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17501900000006

第6章 新民谚民谣管窥

民谚民谣是文化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民谚民谣汗牛充栋,无以数计,只要稍有文化,甚或大字不识,都可以说上它十条八条的。所以,对于古之民谚民谣,我们就不去翻腾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与之相适应的,我国的民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中国的老百姓成熟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觉得不论改革,还是开放,自己都是直接的参与者。他们忍受了改革的阵痛,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因此也便十分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改革的成果。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相比,公民淡化了对政治、对领导人的神秘色彩,也少了几分被人养活的情结和感恩意识。他们理直气壮,可以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他们真的来监督社会,干预社会生活了。

在现时的中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公民干预政治的渠道还较少,干预力不强,干预的效果也不十分明显。怎么办?老百姓没有高招,只好发发牢骚了。

关于党风,有人曾戏谑地说:“党风好转了,喝酒换大碗了,送礼改现款了,治安没人管了。”这是牢骚话,可某种程度上也切中了一些时弊。

现在有所谓五十九岁现象说,即快退休的人要猛捞一把。有人编了个新的“三来一补”歌:“吃起来,喝起来,乐起来,失去的青春补回来。”可谓一针见血。

昨天参加一位朋友的新婚酒会,大家论起抽烟的档次来,有人说,现在是“活得潇洒,抽的中华;活得一般,抽的塔山;活得日八chua,抽的阿诗玛;活得凑合,抽的红河;混得不如人,抽的哈德门。”我想这一串话是就手握重权的领导者或者中国的大款大腕等新贵们而言的吧,能让人显示“潇洒”起来的“中华”,每包三十多元,让人感到“一般”的“红塔山”,每包十五元,这样的价格,普通工人农民和一般的公职人员是消受不起的。以上面的标准,抽三元一包“哈德门”族的人是中国人的多数,那就都成了“不如人”的人了。

新民谣中有一段将公民分为八等的描述,我记得不太全,大意是说“一等公民是公仆,自由自在享清福;二等公民搞推销,吃喝嫖赌全报销;三等公民大盖帽,吃完被告吃原告;四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就来钱;五等公民搞新闻,参加会议拿礼品;六等公民是教员,海参鱿鱼认不全;七等公民搞宣传,写篇稿子解解馋;八等公民工农兵,吃苦耐劳学雷锋。”这段关于公民等级的划分,有偏激偏颇处,但也从一定意义上对社会的腐败、社会的不公进行了形象直观、淋漓尽致的披露与揶揄,让人听了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甚或开怀大笑,让人为之深思,忧虑,并寻求改变的良方。

对于提拔干部中的不正之风,有人称之为三不主义,即“不讲条件,不顾影响,不走程序”。这种情况程度不同地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着,并不是子虚乌有的调侃。

对一些领导人不致力发展生产、不改善员工生产与生活条件,只顾自己一味享受者,有人编了这样一段话,说“工人拼命干,挣了三十万,买个乌龟壳(小轿车),坐个王八蛋”。这话虽然很粗,很刺耳,但却准确地表述了工人群众的义愤。对那些只考虑自己的位子车子票子房子娘子儿子的领导者,是一种讥刺。不管有无效果,至少让他们心里再不会像以前那么滋润。

中国的腐败问题,已成一大顽症。治重病需用猛药。除了我们自己不断总结、检查、纠正外,从新民谚民谣中收集一些民众的意见,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益的。当然,对于不符合实际,甚至不以疗治社会疾病为目的,而是别有用心的民谚民谣,应当及时予以澄清。必要时,还应当予以批驳,以免在公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19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