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禅意心画
17508700000001

第1章 引论序文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禅意

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都是“澄怀观道”,在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宗白华

禅宗强调感性即超越、瞬刻可永恒,因之更着重就在这个动的现象世界中去领悟、去达到那永恒不动的静的本体,从而飞跃地进入佛我同一、物己双忘、宇宙与心灵融合一体的那异常奇妙、美丽、愉快、神秘的精神境界。这也就是所谓“禅意”。

———李泽厚

心画

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杨雄

我惟以此论书,故对于杨雄所说的“书,心画也”一语,认为最足以表示书法之精义。此处之“画”字,也可作“描绘”解,则书法即是心理的描绘,也即是以线条表示心理状态的一种心理测验法。故醉时之书,眉飞色舞;喜时之书,光风霁月;怒时之书,剑拔弩张;悲时之书,神沮气丧;以及年壮年老,男性女性,病时平时,皆可觇其梗概。

———陆维钊

“书,心画也”一语所以千古不易,就在于用最简明的语言道出书法的本体性质。……正是这一最单纯、质朴的词语,与“诗言志”“,乐本情性”“,修仪操以显志”等达到深层一致,各自在同中有异。

让“心画”传统进入书法家的精神家园!古人经典论述既然已揭示深层本质,就不应当视为“时过境迁”。温故知新,重在理解它的本来意义,在回归中复兴,发扬。

———沈鹏

篆刻

“篆刻”是以篆体为主流的书法与雕刻密切相结合的一门艺术。

《书法知识千题》

印之佳者有三品:神、妙、能。轻重有法中之法,屈伸得神外之神,笔未到而意到,形未存而神存,印之神品也。婉转得情趣,稀密无拘束,增减合六文,挪让有依顾,不加雕琢,印之妙品也。长短大小,中规矩方圆之制,繁简去存,无懒散局促之失,清雅平正,印之能品也。

———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