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柳仙宫
17530400000216

第216章 季元和尚(一)

昏暗的石室中,柳杨皱着眉,合着眼,盘膝而坐。

石桌上油灯发出的光亮越来越微弱,细小的火焰明明没有被风吹拂却仍旧飘乎摇曳,一副随时都有可能熄灭的样子。

不知过了多久,柳杨的眉头渐渐舒展开,像是解开了心中之结。

片刻之后,他原本紧紧闭着的双眼也缓缓睁开,正对着石桌的柳杨竟被油灯微弱的光芒刺得双眼生疼,眯上眼睛一会儿后才适应过来。

“师父,徒儿悟了。”柳杨看向老僧,目光清明。

“呵呵呵呵……”老僧站在原处,闻言也睁开双眼,呵呵长笑,对柳杨的表现十分满意。

“徒儿聪慧过人,资质上佳,为师甚感欣慰。还望徒儿日后多行善事,广结善缘,造福苍生啊。”老僧语出惊人。

“多行善事,造福苍生……师父,徒儿心术端正,行事但求问心无愧,自然愿意与人为善。但徒儿胸中并无鸿鹄之志,只求亲友安好,造福苍生如此重任却不敢担当。”柳杨被老僧的话惊了一下,他可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造福苍生的能量。

“徒儿此言差矣。”老僧微微摇头道,“心术端正是为律己,乃善之根本,可取;问心无愧却是为私欲,目光短浅,多有因此而为恶却不自知者,是故不可取。善者应胸怀宽广,以德报怨,可行于寰宇;恶者天理不容,动辄寸步难行。徒儿虽无鸿鹄之志,但若能与人为善,善念所至便有善缘所归。善者怀天下,自当福苍生。”

善者怀天下,自当福苍生……

柳杨暗暗琢磨一番,仍不得其解。

“徒儿原本以为,行事问心无愧就等于不为恶,看来这样下去往往会为恶却不知。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中心,对的可能错,错的可能对;善的可能恶,恶的可能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恶总在一念之间吧!师父说得有理,徒儿谨记。但是最后一句话,徒儿却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好生领悟。”柳杨并不是个死板的人,一点即透。

“呵呵呵呵……这句话,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领悟,徒儿年纪尚小,牢记在心便是,无须刻意揣摩。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终有善果;恶,终有恶报。善与恶,确实总在一念间,还望徒儿好自为之啊。”老僧一边说,一边赞许的点头。

“咕咕……”回应老僧的是一声奇怪的咕咕响,只见柳杨摸了摸肚子,一脸的尴尬,原来是太久没有进食的肠胃发出了抗议声。

“是,师父,徒儿定当不忘教诲。”柳杨真诚地答应道,掩饰着肚腹在此时闹饥荒的尴尬。

“好,好。”老僧满意地点头称好。

“这是为师所剩的最后一颗辟谷丹,拿去服下吧。”老僧伸出左手,一粒药丸拿捏在指间。他在这些枯坐了无数年,身上还能剩下一两颗丹药实属不易。

“是。”柳杨也不客气,接过来就毫不犹豫地送到嘴里,吞入腹中,运功加速其消化。

“这辟谷丹原本剩有两粒,前些天徒儿入定静坐时为师担心徒儿体力不支,已经为徒儿服下过一粒。”老僧随口说道。

“啊?徒儿已经吃过一颗了?那怎么还会感觉到饿?”柳杨吃惊,大感奇怪。

辟谷丹他当然听说过,那是一种蕴含特殊能量的丹药,最次品级的辟谷丹给常人吃了也能十天半月不进食,怎么可能一会就消化掉?

等等,前些天?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自己一坐就是几天?

“不错,毕竟这只是普通的辟谷丹,服用一粒可使在一定时间内免除进食,不可能从此辟谷的。徒儿那天有所顿悟,以致入定,至今倒是已经有些时日了。”老僧微笑着解释道。

“师父,您所说的有些时日是指……多久?”柳杨好意识问。

“嗯,大概七七四十九个昼夜吧,或许还得多几日。”老僧掐指算了算,认真答道。

“什么?徒儿这一坐就是近两个月?加上一开始昏迷的时间,徒儿从外面到这里来岂不是已经有两个月了?”柳杨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睡一觉,再打个盹,竟然就过去了近两个月?

“徒儿稍安勿躁,确实如此。”老僧安慰道。

“师父恕罪,徒儿实在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柳杨深深呼吸,平复着心中的不宁。

岂止不相信啊,这完全就像是天方夜谭!

他五岁以前就有个嗜睡的毛病,但好歹在迷迷糊糊之间也知道时间在缓缓流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眨眼的工夫就是近两个月!

传说中的入定,竟然这般神奇?

要是时不时的来这么一回,岂不老得很快?虚度岁月?

这当真就是世人所说的‘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而老僧也果真是耐得住寂寞,站在原地等他近两个月之久。

“呵呵,入定之玄妙,可不像徒儿想像的那样简单。无需为师解释,等徒儿经历得多了,自然就知道了。”像是看出了柳杨所想,老僧笑着宽慰道。

“是。”柳杨点头称是,将老僧这番话记在了心里。

他当然知道入定的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入定非但不会虚度时光,还能大幅提高领悟的效率,得到的东西远比失去的这点时间珍贵得多,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嗯,既然徒儿悟了,那就继续翻开剩下的纸页吧。”老僧看向一旁,示意柳杨考题继续,以证明是否真的悟了。

“是。”柳杨答应一声,没有多余的动作,抬手就朝那本老僧的笔记抓去。

老僧见状目光一凝,这无数年以来已经没有多少事情能牵动他的心了,柳杨此时的举动却是一个。

他可不认为自己新收的弟子在入定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会忘了此前之事,但是正常情况下对方应该小心翼翼才是,如此漫不经心,却是为何?

要么是柳杨心力不足,放弃了此次考验,要么就是柳杨成竹在胸,万事俱备!

老僧隐隐觉得,应该是后者。

小小年纪就能控制自己的斗气均匀散力于一碰就碎的纸页将其连续翻开十数页,一番大彻大悟之后又岂能轻言放弃?

果然,柳杨看似漫不经心的随意伸手,在尚未触碰到笔记时便生生止住,然后张开五指,食指与拇指轻轻一撮,第一页纸便平平整整的顺势而起,而后翻开、落下……

第二页,如法炮制。

第三页,如出一辙。

第四页、第五页……

柳杨的手指极有规律的翻动着,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没有,也没再如此前般催动斗气施为。

他心无旁骛,眼睛里只有老僧笔记上的潦草字迹,就像在学校的图书馆读书一样自然、专注。

老僧见到这样的情景,再一次无声息地笑了起来,笑容里面包含着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这本笔记是老僧学有所成时所著,记录着老僧青年时期修炼般若经、涅槃经、金刚经、心经等诸多大乘佛法的心得感悟,还有一些像是日记一样的篇幅以及奇闻异志。

书内内容之博大精深,连柳杨这位从小就过目不忘的读书天才都产生出一种记不住其中内容的感觉,而通读笔记所受的益处自然是良多的,只是有待慢慢的消化吸收罢了。

看这样的书就像是当年在泉边看那本从天而降的晦涩奇书一般,也有几分翻看木族《猎手精要》的感觉,单靠记忆死记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领会要义才行。

在诵念渊底药园石碑上的经文时他才发现泉边奇书的玄妙;在与木平木安合力布出火墙陷阱时才能深刻体会到《猎手精要》的不凡。

同样的,只有在今后接触到《般若经》、《涅槃经》等佛宗宝典时才知道老僧的笔记是多么珍贵。

石窟中的时间似乎过得极快,又像是过得极慢,柳杨还没有完全翻看完这本书,竟第二次感觉到饿意袭身。

难道看一遍老僧笔记,便再次花去了一个多月甚至近两月工夫?

想到这个可能,柳杨波澜不惊,控制神念把这丝如若有形的念头深埋在识海深处,继续翻看老僧笔记,直到看完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