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意识荒草(卷三)
17501900000021

第21章 慎用“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圣人伟人的语言,而且也有了成语的味道。这话对不对?我以为在正常的情况下对于正常的人们来说,是正确的,也是有益的。可当公众的群体丧失了理智,或慑于某种威胁不敢以理性面对,或整个社会的各种机理机制发生了故障、紊乱以致瘫痪,那这句话就不一定正确,而且十分可怕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针对被批评者说的,意思是所批评的内容如果在你身上存在,那么你就改正;如果子虚乌有呢,那么你就注意警示自己,不要出现这样的缺点和错误。如果批评的社会环境是正常的,批评者所持的立场是公正的,态度是平和的,方法是得当的,那么这“有则”与“无则”两方面都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无大害处。可怕处在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人文条件下,人们在“有”上不去下大的功夫,而主要在“无”上做文章。比如让人齿寒的所谓“文化大革命”时期,几亿人只有一颗能思维的脑袋,能发指示的嘴巴,人们犯错误的可能性较小,概率较低,但为了达到人整人,树立个别权威的日的,就不得不让人们互相鸡蛋里面挑骨头,不得不给一些人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比如诬陷别人“对领导不忠诚”“阶级立场不坚定”“干扰革命,破坏生产”“有重大历史问题”“里通外国”“叛徒特务”等等,许多人被直接摧残死了。有一部分经受不了折磨,以各种方式自我了断了。熬过来的人怎么办?找谁算账?谁也找不到,一句“无则加勉”软绵绵轻飘飘就将事情抹过去了。这样的“无则加勉”,实在太不理性,过于残忍,难以让当事者以及所有理性的人们接受。如果掉换一下位置,那些用这句话糊弄别人的人,也决不会接受。

批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必要行为。没有批评,人类可能干出更多的荒唐事,人类社会的秩序就会被打乱,人们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境界就难以提高。所以,正常正确的批评,不但必要,而且必须。但批评一定要有事实根据,要有理性,不能不负责任,凭道听途说,表象假象批评人。也不能心术不正,捏造事实以整人。更不能不要事实,想定什么罪名就定什么罪名,从精神到肉体摧残人毁灭入。批评应当有批评的法则,有全人类认可的规则与尺度。

当然,在批评的过程中,虽是善意的,也是理性的,但还是没批评对,没有事实根据,那怎么办?我以为除了请求被批评者“无则加勉”外,恐怕批评者也应很好地反思,必要的时候还应向被挨了错批者道歉,并接受别人的批评。对造成重大冤案、产生不良社会影响者,还应处之以纪,绳之以法。

孔夫子说“仁者爱人”,我们发挥一下,可否提“人者爱人”。在批评人方面,多在“有”上下工夫,而尽量避免以“无”整人。不要学秦桧、高俅和江青。

要慎提“无则加勉”。

1997.8.16