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暗香
17637100000001

第1章 欣水园的由来

1962年初冬,群山环抱,万木萧条。

江南理工大学校园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周桂欣,有信!”

听完下午最后一堂课,建筑系大二学生周桂欣从学院传达室门口经过时,门卫师傅背着手,正在看几个学生往墙上涂浆糊,贴标语。那行白底黑字很醒目,很刺眼:全面贯彻落实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师傅叫住周桂欣,朝周桂欣努了努嘴,示意他自己取信。

周桂欣会意,谢过门卫,取了信,瞄一眼牛皮纸封面,看见那行熟悉的字,赶紧塞进怀里,拉了拉灰色学生装的衣襟,环顾四周,见标语下边有个女生提着浆糊桶,正朝这边张望。他把书包往身后一甩,朝校门外飞跑。

斜阳落在远处的山峦上,染红了山脊,一条细长的山涧白花花地挂在山崖上,四周升起薄薄的轻雾,笼罩在黛粉色的半山腰。

周桂欣出了校园往左拐,进入一条幽僻清冷的小道。小道弯弯曲曲通向一片小树林,林子里长着白杨树、樟树、马尾松和一些低矮的灌木。

这里离学院不远,有些偏僻,白天来的人不多,傍晚更少。

虽然是初冬,树林里寒意却很浓。有树上的叶子早已经落得干干净净,光秃秃的树枝裸在风里飘摇,样子很骨感。没有小鸟的踪迹,树杈上只有几个用枯草落叶胡乱拼凑起来的鸟窝,悬挂在寒风里毫无生气地摇摆。

小溪流里水草漂漂,青凛凛地流淌,在树林里交汇,缠绕,远去,给寂静的林子平添了几分生机,几分活力。

周桂欣跑到溪流边,一屁股坐在大青石上,双手撑在膝盖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他对这一带已经很熟悉了。去年夏末,他告别家乡父老,卷着爷爷留下的那床破棉被,提着一个行李箱,哦,应该说是二叔公送给他的一个旧式的理发工具箱,只身从湖南来到江南理工大学报道,分到学生宿舍四楼。

宿舍的生活设施很简陋,楼层中间才有集体洗漱间、淋浴间、开水房和公共厕所。每逢下课后,整个宿舍楼就像是集贸市场一样,人头簇拥。二十平方米的男生宿舍,七八个同学挤在一起,分上下铺,坐的坐,躺的躺,热得像个蒸笼,散发出一股股腥臭难闻的馊味。

那天,周桂欣离开宿舍,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想找个清静的地方看书,图书馆也没有开放,门口还堆满了垃圾教学区和运动场有几处阴凉的地方,老师和同学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叽叽喳喳。

实在无处可去,他在校门外四周瞎转,不知不觉闯进了这个小树林。

顺着水流声寻找,前面有一块突兀的大青石,走近一看,大青石上长着厚厚的苔藓,一部分陷在溪水里,一部分嵌在草地上。

他脱掉鞋子,跳进水里,三下五除二,拨开高矮不齐的杂草,用灌木枝把石头上的苔藓刮得干干净净,冲掉泥土。爬上岸,定神一看,嗬,阳光,清风,树阴,野草,山花,流水,多好地方!周桂欣一下就喜欢上这块清新自然的小天地了。

对了,应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他想起自家大院的后山,名叫桂山,因为山上有一棵上百年的桂花树,枝繁叶茂,一到秋天,满树桂花,星星点点,金黄灿烂,暗香扑鼻,沁人心脾。

村里的人喜欢把花瓣收集起来,用地瓜糖、糯米、面粉、果仁、芝麻、茶叶等配料,按不同的比例合成加工,精心制成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饼、桂花汤圆、桂花茶,有的还酿成桂花酒,储存起来。等到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庆生寿时,才拿出来与大伙分享。

在人们心目中,桂,就意味着“贵”,谁不想一生一世大福大贵呢?桂花树是一棵吉祥树,桂山也是一座福寿山。

周桂欣想了想,这里虽然离校园近,但自己是第一个发现它,第一个走近它,第一个开辟它,第一个欣赏它的人。这里没有桂花飘香,只有泥土芬芳;没有人声喧哗,只有流水潺潺,就叫它欣水园吧,对,就叫欣水园,脈然也!

他心里一阵兴奋,挽起裤腿,“扑腾!”跳进了水里,一个人玩起来……

从此,周成了财园的主人。

他平时跟同学交往很少,不管同学们议论什么事,他都不太关心,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一门心思就是读书,读书。他来欣水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远离人们的视线,专心致志地找一个地方看书。

现在,欣水园里只有周桂欣一个人,他小心翼翼从怀里掏出爹的来信,拆开一看,只有几行字:

欣儿:

快入冬了,照顾好自己。

家里紧,弟多病,爹实在没法给你寄钱了。

寒假莫回,呆在学校比家里强。

勿念。

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二曰

周桂欣将信反复读了三遍,觉得爹有好多话没说清,有好多事没提及。一个“紧”字,一定是想告诉他现在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的,但究竟“紧”到什么程度呢?

“弟多病”,是说弟弟的病越来越严重?还是又诱发了其他病?没钱寄了,爹是在提醒他,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生活费和学杂费了。寒假不能回去,劝他留校,意思是说学校比家里强,家境越来越糟糕了,如果他回去,说不定会添不少麻烦,让爹担惊受怕。

远在他乡,举目无亲,怎能不想家?哪怕是个破败不堪的家,可也是自己的窝!也有亲情在啊!周桂欣想着想着,鼻子一酸,想哭,又哭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