来,梦里有无数若离剑下亡魂,张牙舞爪,似要将她吞噬……

她不想取禁军的性命,禁军却想要取她的性命。

久战之下,她体力尚未完全恢复。何况一寸长则一寸强,若离之锋对上长枪之长,竟是占不得丝毫便宜,更难以弥补人数上的巨大劣势。在与另一侧的铁无私对视之后,二人一齐运起轻功,飞退至数丈之外。

数丈之外,诡异至极。

那是白玉笙所站之地,除却地上躺着的尸体外,尚有十余具尸体如木桩般挺直站着。禁军瞧着尸体,皆心生畏惧,竟是无人敢往前一步。待荀巽下达违命者斩的命令,禁军方缓缓往前。

犹如悬崖绝壁,往前是万丈深渊。

命只有一条,谁都会惜命,但往往是各自惜各自的命,而甚少关心别人的死活。地上的尸体与他们无关,无需悲哀,无需怜悯,他们只是想要避免遭遇与地上尸体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